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拉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81548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5: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拉连接器,以同时兼具抗拉和内芯插头前后浮动的功能。抗拉连接器包括外壳、内芯组件、线缆以及抗拉部件。内芯组件设于外壳的前端,包括内芯壳体和固设于内芯壳体上的内芯插头;线缆穿设于外壳中,并与内芯插头后端相连;线缆的外部固设于抗拉部件上,且线缆的缆芯向前贯穿抗拉部件并与内芯插头相连,抗拉部件的后端以及外壳内壁上均设有配合挡止的挡止部,以防止线缆被向后牵拉;抗拉部件沿前后方向相对滑动且朝后防脱地装配在内芯壳体的后端,抗拉部件位于内芯插头的后方,内芯组件可相对于抗拉部件向后窜动。窜动。窜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拉连接器


[0001]本技术涉及连接器
,具体涉及一种抗拉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在电缆光纤的连接和铺设工作中,通常使用连接器来将电缆和终端或电缆之间进行连接,实现光电信号的导通。连接器还常作为信号传输的连接件来进行线路转接或线路导通。为防止连接器在连接后的使用过程中,线缆遭到人为拉扯或外力牵引使线缆向外拉伸,进而导致连接器中连接位置处的光纤或导线被拉断,因此连接器内部常设置有抗拉部件,提高连接器的抗拉性。
[0003]现有技术中的连接器的结构如图1所示,其包括外壳1以及设于外壳1前端的内芯组件,内芯组件包括内芯壳体和设于内芯壳体上的内芯插头5,内芯插头5的后端连接有线缆7,为防止线缆7受外力而被牵拉,连接器还包括压接在线缆7上的堵头2、堵头2上的压紧圈3,以及转动安装在外壳尾部的螺母4,当螺母向前旋转时能够径向压紧堵头,从而将线缆压紧实现抗拉。这种连接器的抗拉力通常较小(低于100N),而为了增大连接器的抗拉力,需在堵头处增加相应的固定器。如图2所示,在线缆的外部设置固定器7,此处的固定器7通常是由胶体形成,通过固定器7与堵头2的前后挡止来增大抗拉力,当然,在实际使用时也可以将固定器7更换为热缩管。现有技术中的连接器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于,线缆的前端与内芯组件之间为直接固定相连的装配关系,由于线缆不易被折弯,内芯插头在使用时无法相对于外壳前后移动,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有时需要内芯插头可以相对于外壳前后浮动,以满足使用和装配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拉连接器,以同时兼具抗拉和内芯插头前后浮动的功能。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抗拉连接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抗拉连接器,包括外壳,定义外壳用来对插的一端为前端,在外壳的前端设有内芯组件,内芯组件包括内芯壳体和固设于内芯壳体上的内芯插头;在外壳中穿设有线缆,线缆与所述内芯插头后端相连抗拉连接器还包括抗拉部件,所述线缆的外部固设于抗拉部件上,且线缆的缆芯向前贯穿抗拉部件并与内芯插头相连,所述抗拉部件的后端以及外壳内壁上均设有配合挡止的挡止部,以防止线缆被向后牵拉;所述抗拉部件沿前后方向相对滑动且朝后防脱地装配在内芯壳体的后端,所述抗拉部件位于内芯插头的后方,所述内芯组件可相对于抗拉部件向后窜动。
[0007]有益效果:通过在内芯插头后端的线缆上设置抗拉部件,以及抗拉部件和外壳内壁上配合挡止的挡止部,使抗拉部件与外壳挡止压紧,进而将抗拉部件受到的线缆拉力传递至外壳上,提高了连接器的抗拉性能。而抗拉部件沿前后方向相对滑动且朝后防脱地装配在内芯壳体的后端也使内芯壳体、内芯插头具有了相对于抗拉部件的相对窜动量,而且
线缆的前端外部是固定在抗拉部件上,仅缆芯连接在内芯插头上,即使内芯插头向后窜动,缆芯也较为容易弯折,使连接器同时兼具抗拉和内芯插头前后浮动的功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连接器抗拉能力较弱和线缆不易被折弯,内芯插头在使用时无法相对于外壳前后移动的技术问题。
[0008]优选地,所述抗拉部件包括装配在内芯壳体上的连接套,还包括与线缆相连的支撑套,以及与外壳前后挡止的固定套,抗拉部件的挡止部形成于固定套的后端端面上;所述连接套、支撑套、固定套分体固设或一体成型。各部件的设置使抗拉部件将内芯壳体和线缆间的连接加固,装配紧密,安装和拆卸都很方便。
[0009]优选地,当连接套、支撑套、固定套分体固设时,连接套的后端设有弹爪,所述支撑套上对应设置有与弹爪配合锁紧的支撑套卡槽。通过弹爪和卡槽的配合使支撑套和连接套连接紧固,加工成本较低,配合卡紧效果较好。
[0010]优选地,所述弹爪具有分置于两侧的钩部,靠近连接套中心位置的钩部用于与所述支撑套卡槽配合,所述固定套的内壁上设有卡板,所述卡板的朝向固定套中心的一侧设有固定套卡槽,固定套卡槽用于与弹爪的另一个钩部配合锁紧;所述卡板与固定套的内壁之间设有通槽,以使得卡板可弹性变形。弹爪两侧的钩部使弹爪内侧卡装支撑套卡槽,外侧卡套固定套卡槽,进而完成连接套、支撑套和固定套的卡装连接。而卡板和内壁间通槽的设置,使卡板可弹性变形,预防了弹爪在固定套上卡死,利于弹爪和固定套的连接装配。
