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滴速检测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6919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4: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滴速检测显示装置,包括壳体、处理器和显示器,显示器与处理器电连接,壳体内开设有容纳腔,容纳腔的内壁上设有测速组件,测速组件与处理器电连接,壳体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安装槽,壳体顶部的安装槽内设有第一限位杆,壳体底部的安装槽内设有第二限位杆,壳体顶部于安装槽的一侧开设有调节槽,调节槽内安装有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包括电磁铁和铁块,电磁铁与处理器电连接,铁块上固定安装有调节杆,安装槽与调节槽之间开设有通孔,调节杆穿过通孔与第一限位杆连接,调节杆上套设有第一弹簧。解决现有技术只能测量显示点滴的滴速,无法自动对点滴的滴速进行调节,需要手动调节,较为麻烦的问题。烦的问题。烦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滴速检测显示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滴速检测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临床输液工作中,往往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性质来调节输液速度。目前大多是通过肉眼判断滴速的快慢,并进行相应的调节,这样护士每天都要浪费大量的时间用来测量和调节滴速,较为浪费时间。
[0003]中国技术专利【公开号CN209734659U】公开了一种输液滴速监测仪,通过绑带使得夹环形变弯曲,夹持在墨菲式滴管上,将第一锁紧螺栓螺入到限位槽内,对绑带进行锁紧固定,使得绑带整体为绷紧状态,能够将夹环卡,通过设置单片机和显示屏,能够将药液的滴入速度和点滴的数量转化呈数字信号输出到显示屏上显示,便于及时对墨菲式滴管的滴速变化进行观察,无需护士人工测量。
[0004]但该专利的滴速检测仪只能测量显示点滴的滴速,无法自动对点滴的滴速进行调节,需要护士手动调节,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滴速检测显示装置,解决现有技术滴速检测仪只能测量显示点滴的滴速,无法自动对点滴的滴速进行调节,需要护士手动调节,较为麻烦的问题。
[0006]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7]一种滴速检测显示装置,包括壳体、处理器和显示器,所述壳体内设有夹层,所述处理器安装于夹层内,所述显示器与壳体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显示器与处理器电连接,所述壳体内开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上设有测速组件,所述测速组件与处理器电连接,所述壳体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壳体顶部的安装槽内设有第一限位杆,所述壳体底部的安装槽内设有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与第二限位杆结构相同,所述壳体顶部于安装槽的一侧开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内安装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电磁铁和铁块,所述电磁铁与处理器电连接,所述电磁铁固定安装于调节槽内远离安装槽的一侧,所述铁块滑动设置于调节槽内,所述铁块上固定安装有调节杆,所述安装槽与调节槽之间开设有通孔,所述调节杆穿过通孔与第一限位杆连接,所述调节杆上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调节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安装槽的侧壁相接。
[0008]进一步,所述测速组件包括红外线发射器、红外线接收器,所述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均与处理器电连接,所述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均固定安装于容纳腔的内壁上,且所述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相对设置,所述显示器的下端设有第一调节按钮和第二调节按钮,所述第一调节按钮和第二调节按钮均与处理器电连接。
[0009]进一步,所述调节杆设有两根,两根所述调节杆分别为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所述第一限位杆的一端与第一调节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杆于第二调节杆处的一端开
设有槽口,所述第二调节杆卡设于槽口内。
[0010]进一步,所述第一限位杆的一端通过扭簧转动连接在第一调节杆上,所述第二限位杆通过扭簧转动连接在壳体底部的安装槽内,所述壳体的上下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盖体,所述盖体上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与容纳腔连通,所述盖体上安装有限位组件。
[0011]进一步,所述通槽的一侧开设有滑槽,所述限位组件滑动安装于滑槽内,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块、滑杆和第二弹簧,所述限位块滑动设置于滑槽内,所述限位块上设有斜面,所述滑杆与限位块固定连接,所述滑杆穿出滑槽的侧面,并位于壳体外,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限位块相接,另一端与滑槽的侧面相接,所述滑杆的末端设有限位凸起。
