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裕铭专利>正文

可产生负离子的电极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18311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可产生负离子的电极及其制造方法,包括一导电本体,藉由在导电本体表面涂布一层具导电性的粘着剂,可将复数个碳纤维粒固着在导电本体上以作为产生放电效应的尖端。由于产生放电的尖端是以碳做为材料,因此无通常的金属氧化而无法产生负离子的缺点,且因尖端是由固着在导电本体上的复数个碳纤维粒所形成,相对能产生放电效应的尖端数量增加,所能产生的负离子数目亦相对增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极与其制造方法,特别是关于一种。
技术介绍
目前,负离子在近来的应用愈来愈广,尤其在空气清静方面应用的相当多,例如空气清静机,其主要是利用放电原理将负离子释放于空气中,利用正负离子相吸的特性与带正电的污染粒子结合成微粒,因为轻微的摩擦就可能会使这些微粒重新回到空气中,部分的负离子空气净化机附有收集器,以吸引带电微粒回到机器中。由于负离子的产生主要是利用尖端放电原理,在导体尖端的地方,当电荷密集电场很强时,在一定条件下即可导致空气击穿,使空气分子发生电离而形成大量的自由电子和离子而产生所谓″尖端放电现象″,因此在实际应用上,通常借助对电极施加高压电促使电极周围空气中产生带负电荷的离子,但目前用来产生负离子的放电电极或放电端子为能产生尖端放电效应,因此将电极做成尖针状,虽然这样的尖针状对于放电效应的产生是较佳的一个设计,但因为能产生负离子的尖端只位其在顶端部分,对于负离子产生的数目有限,在有限的电极数目下无法大量产生负离子,且由于放电尖端需承受高压高热,因此十分容易氧化,致使负离子产生的效率大为降低。为能有效解决现有方法即负离子放电电极容易氧化以及产生负离子数目有限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新的放电电极与此种电极的制造方法,其能大量提高负离子的产生数量,更能避免电极尖端的氧化,延长负离子放电电极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产生负离子的电极,其利用尖端放电效应产生大量负离子于空气中。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不易氧化的负离子产生电极,其放电尖端是以碳做为材料,因而无金属容易氧化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提供一种能大量产生负离子的电极,其利用复数个碳纤维粒作为产生放电效应的尖端,由于尖端数量增加因此可提高负离子产生的数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制程简单的负离子电极制造方法,利用所提出的制造程序可容易地制造产生负离子的电极,且具有不易氧化,能产生大量负离子的功能。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利用在一导电本体表面涂布一层具导电性的粘着剂,再利用粘着剂将碳纤维粒固着在导电本体上,经电极连接一高压电源后,附着在导电本体上的碳纤维粒即可作为放电尖端,产生大量负离子于周围空气中。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避免了负离子放电电极容易氧化以及产生负离子数目有限的缺点,大大提高了负离子的产生数量,延长负离子放电电极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第1图为本专利技术电极构造示意图第2图至第4图为本专利技术电极各制造步骤示意图。第5图为本专利技术连接高压电源时的电路示意图。第6图第7图为本专利技术两实施例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请参照图1~图7所示。第1图为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可产生负离子的电极结构,如图所示,一可产生负离子的放电电极10是包含一导电本体12,一导电性粘着剂14,以及复数个碳纤维粒16,并利用导电性粘着剂14将复数个碳纤维粒16黏固在导电本体12的表面,以作为放电尖端用。为能更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组件构造及功能,将配合以下的一实施例及图式加以详述。首先,如第2图所示,准备一导电本体12,其材质可选自金属,如常用的铜、银、铝等或其它具导电性的材料均可,将导电本体12的表面涂布一层同样具导电性的粘着剂14,如导电胶,以作为电性传导用,而导电性粘着剂14涂布的范围可以涵盖整个导电本体12的表面,或是如图中所示涂布在导电本体12的部分连续表面,接续如第3图所示,将表面涂布有导电性粘着剂14的导电本体12利用沾附、喷撒或其它方式,让复数个碳纤维粒16藉由该粘着剂14均匀固着在导电本体12的表面,形成复数个尖端,即完成如第4图所示的电极10。本专利技术所完成的电极10具有释放负离子的功能且无通常的尖端氧化的缺点,其主要是利用均匀黏着在导电本体12表面的复数个碳纤维粒16所形成的复数个尖端,作为产生放电效应的地方,由于电极10的设计是完全采用具导电性的材质,因此当如第5图所示,将电极10连接一高压电源产生线路20,可将电流导通至由该复数个碳纤维粒16所形成的复数个尖端,形成尖端放电效应而产生负离子至空气中,由于产生放电效应的尖端是由固着在导电本体12的碳纤维粒16所形成,因此在数量上远比通常的单一金属尖针为多,可大幅提升负离子产生的数目,另由于采用碳作为放电尖端的材料,因此无传统尖针状金属容易氧化的缺点,大幅提升放电端子的使用寿命。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碳纤维粒16主要作为放电尖端,因此对于碳纤维粒16的颗粒形状并无限制,可为粉末状、颗粒状、细针状…等,如第6图所示可具有不同的实施形状,只要是可产生放电效应的形状均可。另对于导电本体12的形状同样可具有其它实施形状,如第7图所示,该导电本体12可为棒状、角柱状、圆柱、球状、平面状、矩形等几何形状。以上实例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的范围。故即凡依本专利技术申请范围所述的形状、构造、特征及精神所为的均等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专利技术的申请专利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可产生负离子的电极,其包括一导电本体;一导电性粘着剂,涂布于该导电本体的表面;以及复数个碳纤维粒,借助该导电性粘着剂可固着于该导电本体的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上的该导电本体电极连接至一高压电源,借助高压放电促使该碳纤维粒释放负离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本体的形状可选棒状、角柱状、圆柱、球状、平面状、矩形这几种几何形状之一。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本体的材料是金属所构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粒的形状系可选自粉末状、细针状、颗粒状。6.一种可产生负离子的电极制造方法,其包含下列步骤提供一导电本体;在该导电本体的表面涂布一层导电性粘着剂;以及借助该导电性粘着剂将复数个碳纤维粒固着在该导电本体的表面。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极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电极上的该导电本体电极连接至一高压电源,借助高压放电促使该碳纤维粒释放负离子。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产生负离子的电极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本体的形状可选棒状、角柱状、圆柱、球状、平面状、矩形这几种几何形状之一。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产生负离子的电极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本体的材料是金属所构成。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产生负离子的电极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粒的形状系可选自粉末状、细针状、颗粒状。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包括一导电本体,藉由在导电本体表面涂布一层具导电性的粘着剂,可将复数个碳纤维粒固着在导电本体上以作为产生放电效应的尖端。由于产生放电的尖端是以碳做为材料,因此无通常的金属氧化而无法产生负离子的缺点,且因尖端是由固着在导电本体上的复数个碳纤维粒所形成,相对能产生放电效应的尖端数量增加,所能产生的负离子数目亦相对增加。文档编号H01T19/00GK1684323SQ200410016410公开日2005年10月19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15日专利技术者谢裕铭, 官德华, 李合益 申请人:谢裕铭, 官德华, 李合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产生负离子的电极,其包括:一导电本体;一导电性粘着剂,涂布于该导电本体的表面;以及复数个碳纤维粒,借助该导电性粘着剂可固着于该导电本体的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裕铭官德华李合益
申请(专利权)人:谢裕铭官德华李合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