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模多腔的压铸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7168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4: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模多腔的压铸模具,包括下模体、上模体和模顶板,上模体位于下模体的顶端,模顶板位于上模体的顶端;下模体内腔的顶端和上模体内腔的底端均开设有限位槽,两个限位槽相配合形成方形放置槽,方形放置槽的内部活动放置有第一分隔板,第一分隔板顶端的中部开设有限位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拉动两个插栓,使得两个插栓的一端从两个插孔的内部脱离,此时通过设有的两个强力弹簧会给两个连接块施加一个向下的顶力,同时两个连接块给两个卡杆施加一个拉力,可使得两个卡杆顶部的一端分别持续卡合在两个卡槽的内部,这样可将模顶板固定在上模体上,同时上模体在模顶板的增压下会与下模体之间连接固定的更紧。增压下会与下模体之间连接固定的更紧。增压下会与下模体之间连接固定的更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模多腔的压铸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压铸模具
,具体为一种一模多腔的压铸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压铸模具是铸造金属零部件的一种工具,现有的模具中的模顶板与模具主体之间的固定性不是很强,只是简单的将模顶板置于木具体上,这样在对压铸铸件铸造的过程中,模顶板与模具体之间极易会脱离,并且现有的模具体仅有一个成型腔,单次只能压铸成型一个铸件,效率低下,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一模多腔的压铸模具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模多腔的压铸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一模多腔的压铸模具,包括下模体、上模体和模顶板,所述上模体位于下模体的顶端,所述模顶板位于上模体的顶端;
[0005]所述下模体内腔的顶端和上模体内腔的底端均开设有限位槽,两个所述限位槽相配合形成方形放置槽,所述方形放置槽的内部活动放置有第一分隔板,所述第一分隔板顶端的中部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内部固定设有插块,所述第一分隔板底端的中部固定设有第二分隔板,所述第二分隔板的底端与下模体内底侧的中部紧密抵触,所述第二分隔板的两侧分别与下模体其中的两个内侧紧密抵触,所述模顶板底端的中部固定设有第三分隔板,所述第三分隔板的底端与第一分隔板顶端的中部紧密抵触,所述第三分隔板的两侧分别与上模体其中的两个内侧紧密抵触,所述第一分隔板、第二分隔板和第三分隔板相配合将下模体和上模体的内部分隔成四个成型腔,所述第三分隔板的底端固定设有固定帽,所述固定帽活动套设在插块上;
[0006]所述模顶板顶部的两端均开设有卡槽,所述下模体两侧的顶端均固定设有回形块,两个所述回形块上均活动贯穿有卡杆,两个所述卡杆顶部的一端分别卡合在两个卡槽的内部,所述下模体两侧的中部均开设有凹槽,两个所述凹槽的内部均竖向固定设有限位杆,两个所述限位杆底端的外表面上均活动套设有连接块,两个所述连接块分别固定在两个卡杆相对一侧的顶端。
[0007]优选的,所述模顶板底部的一端固定设有第一成型辅助块,所述模顶板底部的另一端固定设有第二成型辅助块,所述第一分隔板底部的一端固定设有第三成型辅助块,所述第一分隔板底部的另一端固定设有第四成型辅助块。
[0008]优选的,两个所述限位杆底端的外表面上均活动套设有强力弹簧,两个所述强力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凹槽的内顶侧和两个连接块的顶端抵触。
[0009]优选的,两个所述回形块相背一侧的中部上均活动贯穿有插栓,两个所述回形块相背一侧的中部均开设有插孔,两个所述插栓分别与两个插孔相配合设置。
[0010]优选的,所述模顶板顶端的中部固定设有拉环。
[0011]优选的,所述下模体底端的四个边角处均固定设有支腿。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通过设有两个插栓,通过拉动两个插栓,使得两个插栓的一端从两个插孔的内部脱离,此时通过设有的两个强力弹簧会给两个连接块施加一个向下的顶力,同时两个连接块给两个卡杆施加一个拉力,可使得两个卡杆顶部的一端分别持续卡合在两个卡槽的内部,这样可将模顶板固定在上模体上,同时上模体在模顶板的增压下会与下模体之间连接固定的更紧;
