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轻芳烃转移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65599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4: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轻芳烃生产领域的一种改进的轻芳烃转移输送装置,包括连接套,连接套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一输送管,第一输送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圈,第一输送管的表面设置有压紧机构,连接套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输送管,第二输送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圈,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的表面均与连接套的内部活动连接,第二输送管的内部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内部设置有卡紧机构;压紧机构包括把手、转板、插杆、第三密封圈、第四密封圈和支架,把手的一端与转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轻芳烃输送装置管道端口在外面时自身的密闭性差,容易出现漏液的现象,且不方便对管道进行拆卸检修的问题。方便对管道进行拆卸检修的问题。方便对管道进行拆卸检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的轻芳烃转移输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轻芳烃生产领域,具体是一种改进的轻芳烃转移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轻芳烃主要是指含有一个苯环的苯、甲苯、二甲苯等碳氢化合物,目前,用碳四(即丁烷)原料制取轻芳烃通常采用三塔串联分离法,其过程是碳四液化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经过叠合、环化、异构、齐聚等一系列复杂反应后得到混合反应产物,经过冷却、压缩和气液分离等过程再经吸收解吸塔、稳定塔和分馏塔分离得到干气、液化气、轻芳烃和重芳烃等四种产品。
[0003]现有的轻芳烃输送装置管道端口在外面时自身的密闭性差,容易出现漏液的现象,且不方便对管道进行拆卸检修,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改进的轻芳烃转移输送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轻芳烃转移输送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进的轻芳烃转移输送装置,包括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一输送管,所述第一输送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输送管的表面设置有压紧机构,所述连接套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输送管,所述第二输送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的表面均与连接套的内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输送管的内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设置有卡紧机构;
[0006]所述压紧机构包括把手、转板、插杆、第三密封圈、第四密封圈和支架,所述把手的一端与转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转板的另一侧与插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插杆的另一端延伸至连接套的内部并与第三密封圈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密封圈的表面与连接套的内部活动连接,所述第四密封圈和支架的内部均与插杆的表面螺纹啮合连接,所述第四密封圈的表面与连接套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架的一侧与连接套的一侧固定连接。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卡紧机构包括第一弹簧、减震器、卡块、滑槽、压杆、第二弹簧、压板、第一密闭垫和第二密闭垫,所述第一弹簧和减震器的一端均与凹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和减震器的另一端均与卡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卡块的另一侧延伸至滑槽的内部并与滑槽内部活动连接,所述滑槽开设于连接套的内部,所述第一密闭垫的表面与滑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密闭垫的表面与滑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密闭垫的一侧与压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压杆的另一端延伸至滑槽的外部并与压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压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连接套的一侧固定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把手的表面套设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为
橡胶材质。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球。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压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按压块,所述按压块的径向剖面形状为圆盘形。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板的顶部螺纹连接有插销,所述插销的另一端分别与转板和支架螺纹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卡紧机构,能够使第二输送管在连接套旋转时不跟随连接套进行旋转,使第一输送管和连接套单独的进行旋转,方便工作人员对输送管道进行检修和维护,利用压紧机构,通过把手带动转板和插杆转动,插杆带动第三密封圈转动,第三密封圈与第一输送管接触后,能够对第一输送管进行固定,避免连接套在颤动时使第一输送管与连接套出现松动而导致轻芳烃出现泄露的现象,通过设置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能够提高管道的密闭性,解决了现有的轻芳烃输送装置管道端口在外面时自身的密闭性差,容易出现漏液的现象,且不方便对管道进行拆卸检修的问题。
[0014]2、本技术中,利用卡紧机构,卡块与连接套的内壁接触时通过内壁的限制带动弹簧和减震器进行收缩,使卡块收缩回凹槽内,待卡块移动至滑槽的位置时,卡块不受限制并通过弹簧的张力使卡块延伸至滑槽内,能够对第二输送管进行固定,在需要对第二输送管进行拆卸时,工作人员按动压板移动,压板通过第二弹簧的张力带动压杆和第一密闭垫移动,第一密闭垫与卡块接触时带动卡块移动,使卡块与滑槽脱离,方便对第二输送管进行拆卸,通过第二密闭垫,能够提高滑槽内的密闭性,将防滑垫安装在把手的表面,能够对工作人员的手部进行防滑,将连接杆安装在连接套的表面,工作人员握住连接球进行旋转,方便连接套进行转动,将按压块安装在压板的顶部,能够方便工作人员按动压板,通过插销,能够对转板进行固定,避免转板出现松动的现象。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结构的剖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结构图2中A的结构放大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结构图2中B的结构放大图。
[0019]图中:1、连接套;2、第一输送管;3、第一密封圈;4、压紧机构;41、把手;42、转板;43、插杆;44、第三密封圈;45、第四密封圈;46、支架;5、第二输送管;6、第二密封圈;7、凹槽;8、卡紧机构;81、第一弹簧;82、减震器;83、卡块;84、滑槽;85、压杆;86、第二弹簧;87、压板;88、第一密闭垫;89、第二密闭垫;9、防滑垫;10、连接杆;11、连接球;12、按压块;13、插销。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改进的轻芳烃转移输送装置,包括连接套1,连接套1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一输送管2,第一输送管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圈3,第一输送管2的表面设置有压紧机构4,连接套1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输送管5,第二输送管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圈6,第一密封圈3和第二密封圈6的表面均与连接套1的内部活动连接,第二输送管5的内部开设有凹槽7,凹槽7的内部设置有卡紧机构8;
[0022]压紧机构4包括把手41、转板42、插杆43、第三密封圈44、第四密封圈45和支架46,把手41的一端与转板42的一侧固定连接,转板42的另一侧与插杆43的一端固定连接,插杆43的另一端延伸至连接套1的内部并与第三密封圈44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三密封圈44的表面与连接套1的内部活动连接,第四密封圈45和支架46的内部均与插杆43的表面螺纹啮合连接,第四密封圈45的表面与连接套1的内部固定连接,支架46的一侧与连接套1的一侧固定连接。
[0023]通过设置卡紧机构8,能够使第二输送管5在连接套1旋转时不跟随连接套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的轻芳烃转移输送装置,包括连接套(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1)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一输送管(2),所述第一输送管(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圈(3),所述第一输送管(2)的表面设置有压紧机构(4),所述连接套(1)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输送管(5),所述第二输送管(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圈(6),所述第一密封圈(3)和第二密封圈(6)的表面均与连接套(1)的内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输送管(5)的内部开设有凹槽(7),所述凹槽(7)的内部设置有卡紧机构(8);所述压紧机构(4)包括把手(41)、转板(42)、插杆(43)、第三密封圈(44)、第四密封圈(45)和支架(46),所述把手(41)的一端与转板(42)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转板(42)的另一侧与插杆(4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插杆(43)的另一端延伸至连接套(1)的内部并与第三密封圈(44)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密封圈(44)的表面与连接套(1)的内部活动连接,所述第四密封圈(45)和支架(46)的内部均与插杆(43)的表面螺纹啮合连接,所述第四密封圈(45)的表面与连接套(1)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架(46)的一侧与连接套(1)的一侧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轻芳烃转移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机构(8)包括第一弹簧(81)、减震器(82)、卡块(83)、滑槽(84)、压杆(85)、第二弹簧(86)、压板(87)、第一密闭垫(88)和第二密闭垫(89),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艳春苏峰于生龙
申请(专利权)人:东营市东泽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