[0011]优选地,所述固定套为一侧开口的C形结构。固定套为C形结构,可以由线缆的一侧套在线缆的外部,装配更加方便。
[0012]优选地,所述固定套中设有限位台,所述限位台用来顶压在所述支撑套的后端端面上。限位台的设置将支撑套受到的牵拉力接受并传递至固定套上,进而使力传递至外壳上,实现抗拉部件的抗拉作用。
[0013]优选地,连接套的后端与支撑套的前端中的其中一个上设有导柱,另一个上设有与导柱配合的引导孔。导柱和导孔相配合,实现连接套和支撑套的连接定位,保证弹爪与支撑套卡槽之间可以可靠地配合。
[0014]优选地,抗拉部件包括位于后端的凸台,抗拉连接器还包括压接套,所述压接套同时套装在所述凸台与线缆的外部,通过压接套的径向变形来固定凸台和线缆。通过压接套的变形实现了线缆和抗拉部件的连接,整体结构较为简单,且技术比较成熟,成本较低。
[0015]优选地,所述内芯壳体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为一侧开口的C形结构,内芯壳体还包括卡装在底座上的盖板,所述内芯壳体滑动装配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的后端内侧以及抗拉部件的前端外侧对应设置有挡止凸台,以实现防脱;所述底座的底壁上设有与抗拉部件导向配合的导槽。通过底座和内芯壳体的滑动装配,实现内芯插头的前后浮动,挡止凸台和导槽的设置进一步保证了抗拉部件和内芯组件间的装配牢固。
[0016]优选地,所述导槽为T形槽,以防止抗拉部件由底座的开口处脱出。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连接器的结构剖视图;
[0018]图2为现有技术中增设固定器的连接器的结构剖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抗拉连接器实施例1的剖视图;
[0020]图4为图3中内芯组件和抗拉部件的装配结构图;
[0021]图5为图3中抗拉连接器的各部件拆分结构图;
[0022]图6为图3中内芯插头、底座和连接套的连接装配结构图;
[0023]图7为在图6的基础上增加支撑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8为图3中的内芯组件和抗拉部件以及线缆的装配结构图;
[0025]图9为图3中连接套的结构图;
[0026]图10为图3中支撑套的结构图;
[0027]图11为图3中固定套的结构图;
[0028]图12为技术所提供的抗拉连接器实施例2的结构剖视图;
[0029]图13为图12中内芯组件和抗拉部件的装配结构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
[0031]1、外壳;2、堵头;3、压紧圈;4、螺母;5、内芯插头;6、线缆;7、固定器;8、压接套;9、内芯组件;10、盖板;11、底座;12、连接套;13、支撑套;14、固定套;15、底座挡止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拉连接器,包括外壳(1),定义外壳(1)用来对插的一端为前端,在外壳(1)的前端设有内芯组件(9),内芯组件(9)包括内芯壳体和固设于内芯壳体上的内芯插头(5);在外壳(1)中穿设有线缆(6),线缆(6)与所述内芯插头(5)后端相连;其特征在于,抗拉连接器还包括抗拉部件(29),所述线缆(6)的外部固设于抗拉部件(29)上,且线缆(6)的缆芯向前贯穿抗拉部件(29)并与内芯插头(5)相连,所述抗拉部件(29)的后端以及外壳(1)内壁上均设有配合挡止的挡止部(26),以防止线缆(6)被向后牵拉;所述抗拉部件(29)沿前后方向相对滑动且朝后防脱地装配在内芯壳体的后端,所述抗拉部件(29)位于内芯插头(5)的后方,所述内芯组件(9)可相对于抗拉部件(29)向后窜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拉部件(29)包括装配在内芯壳体上的连接套(12),还包括与线缆(6)相连的支撑套(13),以及与外壳(1)前后挡止的固定套(14),抗拉部件(29)的挡止部(26)形成于固定套(14)的后端端面上;所述连接套(12)、支撑套(13)、固定套(14)分体固设或一体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当连接套(12)、支撑套(13)、固定套(14)分体固设时,连接套(12)的后端设有弹爪(17),所述支撑套(13)上对应设置有与弹爪(17)配合锁紧的支撑套卡槽(19)。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爪(17)具有分置于两侧的钩部(16),靠近连接套(12)中心位置的钩部(16)用于与所述支撑套卡槽(19)配合,所述固定套(14)的内壁上设有卡板(21),所述卡板(2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明杰郭会永张鹏郭亚宁武学顺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