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人操控主动单元、替代单元及激光对抗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17006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4: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射击竞技技术领域,提出了双人操控主动单元、替代单元及激光对抗系统,包括:底座;操控台,一端铰接设置在底座上,另一端为自由端;第一伸缩动力源,一端铰接设置在底座上,另一端用于支撑操控台的自由端;激光发射器,设置在操控台上,激光发射器用于发射激光信号;第一控制器,设置在操控台上,用于接收被击信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激光对抗系统无法对用户被击中后的状态进行真实模拟的问题。态进行真实模拟的问题。态进行真实模拟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人操控主动单元、替代单元及激光对抗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射击竞技
,涉及双人操控主动单元、替代单元及激光对抗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激光对抗游艺系统主要分为两大类:
[0003](1)激光打靶游艺项目:激光打靶游艺装置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无论目标移动与否和场景如何变化(实物目标、屏幕目标、投影目标),都是射击者单方面的对目标进行射击,不具备对抗性;
[0004](2)激光真人CS游艺项目:是近些年在国内蓬勃兴起的一个新型激光对抗游艺项目,虽然实现了人与人的对抗,但存在着如下缺点:
[0005]当目标用户被激光束击中时,目标用户所穿戴装备上的指示灯光会闪烁或通过发烟装置冒烟,以表明其被击中的状态,无法对用户被击中后的状态进行真实模拟,令游艺战场丧失仿真性,同时,也缺少了紧张性和娱乐性,用户感受不到“击毁目标”的乐趣。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出双人操控主动单元、替代单元及激光对抗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激光对抗系统无法对目标被击中后的状态进行仿真模拟的问题。
[0007]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包括:
[0008]底座;
[0009]操控台,一端铰接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另一端为自由端;
[0010]第一伸缩动力源,一端铰接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另一端用于支撑所述操控台的自由端;
[0011]激光发射器,设置在所述操控台上,所述激光发射器用于发射激光信号;
[0012]第一控制器,设置在所述操控台上,用于接收被击信息。
[0013]进一步,还包括水平旋转机构,包括:
[0014]第一转轴,一端与所述激光发射器连接,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扇形齿轮;
[0015]第二转轴,一端通过齿轮与所述第一扇形齿轮啮合,另一端通过万向节与方向盘连接。
[0016]进一步,还包括竖直旋转机构,包括:
[0017]第一连接轴,一端设置在所述操控台上,另一端与所述激光发射器连接;
[0018]第二扇形齿轮,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轴上;
[0019]第三转轴,设置在所述操控台上,所述第三转轴的一端通过齿轮与所述第二扇形齿轮啮合,另一端与第一传动机构连接。
[0020]进一步,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
[0021]从动轮,设置在所述第三转轴远离所述第二扇形齿轮的一端;
[0022]主动轮,通过链条与所述从动轮连接;
[0023]第四转轴,两端转动设置在所述操控台上,所述主动轮套设在所述第四转轴上,所述第四转轴与第一动力源连接。
[0024]进一步,所述第一动力源为手轮,所述手轮套设在所述第四转轴上。
[0025]一种替代单元,用于表征上述主动单元,包括:
[0026]第一支杆;
[0027]第一舵机,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杆上;
[0028]替代攻击机构,与所述舵机的输出端连接;
[0029]激光接收器,设置在所述替代攻击机构上,用于接收激光信号;
[0030]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一舵机和所述激光接收器均与所述第二控制器连接。
[0031]进一步,还包括:
[0032]基座,
[0033]摆臂,一端转动设置在所述基座上,另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一支杆。
[0034]进一步,还包括:
[0035]停靠舱,设置在所述摆臂运动轨迹的终点;
[0036]第二支杆,与所述第一支杆连接;
[0037]第二舵机,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支杆连接。
[0038]一种激光对抗系统,包括所述的主动单元、所述的替代单元、以及控制中心,所述第一控制器和所述第二控制器均与所述控制中心连接。
[0039]进一步,所述摆臂为两个,还包括:
[0040]转动架,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转动架为两层,两个摆臂分别转动设置在所述转动架的两层。
