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上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8605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5: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塑料上料机构,包括搅拌装置、成型装置和转接通道,所述搅拌装置包括入料加工通道以及枢转安装于入料加工通道内的搅拌辊,所述入料加工通道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入料口和出料口,所述入料通道设有加热装置,所述成型装置包括薄膜成型通道以及与薄膜成型通道相配合的挤压装置,所述挤压装置可调节薄膜的厚度,所述转接通道设置于出料口和薄膜成型通道之间,且薄膜成型通道枢转安装于转接通道的下端,所述出料口和转接通道之间设有压力开关阀。通过转接通道的设置,可以使薄膜成型装置可以相对转动,从而调节塑料流体的阻力,避免出现阻塞的情况,同时通过可调节设置的挤压装置可以调节薄膜的厚度。设置的挤压装置可以调节薄膜的厚度。设置的挤压装置可以调节薄膜的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料上料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塑料加工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塑料上料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塑料是以单体为原料,通过加聚或缩聚反应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macromolecules),其抗形变能力中等,介于纤维和橡胶之间,由合成树脂及填料、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色料等添加剂组成。塑料的主要成分是树脂。树脂是指尚未和各种添加剂混合的高分子化合物。树脂这一名词最初是由动植物分泌出的脂质而得名,如松香、虫胶等。树脂约占塑料总重量的40%~100%。塑料的基本性能主要决定于树脂的本性,但添加剂也起着重要作用。有些塑料基本上是由合成树脂所组成,不含或少含添加剂,如有机玻璃、聚苯乙烯等。
[0003]但是现有的塑料膜上料机构在加工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薄膜厚度不一或者无法调节厚度的问题,有时入料加工通道与薄膜成型通道之间因为温度差异或者是塑料密度的原因为出现堵塞或者阻力过大的情况,因此这时则需要将两者的衔接端转动或者拧开从而给衔接端提供一定的间隙以提高塑料流体的流速减少流阻,保证薄膜的成型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塑料上料机构,旨在使薄膜可以根据需求调节厚度,且入料加工通道和薄膜成型通道之间可以相对转动,以保证薄膜的成型稳定性。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塑料上料机构,包括:
[0006]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入料加工通道以及枢转安装于入料加工通道内的搅拌辊,所述入料加工通道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入料口和出料口,所述入料通道设有加热装置;
[0007]成型装置,所述成型装置包括薄膜成型通道以及与薄膜成型通道相配合的挤压装置,所述挤压装置可调节薄膜的厚度;
[0008]转接通道,所述转接通道设置于出料口和薄膜成型通道之间,且薄膜成型通道枢转安装于转接通道的下端,所述出料口和转接通道之间设有压力开关阀。
[0009]优选地,所述入料口呈漏斗状,且设置于入料加工通道的上方。
[0010]优选地,所述搅拌辊连接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可驱动搅拌辊转动,所述搅拌辊与入料加工通道之间设有间距。
[0011]优选地,所述搅拌辊的外壁设有间隔设置螺旋纹,所述螺旋纹直径一致。
[0012]优选地,所述出料口包括从入料加工通道水平延伸的水平通道以及从水平通道垂向设置的垂向通道,所述垂向通道与转接通道相连接。
[0013]优选地,所述垂向通道和水平通道之间的衔接端设有滑动安装的压力开关阀,所述压力开关阀可在将水平通道关闭的位置和开启的位置之间移动。
[0014]优选地,所述出料口和搅拌辊之间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设有间隔设置的蜂窝
孔。
[0015]优选地,所述薄膜成型通道呈三角形状。
[0016]优选地,所述挤压装置包括安装架以及设于安装架的定辊、调节辊以及传输辊,所述调节辊和传输辊设于定辊的两侧,所述调节辊可调节与定辊之间的间距。
[0017]优选地,所述安装架滑动安装有调节架,所述调节辊枢转安装于调节架,所述安装架和调节架分别设有导向孔和导杆,所述安装架设有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驱动端连接有滚珠丝杠,所述调节架设有与滚珠丝杠相配合的丝杠螺母。
[0018]本技术技术方案中塑料通过入料口投入入料加工通道内,并通过加热装置和搅拌辊的加工成为流体状,当塑料流体达到相应的要求时,压力开关阀开启并通过转接通道进入薄膜成型通道,薄膜成型通道将塑料流体成型为薄膜状,再进入挤压装置。通过转接通道的设置,可以使薄膜成型装置可以相对转动,从而调节塑料流体的阻力,避免出现阻塞的情况,同时通过可调节设置的挤压装置可以调节薄膜的厚度。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搅拌装置剖视图;
[0020]图2为本技术搅拌装置隐藏出料口后立体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立体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侧视图;
[0023]图5为本技术搅拌辊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调节架与调节辊配合使用图。
[0025]图中,1为入料加工通道,11为入料口,111为水平通道,112为垂向通道,12为出料口,2为搅拌辊,21为螺旋纹,3为薄膜成型通道,5为转接通道,6为压力开关阀,7为过滤网,81为安装架,82为调节架,83为导向孔,84为导杆,85为旋转电机,91为定辊,92为传输辊,93为调节辊。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垂向、横向、纵向,逆时针、顺时针、周向、径向、轴向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8]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
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9]如图1至6所示,一种塑料上料机构,包括:
[0030]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入料加工通道1以及枢转安装于入料加工通道1内的搅拌辊2,所述入料加工通道1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入料口11和出料口12,所述入料通道设有加热装置;
[0031]成型装置,所述成型装置包括薄膜成型通道3以及与薄膜成型通道3相配合的挤压装置,所述挤压装置可调节薄膜的厚度;
[0032]转接通道5(实现相互连通且可以相对转动),所述转接通道5设置于出料口12和薄膜成型通道3之间,且薄膜成型通道3枢转安装于转接通道5的下端,所述出料口12和转接通道5之间设有压力开关阀6。
[0033]塑料通过入料口11投入入料加工通道1内,并通过加热装置和搅拌辊2的加工成为流体状,当塑料流体达到相应的要求时,压力开关阀6开启并通过转接通道5进入薄膜成型通道3,薄膜成型通道3将塑料流体成型为薄膜状,再进入挤压装置。通过转接通道5的设置,可以使薄膜成型装置可以相对转动,从而调节塑料流体的阻力,避免出现阻塞的情况,同时通过可调节设置的挤压装置可以调节薄膜的厚度。
[0034]在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料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入料加工通道以及枢转安装于入料加工通道内的搅拌辊,所述入料加工通道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入料口和出料口,所述入料通道设有加热装置;成型装置,所述成型装置包括薄膜成型通道以及与薄膜成型通道相配合的挤压装置,所述挤压装置可调节薄膜的厚度;转接通道,所述转接通道设置于出料口和薄膜成型通道之间,且薄膜成型通道枢转安装于转接通道的下端,所述出料口和转接通道之间设有压力开关阀。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口呈漏斗状,且设置于入料加工通道的上方。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辊连接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可驱动搅拌辊转动,所述搅拌辊与入料加工通道之间设有间距。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辊的外壁设有间隔设置螺旋纹,所述螺旋纹直径一致。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包括从入料加工通道水平延伸的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立国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塑塑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