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压铸机的局部挤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7667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4: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卧式压铸机的局部挤压装置,包括动模,还包括局部挤压机构和与所述动模相对设置的定模;所述定模包括压板和座板,所述压板与所述座板可拆卸连接;所述动模与所述定模合模后,所述动模与所述压板构成型腔;所述局部挤压机构的固定端装设于所述座板内,所述局部挤压机构的顶针和所述局部挤压机构的挤压杆均装设于所述压板内,且均能够朝所述动模所在一侧移动并插入所述型腔中,所述局部挤压机构的挤压杆用于对型腔内施压且所述局部挤压机构的顶针能够在压铸件成型后将压铸件顶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通过局部挤压机构控制挤压杆和顶针,实现对型腔内熔液的局部挤压以及压铸件的顶出。压以及压铸件的顶出。压以及压铸件的顶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卧式压铸机的局部挤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压铸机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卧式压铸机的局部挤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于汽车轻量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满足汽车的轻量化需求,高强度、韧性优越的无气孔零件的压铸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压铸机一般分为热压室及冷压室两种,按其压室结构和布置方式又分卧式、立式两种。
[0003]在压铸
,现有的卧式压铸机所生产的零件由于结构限制,存在壁厚过厚、容易形成缩孔以及容易集气等问题。此外,现有的卧式压铸机模具的定模型腔方向,经常出现拔模斜度过小、包紧力过大,容易导致压铸件在开模时滞留于定模型腔,发生变形。上述两个问题,均会影响压铸件的质量,降低产品合格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卧式压铸机的局部挤压装置及其挤压,降低压铸件的变形风险。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卧式压铸机的局部挤压装置,包括动模,还包括局部挤压机构和与所述动模相对设置的定模;
[0007]所述定模包括压板和座板,所述压板与所述座板可拆卸连接;
[0008]所述动模与所述定模合模后,所述动模与所述压板构成型腔;
[0009]所述局部挤压机构的固定端装设于所述座板内,所述局部挤压机构的顶针和所述局部挤压机构的挤压杆均装设于所述压板内,且均能够朝所述动模所在一侧移动并插入所述型腔中,所述局部挤压机构的挤压杆用于对型腔内施压且所述局部挤压机构的顶针能够在压铸件成型后将压铸件顶出。
[0010]进一步地,所述局部挤压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组件、顶针、至少两个第二驱动组件、至少两根挤压杆和至少两个顶杆板;
[0011]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固定端居中装设于所述座板内,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固定端环绕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置并装设于所述座板内;
[0012]所述挤压杆和所述顶针均穿过所述压板设置;
[0013]每根所述挤压杆通过对应的所述顶杆板与对应的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活动端传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带动所述挤压杆朝向所述型腔移动;
[0014]所述顶针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活动端传动连接,以在压铸完成后将压铸件顶出。
[0015]进一步地,所述局部挤压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组件、挤压杆、顶杆板、至少两个第二驱动组件和至少两根顶针;
[0016]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固定端居中装设于所述座板内,两个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固
定端环绕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置并装设于所述座板内;
[0017]所述挤压杆和所述顶针均穿过所述压板设置;
[0018]所述挤压杆通过对应的所述顶杆板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活动端传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带动所述挤压杆朝向所述型腔移动;
[0019]每根所述顶针与对应的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活动端传动连接,以在压铸完成后将压铸件顶出。
[0020]进一步地,所述局部挤压机构包括挤压杆、顶杆板、杠杆机构、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第三驱动组件和两根顶针;
[0021]所述压板远离所述动模的一侧与所述座板构成活动腔,所述杠杆机构装设于所述活动腔内;
[0022]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固定端居中装设于所述座板内,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固定端和所述第三驱动组件的固定端环绕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置并装设于所述座板内;
[0023]所述挤压杆和所述顶针均穿过所述压板设置;
[0024]所述挤压杆通过所述顶杆板与对应的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活动端传动连接,以推动所述其中一根顶针朝向所述型腔移动;
[0025]其中一根顶针通过所述杠杆机构与对应的所述第三驱动组件的活动端传动连接,以推动所述挤压杆朝向所述型腔移动;
[0026]另一根顶针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活动端传动连接,以在压铸完成后将压铸件顶出。