[0014]2、通过设有下模体、上模体和模顶板,在下模体内腔的顶端和上模体内腔的底端均开设有限位槽,两个限位槽相配合形成方形放置槽,在方形放置槽的内部活动放置有第一分隔板,在第一分隔板底端的中部固定设有第二分隔板,且第二分隔板的底端与下模体内底侧的中部紧密抵触,第二分隔板的两侧分别与下模体其中的两个内侧紧密抵触,在模顶板底端的中部固定设有第三分隔板,且第三分隔板的底端与第一分隔板顶端的中部紧密抵触,第三分隔板的两侧分别与上模体其中的两个内侧紧密抵触,在第一分隔板、第二分隔板和第三分隔板相配合下可将下模体和上模体的内部分隔成四个成型腔,同时在模顶板底部的一端固定设有第一成型辅助块,在模顶板底部的另一端固定设有第二成型辅助块,在第一分隔板底部的一端固定设有第三成型辅助块,在第一分隔板底部的另一端固定设有第四成型辅助块,通过第一成型辅助块、第二成型辅助块、第三成型辅助块、第四成型辅助块分别和四个成型腔相配合下,单次可压铸成四个不同形状的压铸铸件。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一模多腔的压铸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一模多腔的压铸模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下模体、上模体和模顶板的组合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下模体;2、上模体;3、模顶板;4、限位槽;501、第一分隔板;502、第二分隔板;503、第三分隔板;504、插块;505、固定帽;601、卡槽;602、回形块;603、卡杆;604、凹槽;605、限位杆;606、连接块;607、强力弹簧;701、第一成型辅助块;702、第二成型辅助块;703、第三成型辅助块;704、第四成型辅助块;801、插栓;802、插孔;9、拉环;10、支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一模多腔的压铸模具,包括下模体1、上模体2和模顶板3,上模体2位于下模体1的顶端,模顶板3位于上模体2的顶端;
[0021]下模体1内腔的顶端和上模体2内腔的底端均开设有限位槽4,两个限位槽4相配合形成方形放置槽,方形放置槽的内部活动放置有第一分隔板501,第一分隔板501顶端的中部开设有限位孔,限位孔的内部固定设有插块504,第一分隔板501底端的中部固定设有第二分隔板502,第二分隔板502的底端与下模体1内底侧的中部紧密抵触,第二分隔板502的
两侧分别与下模体1其中的两个内侧紧密抵触,模顶板3底端的中部固定设有第三分隔板503,第三分隔板503的底端与第一分隔板501顶端的中部紧密抵触,第三分隔板503的两侧分别与上模体2其中的两个内侧紧密抵触,第一分隔板501、第二分隔板502和第三分隔板503相配合将下模体1和上模体2的内部分隔成四个成型腔,第三分隔板503的底端固定设有固定帽505,固定帽505活动套设在插块504上;
[0022]模顶板3顶部的两端均开设有卡槽601,下模体1两侧的顶端均固定设有回形块602,两个回形块602上均活动贯穿有卡杆603,两个卡杆603顶部的一端分别卡合在两个卡槽601的内部,下模体1两侧的中部均开设有凹槽604,两个凹槽604的内部均竖向固定设有限位杆605,两个限位杆605底端的外表面上均活动套设有连接块60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模多腔的压铸模具,包括下模体(1)、上模体(2)和模顶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体(2)位于下模体(1)的顶端,所述模顶板(3)位于上模体(2)的顶端;所述下模体(1)内腔的顶端和上模体(2)内腔的底端均开设有限位槽(4),两个所述限位槽(4)相配合形成方形放置槽,所述方形放置槽的内部活动放置有第一分隔板(501),所述第一分隔板(501)顶端的中部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内部固定设有插块(504),所述第一分隔板(501)底端的中部固定设有第二分隔板(502),所述第二分隔板(502)的底端与下模体(1)内底侧的中部紧密抵触,所述第二分隔板(502)的两侧分别与下模体(1)其中的两个内侧紧密抵触,所述模顶板(3)底端的中部固定设有第三分隔板(503),所述第三分隔板(503)的底端与第一分隔板(501)顶端的中部紧密抵触,所述第三分隔板(503)的两侧分别与上模体(2)其中的两个内侧紧密抵触,所述第一分隔板(501)、第二分隔板(502)和第三分隔板(503)相配合将下模体(1)和上模体(2)的内部分隔成四个成型腔,所述第三分隔板(503)的底端固定设有固定帽(505),所述固定帽(505)活动套设在插块(504)上;所述模顶板(3)顶部的两端均开设有卡槽(601),所述下模体(1)两侧的顶端均固定设有回形块(602),两个所述回形块(602)上均活动贯穿有卡杆(603),两个所述卡杆(603)顶部的一端分别卡合在两个卡槽(601)的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森辉李海霞莫飞道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森合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