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焦炉烟气闸板门的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7188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4: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焦炉烟气闸板门的控制装置,包括气缸、电磁换向阀和第一旁通;电磁换向阀的第一出气孔通过第一气动管连接到气缸的有杆腔,电磁换向阀的第二出气孔通过第二气动管连接到气缸的无杆腔;电磁换向阀的进气孔通过进气管连接到气源;第一旁通的两端分别与进气管、第二气动管连接;第一旁通上还设置有第一手动阀;第一气动管上还设置有第一排气阀。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在焦炉烟气需要直接排放而电磁换向阀故障时,可手动紧急控制气缸动作来实现焦炉烟气闸板门的启闭,避免了烟气积聚在地下烟室无法排出而导致的事故。导致的事故。导致的事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焦炉烟气闸板门的控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环保安全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焦炉烟气闸板门的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脱硫脱硝除尘作业时,正常工况条件下,第一翻板阀12、第二翻板阀14为开启状态,焦炉烟气闸板门2为关闭状态,从地下烟室13送来的焦炉烟气在引风机17抽力的作用下,通过主进风管15进入到脱硫脱硝除尘系统16,经处理后经烟囱3排放(该过程如图2所示)。当遇到引风机17跳机或者脱硫脱硝除尘系统16故障时,就需要立即通过电磁换向阀5通过控制气缸4打开焦炉烟气闸板门2,并关闭第一翻板阀12、第二翻板阀14,确保焦炉烟气能直接迅速进入烟囱3排放(该过程如图3所示)。而气缸4的动作由电磁换向阀5控制,当电磁换向阀5接收到动作信号后,控制气缸4带动焦炉烟气闸板门2动作,从而保证焦炉烟气能直接迅速进入烟囱3。
[0003]在实现本技术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0004]在紧急情况下需要焦炉烟气直接排放时,若电磁换向阀5出现故障,将无法控制气缸4动作,使得焦炉烟气闸板门2无法打开,进而导致焦炉烟气迅速积聚在地下烟室13中,造成焦炉熄火停产,甚至造成烟气中的SO2、NOX酸性有毒气体外溢,不仅污染环境还存在人员中毒的风险。因此,如何实现电磁换向阀5故障时仍能紧急打开焦炉烟气闸板门2,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焦炉烟气闸板门的控制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磁换向阀5出现故障时无法开启焦炉烟气闸板门2的问题。
[0006]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焦炉烟气闸板门的控制装置,包括气缸、电磁换向阀和第一旁通;电磁换向阀的第一出气孔通过第一气动管连接到气缸的有杆腔,电磁换向阀的第二出气孔通过第二气动管连接到气缸的无杆腔;电磁换向阀的进气孔通过进气管连接到气源;第一旁通的两端分别与进气管、第二气动管连接;第一旁通上还设置有第一手动阀;第一气动管上还设置有第一排气阀。
[0007]进一步的,用于焦炉烟气闸板门的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二旁通,第二旁通的两端分别与进气管、第一气动管连接;第二旁通上设置有第二手动阀;第二气动管上还设置有第二排气阀。
[0008]进一步的,第一气动管上还设置有第一排气支管,第一排气阀设置于第一排气支管上;第二气动管上还设置有第二排气支管,第二排气阀设置于第二排气支管上。
[0009]进一步的,第二气动管上设置有第三手动阀,第一气动管上设置有第四手动阀;第四手动阀位于第一排气阀与第一出气孔之间,第四手动阀位于第二旁通与第一出气孔之间;第三手动阀位于第二排气阀与第二出气孔之间,第三手动阀位于第一旁通与第二出气
孔之间。
[0010]进一步的,第一手动阀、第二手动阀、第三手动阀、第四手动阀、第一排气阀和第二排气阀均为球阀。
[0011]进一步的,球阀的公称直径或型号为DN20。
[0012]进一步的,电磁换向阀为两位四通电磁阀、或两位五通电磁阀、或三位五通电磁阀。
[0013]进一步的,焦炉烟气闸板门和配重分别固定连接于一条绕过定滑轮组的钢索的两端;气缸的活塞杆端与配重相连接。
[0014]进一步的,所述定滑轮组包括两个在水平方向上间隔布置的定滑轮。
[0015]进一步的,焦炉烟气闸板门设置在烟囱与地下烟室之间。
[0016]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出现意外情况时,不受电磁换向阀故障的影响,可绕开电磁换向阀来手动紧急控制气缸动作,进而开启或关闭焦炉烟气闸板门,实现焦炉烟气的直接排放,避免了烟气积聚在地下烟室无法排出而导致的人身伤害、熄火停产、环境污染等事故。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用于焦炉烟气闸板门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现有技术中脱硫脱硝除尘系统正常排放时的工艺流程图;