[0027]进一步地,所述杠杆机构包括复位件和支撑杆;
[0028]所述支撑杆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装设于所述活动腔内,所述其中一根顶针与所述支撑杆靠近所述动模的一侧连接,且所述其中一根顶针在所述支撑杆上的连接点靠近所述第一端;
[0029]所述第三驱动组件抵压于所述支撑杆的第二端远离所述动模的一侧,所述复位件嵌设于所述活动腔内壁并抵压于所述支撑杆的第二端靠近所述动模的一侧。
[0030]进一步地,所述复位件为压簧。
[0031]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和压射机构;
[0032]所述第二控制器的使能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的使能输入端和所述压射机构的使能输入端连接,且所述第一控制器的使能输出端与所述局部挤压机构的使能输入端连接。
[003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局部挤压机构,可对定模型腔内处于液固状态的熔液进行局部挤压,增大压铸件的内部压力、保压,压溃零件内部缩孔,提高压铸件的强度。且定模采用分体式结构,可根据对压铸件的实际需求,更换压板,以使局部挤压机构的挤压杆和顶针能够在对应位置进行施压和顶出,灵活性更高。本技术中的局部挤压机构通过挤压杆对压铸件局部施压之后,还能够通过顶针实现压铸机开模时的辅助顶出,起到联动作用,大大改善了压铸件的质量。
附图说明
[003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卧式压铸机的局部挤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的卧式压铸机的局部挤压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的卧式压铸机的局部挤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四的卧式压铸机的局部挤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四的卧式压铸机的局部挤压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9]图6为图5中A部分的放大图。
[0040]标号说明:
[0041]1、动模;
[0042]2、局部挤压机构;21、第一驱动组件;22、顶针;23、第二驱动组件;24、挤压杆;25、顶杆板;26、杠杆机构;27、第三驱动组件;261、复位件;262、支撑杆;263、限位环;
[0043]3、定模;31、压板;32、座板;33、活动腔;34、限位槽;
[0044]4、型腔;5、第一控制器;6、第二控制器;7、压射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0046]请参照图1

图6,一种卧式压铸机的局部挤压装置,包括动模,还包括局部挤压机构和与所述动模相对设置的定模;
[0047]所述定模包括压板和座板,所述压板与所述座板可拆卸连接;
[0048]所述动模与所述定模合模后,所述动模与所述压板构成型腔;
[0049]所述局部挤压机构的固定端装设于所述座板内,所述局部挤压机构的顶针和所述局部挤压机构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式压铸机的局部挤压装置,包括动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局部挤压机构和与所述动模相对设置的定模;所述定模包括压板和座板,所述压板与所述座板可拆卸连接;所述动模与所述定模合模后,所述动模与所述压板构成型腔;所述局部挤压机构的固定端装设于所述座板内,所述局部挤压机构的顶针和所述局部挤压机构的挤压杆均装设于所述压板内,且均能够朝所述动模所在一侧移动并插入所述型腔中,所述局部挤压机构的挤压杆用于对型腔内施压且所述局部挤压机构的顶针能够在压铸件成型后将压铸件顶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压铸机的局部挤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局部挤压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组件、顶针、至少两个第二驱动组件、至少两根挤压杆和至少两个顶杆板;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固定端居中装设于所述座板内,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固定端环绕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置并装设于所述座板内;所述挤压杆和所述顶针均穿过所述压板设置;每根所述挤压杆通过对应的所述顶杆板与对应的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活动端传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带动所述挤压杆朝向所述型腔移动;所述顶针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活动端传动连接,以在压铸完成后将压铸件顶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压铸机的局部挤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局部挤压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组件、挤压杆、顶杆板、至少两个第二驱动组件和至少两根顶针;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固定端居中装设于所述座板内,两个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固定端环绕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置并装设于所述座板内;所述挤压杆和所述顶针均穿过所述压板设置;所述挤压杆通过对应的所述顶杆板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活动端传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带动所述挤压杆朝向所述型腔移动;每根所述顶针与对应的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活动端传动连接,以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奕鑫吴玉荣翁飞龙吴建成王志锋郑福建
申请(专利权)人:莆田市荣兴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