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后副车架前安装点加强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包括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和倾斜设置的连接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连接部的右端固定连接,第二安装部与连接部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部上开有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部上开有第二安装孔,所述连接部下表面具有凹陷以在上表面形成凸出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不在一个平面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来实现副车架和车身的连接,有利于控制安装点的变形量,增加稳定性,且利用在连接部上形成的凸出部,提高了支架本体的强度。提高了支架本体的强度。提高了支架本体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后副车架前安装点加强支架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后副车架前安装点加强支架。
技术介绍
[0002]副车架可以看成是前后车桥的骨架,是前后车桥的组成部分,副架的作用是阻隔振动和噪声,减少其直接进入车厢,所以大多出现在豪华的轿车和越野车上。传统的没有副车架的承载式车身,其悬挂是直接与车身钢板相连的,因此前后车桥的悬挂摇臂机构都为散件,并非总成,在副车架诞生以后,前后悬挂可以先组装在副车架上,构成一个车桥总成,然后再将这个总成一同安装到车身上。装配副车架时,一般使用连接螺栓直接将副车架与车身相连,此连接方式整体强度低、刚度不足,而副车架受力较大,受碰撞后副车架整体易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副车架与车身连接点处刚度不足的问题,现提供一种后副车架前安装点加强支架。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后副车架前安装点加强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包括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和倾斜设置的连接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连接部的右端固定连接,第二安装部与连接部的左端固定连接,支架本体整体结构近似于“Z形”,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不在一个平面,存在高度差,有利于控制安装点的变形量,增加稳定性;
[0005]所述第一安装部上开有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部上开有第二安装孔,两个螺栓分别插入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副车架与车身之间通过支架本体进行连接而不是直接通过螺栓相连,提高了连接强度;所述连接部下表面具有凹陷以在上表面形成凸出部,在不增加支架本体的厚度的情况下可增加其刚度和强度。
[0006]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不在一个平面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来实现副车架和车身的连接,有利于控制安装点的变形量,增加稳定性,且利用在连接部上形成的凸出部,提高支架本体的强度。
[0007]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上设有限位孔,副车架工装上设有相匹配的限位销,副车架与车身连接时,先将限位销插入限位孔中进行定位,防止支架本体在装配时发生转动,提高装配效率;所述限位孔为腰形孔,可使限位后的支架本体留有一定自由度,有利于后续装配时的适当调整。
[0008]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右端向右弯曲有平面部,所述限位孔位于所述平面部上,平面上开设的限位孔与限位销配合时的结构更为稳定,可更好的避免支架本体在装配时发生转动。
[0009]进一步的,所述支架本体周边设有翻边,翻边结构可增加支架本体与车身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副车架与车身的连接强度和刚度。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和连接部一体成型,可提高支架本体的强度和刚性。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不在一个平面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来实现副车架和车身的连接,有利于控制安装点的变形量,增加稳定性,且利用在连接部上形成的凸出部,提高支架本体的强度。
附图说明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3]图1是后副车架前安装点加强支架的三维示意图;
[0014]图2是后副车架前安装点加强支架的俯视图;
[0015]图3是图2中的A
‑
A剖视图;
[0016]图中:1、支架本体;101、第一安装部;1011、第一安装孔;102、第二安装部;1021、第二安装孔;103、连接部;1031、凸出部;1032、限位孔;1033、平面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17]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0018]如图1
‑
图3所示,本技术是一种后副车架前安装点加强支架包括支架本体1,所述支架本体1包括第一安装部101、第二安装部102和倾斜设置的连接部103,所述第一安装部101与连接部103的右端固定连接,第二安装部102与连接部103的左端固定连接,第一安装部101、第二安装部和连接部103一体成型,可提高支架本体1的强度和刚性;支架本体1整体结构近似于“Z形”,第一安装部101与第二安装部102不在一个平面,存在高度差,有利于控制安装点的变形量,增加稳定性。
[0019]所述第一安装部101上开有第一安装孔1011,第二安装部102上开有第二安装孔1021,两个螺栓分别插入第一安装孔1011和第二安装孔1021,副车架与车身之间通过支架本体1进行连接而不是直接通过螺栓实现两者相连,提高了连接强度;所述连接部103下表面具有凹陷以在上表面形成凸出部1031,可在不增加支架本体1的厚度的情况下增加其刚度和强度。
[0020]所述连接部103上设有限位孔1032,副车架工装上设有相匹配的限位销,副车架与车身连接时,先将限位销插入限位孔1032中进行定位,防止支架本体1在装配时发生转动,提高装配效率;所述限位孔1032为腰形孔,可使限位后的支架本体1留有一定自由度,有利于后续装配时的适当调整。
[0021]所述连接部103右端向右弯曲有平面部1033,所述限位孔1032位于所述平面部1033上,平面上开设的限位孔1032与限位销配合时的结构更为稳定,可更好的避免支架本体1转动。
[0022]所述支架本体1周边设有翻边,翻边结构可增加支架本体1与车身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副车架与车身的连接强度和刚度。
[0023]以上述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
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副车架前安装点加强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本体(1),所述支架本体(1)包括第一安装部(101)、第二安装部(102)和倾斜设置的连接部(103),所述第一安装部(101)与连接部(103)的右端固定连接,第二安装部(102)与连接部(103)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部(101)上开有第一安装孔(1011),第二安装部(102)上开有第二安装孔(1021),所述连接部(103)下表面具有凹陷以在上表面形成凸出部(10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副车架前安装点加强支架,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腾飞,卢飞,潘磊,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牛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