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纤维混纺织造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7650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4: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纤维混纺织造材料,所述纤维混纺织造材料包括材料本体,所述材料本体包括基层,所述基层的顶部设置有抑菌层,所述抑菌层的顶部设置有加强层,所述加强层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耐磨层,所述基层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耐磨层,所述抑菌层的内部设置有弹性块,所述抑菌层的内部设置有抑菌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纤维混纺织造材料,通过抑菌层的设置使得材料本体具备了抗菌抑菌的功能,通过弹性块的设置提高了材料本体弹性,能够起到缓冲效果,具备了保护功能,通过抑菌块能够起到杀菌的作用,从而能够防止细菌滋生,保证了人体的健康,通过加强层的设置提高了材料本体的强度。通过加强层的设置提高了材料本体的强度。通过加强层的设置提高了材料本体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纤维混纺织造材料


[0001]本技术涉及服装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纤维混纺织造材料。

技术介绍

[0002]服装面料作为服装制作的主要材料,不仅可以诠释服装的颜色、外观,而且直接影响着服装的风格、手感、款式与造型。
[000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服装的要求越来越高,服装又是由面料裁剪加工制造而成,由此面料本身的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服装的品质。
[0004]相关技术中,现有的服装材料采用的纤维品种单一,从而使得功能单一,无法集合各类纤维的显著特性,从而无法满足目前消费者的要求。
[000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纤维混纺织造材料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纤维混纺织造材料,解决了功能单一的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纤维混纺织造材料,包括材料本体,所述材料本体包括基层,所述基层的顶部设置有抑菌层,所述抑菌层的顶部设置有加强层,所述加强层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耐磨层,所述基层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耐磨层,所述抑菌层的内部设置有弹性块,所述抑菌层的内部设置有抑菌块。
[0008]优选的,所述抑菌块为纳米银离子纤维块。
[0009]优选的,所述弹性块呈拱形结构。
[0010]优选的,所述基层包括涤纶纤维、天丝纤维、竹纤维以及棉纤维,所述基层由涤纶纤维、天丝纤维、竹纤维以及棉纤维相互交错编织而成。
[0011]优选的,所述基层上设置有若干个透气孔。
[0012]优选的,所述加强层的内部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包括金属纺织细线、抗静电丝以及弹性纤维丝,所述加强筋由金属纺织细线、抗静电丝以及弹性纤维丝呈螺旋状交织而成。
[0013]优选的,所述金属纺织细线采用记忆金属丝。
[0014]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纤维混纺织造材料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提供一种纤维混纺织造材料,通过抑菌层的设置使得材料本体具备了抗菌抑菌的功能,通过弹性块的设置提高了材料本体弹性,能够起到缓冲效果,具备了保护功能,通过抑菌块能够起到杀菌的作用,从而能够防止细菌滋生,保证了人体的健康,通过加强层的设置提高了材料本体的强度,通过第一耐磨层和第二耐磨层的设置能够对材料本体的外侧和内侧进行保护,提高耐磨效果,从而增加材料本体的使用寿命,更加的经久耐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纤维混纺织造材料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所示基层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纤维混纺织造材料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图3所示加强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标号:1、材料本体;11、基层;111、涤纶纤维;112、天丝纤维;113、竹纤维;114、棉纤维;12、抑菌层;13、加强层;14、第一耐磨层;15、第二耐磨层;2、弹性块;3、抑菌块;4、加强筋;41、金属纺织细线;42、抗静电丝;43、弹性纤维丝。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2]第一实施例
[0023]请结合参阅图1、图2,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纤维混纺织造材料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基层的结构示意图。纤维混纺织造材料包括材料本体1,所述材料本体1包括基层11,所述基层11的顶部设置有抑菌层12,所述抑菌层12的顶部设置有加强层13,所述加强层13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耐磨层14,所述基层11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耐磨层15,所述抑菌层12的内部设置有弹性块2,所述抑菌层12的内部设置有抑菌块3。
[0024]所述抑菌块3为纳米银离子纤维块。
[0025]所述弹性块2呈拱形结构。
[0026]通过拱形结构的设置具备了很好的弹性回复功能,从而能够起到缓冲的作用,提高保护效果,穿着起来也更加舒适。
[0027]所述基层11包括涤纶纤维111、天丝纤维112、竹纤维113以及棉纤维114,所述基层11由涤纶纤维111、天丝纤维112、竹纤维113以及棉纤维114相互交错编织而成。
[0028]所述基层11上设置有若干个透气孔。
[0029]通过透气孔的设置增加了透气效果,从而能够起到辅助排汗的作用,减少细菌的滋生。
[0030]本技术提供的纤维混纺织造材料的工作原理如下:
[0031]通过抑菌层12的设置使得材料本体1具备了抗菌抑菌的功能,通过弹性块2的设置提高了材料本体1弹性,能够起到缓冲效果,通过抑菌块3能够起到杀菌的作用,从而能够防止细菌滋生,通过加强层13的设置提高了材料本体1的强度,通过第一耐磨层14和第二耐磨层15的设置能够对材料本体1的外侧和内侧进行保护,提高耐磨效果。
[0032]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纤维混纺织造材料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33]通过抑菌层12的设置使得材料本体1具备了抗菌抑菌的功能,通过弹性块2的设置提高了材料本体1弹性,能够起到缓冲效果,具备了保护功能,通过抑菌块3能够起到杀菌的作用,从而能够防止细菌滋生,保证了人体的健康,通过加强层13的设置提高了材料本体1的强度,通过第一耐磨层14和第二耐磨层15的设置能够对材料本体1的外侧和内侧进行保护,提高耐磨效果,从而增加材料本体1的使用寿命,更加的经久耐用。
[0034]第二实施例
[0035]请结合参阅图3

图4,基于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纤维混纺织造材料,本申请
的第二实施例提出另一种纤维混纺织造材料。第二实施例仅仅是第一实施例优选的方式,第二实施例的实施对第一实施例的单独实施不会造成影响。
[0036]具体的,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纤维混纺织造材料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加强层13的内部设置有加强筋4,所述加强筋4包括金属纺织细线41、抗静电丝42以及弹性纤维丝43,所述加强筋4由金属纺织细线41、抗静电丝42以及弹性纤维丝43呈螺旋状交织而成。
[0037]所述金属纺织细线41采用记忆金属丝。
[0038]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纤维混纺织造材料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39]通过加强层13的设置提高了材料本体1的机械强度,从而使得材料本体1耐撕扯,不容易损坏,提高了使用寿命,通过加强筋4的设置提高了加强层13的强度,通过金属纺织细线41的设置起到了不容易撕裂的功能,同时具备了记忆回复功能,不容易由于撕扯而发生变形,通过抗静电丝42的设置具备了抗静电的功能,提高了穿着的舒适性,通过弹性纤维丝43的设置具备了较强的回弹性,进一步防止了变形。
[004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纤维混纺织造材料,包括材料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本体(1)包括基层(11),所述基层(11)的顶部设置有抑菌层(12),所述抑菌层(12)的顶部设置有加强层(13),所述加强层(13)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耐磨层(14),所述基层(11)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耐磨层(15),所述抑菌层(12)的内部设置有弹性块(2),所述抑菌层(12)的内部设置有抑菌块(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混纺织造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抑菌块(3)为纳米银离子纤维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混纺织造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块(2)呈拱形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混纺织造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11)包括涤纶纤维(111)、天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汉文黄芬芳马德兵罗雪卿罗史豪张义忠秦晓鑫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创时尚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