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方燕专利>正文

一种模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8988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5:30
一种模具结构,包括上模、下模和导流块,导流块安装在注胶口内或注胶口相对的纤维预成型体上,上模和下模之间设置有密封胶条,合模时上模和下模挤压密封胶条且两者之间形成一个密封的模腔,纤维预成型体放置在模腔内;从将纤维预成型体放入模具到最后脱模,所用时间短且复合材料零件外表面没有注胶口处树脂的收缩造成缩痕,表面质量更好。表面质量更好。表面质量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具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树脂传递模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模具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以下简称“复合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在众多的复合材料产品生产工艺中RTM工艺以工作环境友好、制品双面光洁、尺寸一致性好、可制造复杂曲面产品,从而得到汽车行业的重视,以期待RTM工艺能够让复合材料代替钣金冲压焊接成为汽车车身的主要材料;但普通RTM工艺的成型生产时间太长,一般生产一件需要1个小时以上,不适合规模化汽车的生产,所以世界各大汽车厂家都想办法开发能快速成型的材料和工艺,比如宝马公司所用的HP

RTM就使单件成型时间达到了3~6分钟;后又有公司开发出了C

RTM工艺,将成型时间缩短到2分钟;但HP

RTM工艺的速度虽然快但锁模力达到1000吨/平方米,对模具和设备的要求高,导致设备和模具投资大,产品成本高;而不管是HP

RTM的3~6分钟还是C

RTM的2分钟成型时间离汽车零件要求达到每分钟1件的要求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0003]目前市场上已有可30秒钟固化的环氧树脂,热塑性树脂的冷却固化时间则更短,生产制造过程中成型时间无法加快的原因是不管是普通RTM还是HP

RTM和C

RTM工艺中树脂浸渍纤维所用的时间过长。请参阅图1,RTM和HP

RTM工艺树脂的流动传递方向都是在纤维层的铺设方向,其传递流动距离长导致时间长,HP

RTM因为注射压力大而加快了速度。C

RTM工艺是先将树脂快速注射到纤维层的上方,然后采用压力将树脂压到纤维层内,树脂是在纤维层的厚度方向传递流动,其距离短,所以时间较短;比如一个长宽厚为1000
×
1000
×
3毫米的零件采用RTM和HP

RTM工艺,在模具中间位置开一直流胶槽,则树脂的流动到两边沿的距离是500毫米,而C

RTM工艺压缩阶段树脂在纤维层厚度方向流动,流动距离只有3毫米;所以C

RTM的工艺时间比RTM和HP

RTM工艺短;可以看出根据RTM、HP

RTM、C

RTM工艺的特点,都希望尽量降低树脂注射阶段所用时间,目前的树脂注射速度不大于80ml/秒,如果加大树脂的注射速度注胶口处的纤维就会被树脂冲乱,从而影响制品性能,甚至报废;另外虽然注胶口一般布置在零件的内表面,但由于注胶口内是纯树脂,其固化收缩都会造成产品外表面的缩痕,从而影响零件的外观质量,这对于如汽车外覆盖件这样的壁厚薄面积大外观要求高的件影响特别严重,因此需要设计一个模具结构,使其能够在注射树脂时注胶口处的纤维就会被树脂冲乱,最终得到高质量的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零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从将纤维预成型体放入模具到最后脱模所用时间短且复合材料零件外表面没有因为背面注胶口处树脂的收缩造成缩痕、表面质量更好的模具结构。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模具结构,
[0006]包括上模、下模和导流装置,上模内设置有胶道且胶道底部为注胶口,上模和下模边沿处之间设置有密封胶条,合模时上模和下模挤压密封胶条且上模和下模之间形成一个模腔,密封胶条用于对模腔进行密封,纤维预成型体放置在模腔内,导流装置用于在向模腔内注胶时防止树脂直接喷射到纤维预成型体上从而对纤维预成型体进行保护。
[0007]进一步的,导流装置为导流块,注胶口处设置有与导流块相对应的第二凹槽结构,导流块安装在注胶口处的第二凹槽结构内。
[0008]进一步的,导流块包括第一导流板,导流块安装在注胶口处的第二凹槽结构内后第一导流板底面与上模内表面平齐,第一导流板一侧的侧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柱。
[0009]进一步的,第一导流板边缘处设置有用于改变树脂流向的第一导流角。
[0010]进一步的,第一导流板上设置有多个通孔。
[0011]进一步的,导流装置为第二导流板,第二导流板设置在纤维预成型体上与注胶口相对的位置,向模腔内注胶时树脂冲刷在第二导流板上从而对纤维预成型体进行保护。
[0012]进一步的,下模的一侧设置有管路,管路与上模和下模形成的模腔相连通,管路远离模具的一端与真空泵相连且管路上设置有真空阀门。
[0013]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优点是:
[0014]1、导流装置能够在向模腔内注胶时防止树脂直接喷射到纤维预成型体上从而对纤维预成型体进行保护;2、在第一导流板的作用下复合材料零件外表面没有因为背面注胶口处树脂的收缩造成缩痕,表面质量更好。
[0015]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一种模具结构的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中导流块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图2的俯视图;
[0019]图4是图2中A的放大图;
[0020]图5是图1的分体图;
[0021]图6是实施例1中一种快速RTM工艺的过程示意图;
[0022]图7是实施例2中一种快速RTM工艺的过程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
[0024]1‑
上模,101

胶道,102

第一凸起,103

第二凹槽结构,2

下模,201

管路,202

第一凹槽,3

导流块,301

第一导流板,302

定位柱,303

第一导流角,304

通孔,4

密封胶条,5

纤维预成型体,6

注胶机,7

腔室。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能更加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案进行阐述。
[0026]实施例1:
[0027]请参阅图2至图7,一种模具结构,该模具结构采用快速RTM工艺制造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零件,所述模具结构包括上模1、下模2和导流装置,导流装置用于在注胶时使树脂不能够全部的直接冲刷注胶口对面的纤维预成型体5上从而对纤维预成型体5进行保护,本实施例中导流装置为导流块3,导流块3材质为PA6,导流块3包括第一导流板301,第一导流板301一侧的侧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下模和导流装置,上模内设置有胶道且胶道底部为注胶口,上模和下模边沿处之间设置有密封胶条,合模时上模和下模挤压密封胶条且上模和下模之间形成一个模腔,密封胶条用于对模腔进行密封,纤维预成型体放置在模腔内,导流装置用于在向模腔内注胶时防止树脂直接喷射到纤维预成型体上从而对纤维预成型体进行保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导流装置为导流块,注胶口处设置有与导流块相对应的第二凹槽结构,导流块安装在注胶口处的第二凹槽结构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导流块包括第一导流板,导流块安装在注胶口处的第二凹槽结构内后第一导流板底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燕
申请(专利权)人:方燕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