[0041]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0042]本技术激光对抗系统包括多个一一对应的主动单元和替代单元,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均与控制中心连接,实现主动单元和替代单元的信息同步。主动单元和替代单元均分配有编号,每个主动单元的用户根据编号确定与其对应的替代单元。在工作时,多个用户可分别进入多个操控台、操纵主动单元向其他替代单元发送激光束(信号),以进行对抗射击。
[0043]在对战开始前,主动单元的第一伸缩动力源的输出端伸出,用于支撑操控台的自由端;同时,替代单元的第一舵机将替代攻击机构保持在初始角度。
[0044]当某一替代单元(假定替代单元A),被其他主动单元所发射的激光束击中时,第二控制器控制第一舵机转动一定的角度,第一舵机带动替代攻击机构向下旋转,模拟替代攻击机构被击落的情形。
[0045]同时,替代单元A将被击信息同步至主动单元,当主动单元A的第一控制器接收到该被击信息时,控制第一伸缩动力源收缩,操控台的自由端下落,模拟该用户被击落。此时,位于该载人机构内的用户将感受到运动状态的突然变化,这样有利于增强对抗系统的真实性,同时也更具刺激性,进而提升了用户体验。此外,运动状态的改变,其他用户也可观察得到,从而可感受到“击毁目标”的乐趣。
附图说明
[004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47]图1为本技术中主动单元俯视结构示意图;
[0048]图2为本技术中主动单元初始状态结构示意图;
[0049]图3为本技术中主动单元被击落状态结构示意图;
[0050]图4为本技术中水平旋转机构示意图;
[0051]图5为本技术中竖直旋转机构示意图;
[0052]图6为本技术中替代单元结构示意图;
[0053]图7为图6中A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54]图8为图6中B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55]图9为本技术中替代攻击机构结构示意图;
[0056]图10为本技术中激光对抗系统结构示意图;
[0057]图中:1控制中心,2主动单元,21底座,22操控台,23第一伸缩动力源,24激光发射器,25第一转轴,26第一扇形齿轮,27第二转轴,28第一连接轴,29第二扇形齿轮,210第三转轴,211链条,212主动轮,213第四转轴,214手轮,215方向盘,216第二显示单元,217

脚踏开关,218

保险杠,3替代单元,31第一支杆,32第一舵机,33替代攻击机构,34激光接收器,35基座,352主轴,36半齿轮,37摆臂,38停靠舱,39第二支杆,310第二舵机,311转动架,312数码管,313电子发烟器,314螺旋桨,4第一显示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005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双人操控主动单元,用于双人模拟开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21);操控台(22),一端铰接设置在所述底座(21)上,另一端为自由端;第一伸缩动力源(23),一端铰接设置在所述底座(21)上,另一端用于支撑所述操控台(22)的自由端;激光发射器(24),设置在所述操控台(22)上,所述激光发射器(24)用于发射激光信号;第一控制器,设置在所述操控台(22)上,用于接收被击信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人操控主动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平旋转机构,包括:第一转轴(25),一端与所述激光发射器(24)连接,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扇形齿轮(26);第二转轴(27),一端通过齿轮与所述第一扇形齿轮(26)啮合,另一端通过万向节与方向盘(215)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人操控主动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竖直旋转机构,包括:第一连接轴(28),一端设置在所述操控台(22)上,另一端与所述激光发射器(24)连接;第二扇形齿轮(29),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轴(28)上;第三转轴(210),设置在所述操控台(22)上,所述第三转轴(210)的一端通过齿轮与所述第二扇形齿轮(29)啮合,另一端与第一传动机构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人操控主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从动轮,设置在所述第三转轴(210)远离所述第二扇形齿轮(29)的一端;主动轮(212),通过链条(211)与所述从动轮连接;第四转轴(213),两端转动设置在所述操控台(22)上,所述主动轮(212)套设在所述第四转轴(213)上,所述第四转轴(213)与第一动力源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人操控主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源为手轮(214),所述手轮(214)套设在所述第四转轴(213)上。6.一种替代单元,用于表征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青吴蓬勃甄顺利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爱坦机械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