[0012]进一步,所述第二调节杆的末端设置有挡环,所述第一限位杆于挡环处开设有环形槽,所述挡环卡设于环形槽内。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4]1、本技术的一种滴速检测显示装置,通过设置测速组件和调节组件,当测速组件测得的实际滴速值与目标滴速值不同时,通过处理器调节电磁铁上通电线圈电流的大小,来带动第一限位杆移动,调节第一限位杆对莫非氏滴管的挤压程度,改变莫非氏滴管顶部的口径,从而改变液滴的滴速,无需护士手动调节。
[0015]2、通过设置壳体和容纳腔,以及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对莫非氏滴管进行固定,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壳体不会挤压莫非氏滴管,有效避免莫非氏滴管被挤压后对滴速造成的影响,且壳体无需将莫非氏滴管完全包裹起来,便于护士从容纳腔的一侧观察壳体内莫非氏滴管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一种滴速检测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一种滴速检测显示装置的拆分结构示意图一;
[0018]图3是本技术一种滴速检测显示装置的拆分结构示意图二;
[0019]图4是本技术一种滴速检测显示装置中容纳腔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技术一种滴速检测显示装置的系统框图
[0021]其中,壳体1,容纳腔11,安装槽12,调节槽13,处理器2,红外线发射器21,红外线接收器22,第一调节按钮23,第二调节按钮24,显示器3,莫非氏滴管4,第一限位杆51,槽口511,环形槽512,第二限位杆52,电磁铁61,铁块62,第一弹簧71,第一调节杆72,第二调节杆73,挡环731,盖体8,通槽81,滑槽82,限位块91,斜面911,滑杆92,限位凸起921,第二弹簧93。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23]如图1

图5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滴速检测显示装置,包括壳体1、处理器2和显示器3,壳体1内设有夹层,处理器2安装于夹层内,显示器3与壳体1外壁固定连接,显示器3与处理器2电连接,壳体1内开设有容纳腔11,容纳腔11的大小尺寸与莫非氏滴管4的大小尺寸相匹配,使用时,将莫非氏滴管4嵌设于容纳腔11内,即可防止莫非氏滴管上下移动。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壳体1不会挤压莫非氏滴管4,有效避免莫非氏滴管4被挤压后对滴速造成
的影响。且本实施例的壳体1无需将莫非氏滴管4完全包裹起来,便于护士从容纳腔11的一侧观察壳体1内莫非氏滴管4的情况。
[0024]容纳腔11的内壁上设有测速组件,测速组件与处理器2电连接,测速组件用于测量莫非氏滴管4内液体的滴落速度,并将测得的数据发送至处理器2,处理器2对数据进行处理后,通过显示器3将滴速显示出来,便于护士查看。
[0025]壳体1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安装槽12,安装槽12内设有第一限位杆51,壳体1底部的安装槽12内设有第二限位杆52,第一限位杆51与第二限位杆52结构相同,第一限位杆51和第二限位杆52用于限制莫非氏滴管4水平移动,并与容纳腔11配合,将莫非氏滴管4固定在容纳腔11内。
[0026]壳体1顶部于安装槽12的一侧开设有调节槽13,调节槽13内安装有调节组件,调节槽13用于驱动第一限位杆51移动。调节组件包括电磁铁61和铁块62,电磁铁61与处理器2电连接,电磁铁61固定安装于调节槽13内远离安装槽12的一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滴速检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处理器和显示器,所述壳体内设有夹层,所述处理器安装于夹层内,所述显示器与壳体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显示器与处理器电连接,所述壳体内开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上设有测速组件,所述测速组件与处理器电连接,所述壳体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壳体顶部的安装槽内设有第一限位杆,所述壳体底部的安装槽内设有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与第二限位杆结构相同,所述壳体顶部于安装槽的一侧开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内安装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电磁铁和铁块,所述电磁铁与处理器电连接,所述电磁铁固定安装于调节槽内远离安装槽的一侧,所述铁块滑动设置于调节槽内,所述铁块上固定安装有调节杆,所述安装槽与调节槽之间开设有通孔,所述调节杆穿过通孔与第一限位杆连接,所述调节杆上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调节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安装槽的侧壁相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滴速检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速组件包括红外线发射器、红外线接收器,所述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均与处理器电连接,所述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均固定安装于容纳腔的内壁上,且所述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相对设置,所述显示器的下端设有第一调节按钮和第二调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建芳夏云王洁谢宝鲜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市肿瘤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