[0021]图3是现有技术中焦炉烟气直接排放时的工艺流程图
[0022]附图标号:1、进气管;2、焦炉烟气闸板门;3、烟囱;4、气缸;5、电磁换向阀;6、第一手动阀;7、第二排气阀;8、第一排气阀;9、第二手动阀;10、第四手动阀;11、第三手动阀;12、第一翻板阀;13、地下烟室;14、第二翻板阀;15、主进风管;16、脱硫脱硝除尘系统;17、引风机;18、定滑轮组;19、配重;21、第一气动管;22、第二气动管;23、第二旁通;24、第一旁通。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焦炉烟气闸板门的控制装置,包括气缸4、电磁换向阀5和第一旁通24;所述电磁换向阀5的第一出气孔通过第一气动管21连接到所述气缸4的有杆腔,所述电磁换向阀5的第二出气孔通过第二气动管22连接到所述气缸4的无杆腔;所述电磁换向阀5的进气孔通过进气管1连接到气源;所述第一旁通2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气管1、所述第二气动管22连接;所述第一旁通24上还设置有第一手动阀6;所述
第一气动管21上还设置有第一排气阀8。
[002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电磁换向阀5故障就无法控制气缸4的问题,本申请考虑在其故障时,以手动方式来应急操作气缸4,从而实现焦炉烟气闸板门2的开启/关闭。由于气缸4采用压缩空气或氮气控制,为此,本申请考虑增设第一旁通24,使气源能够直接通过第一旁通24进入到气缸4的无杆腔,从而推动气缸4的活塞杆伸出,来开启焦炉烟气闸板门2,即,相当于将电磁换向阀5“短路”,以旁路来控制气缸4。当压缩气体进入气缸4的无杆腔后,其另一端的有杆腔处的气体必然需要排除,以免妨碍活塞杆运动,因此,应在连接有杆腔的第一气动管21上设置第一排气阀8。在需要打开焦炉烟气闸板门2时,通过打开第一手动阀6和第一排气阀8,使无杆腔进气、有杆腔排气,从而使活塞杆向缸体外移动。气缸4可采用0.6~0.8MPa的压缩空气或氮气来驱动,鉴于氮气的化学性质更稳定,且其中含水率低,本申请优先采用氮气,因此使用时,应向进气管1通入氮气。
[0026]进一步的,所述用于焦炉烟气闸板门的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二旁通23,所述第二旁通2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气管1、所述第一气动管21连接;所述第二旁通23上设置有第二手动阀9;所述第二气动管22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焦炉烟气闸板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4)、电磁换向阀(5)和第一旁通(24);所述电磁换向阀(5)的第一出气孔通过第一气动管(21)连接到所述气缸(4)的有杆腔,所述电磁换向阀(5)的第二出气孔通过第二气动管(22)连接到所述气缸(4)的无杆腔;所述电磁换向阀(5)的进气孔通过进气管(1)连接到气源;所述第一旁通(2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气管(1)、所述第二气动管(22)连接;所述第一旁通(24)上还设置有第一手动阀(6);所述第一气动管(21)上还设置有第一排气阀(8)。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焦炉烟气闸板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旁通(23),所述第二旁通(2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气管(1)、所述第一气动管(21)连接;所述第二旁通(23)上设置有第二手动阀(9);所述第二气动管(22)上还设置有第二排气阀(7)。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焦炉烟气闸板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动管(21)上设置有第一排气支管,所述第一排气阀(8)设置于所述第一排气支管上;所述第二气动管(22)上设置有第二排气支管,所述第二排气阀(7)设置于所述第二排气支管上。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焦炉烟气闸板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动管(22)上设置有第三手动阀(11),所述第一气动管(21)上设置有第四手动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升姚明李永鸿覃玉宝杨杰益卢显康韦鸿发梁鹏祥雷琪富李盛伟朱健源黄日荣吴集园张浩然韦斌峰覃春庆郭澄庆游嘉桥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柳钢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