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无纸记录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6103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4: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便携式无纸记录仪,包括记录仪本体,所述记录仪本体的内部设置有信号采集板和主板电路板,所述主板电路板与信号采集板插接,所述主板电路板上设置有用于使无纸记录仪的微处理器复位的手动复位防掉电电路,所述信号采集板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外部端子的转接组件,所述转接组件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引导外部端子与转接组件连接的通道横插板,所述通道横插板卡合于记录仪本体的上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设置有转接组件的信号采集板与记录仪本体通过螺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并将通道横插板与记录仪本体卡接,使得信号采集板、通道横插板与记录仪本体的拆装方便,厂商生产不同接口端的无纸记录仪时,无需对无纸记录仪做较大改动,降低厂商的成本。降低厂商的成本。降低厂商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无纸记录仪


[0001]本技术涉及记录仪
,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无纸记录仪。

技术介绍

[0002]无纸记录仪是将采集或运算数据以时间为基轴,无消耗任何常用的记录设施。无纸记录仪在使用过程中,可将原本需要通过纸笔及笔墨等工具记录的内容存储在仪器内部的存储模块内,并可将仪器内部的存储数据通过运算及模拟后显示在液晶屏上。
[0003]现有技术中无纸记录仪一般通过外部接线端子与变送器连接,但因用户使用的外部接线端子规格大小不同,使得单一规格型号的接口端无法适应不同的用户需求。厂商为了适应不同的客户需求,就需要使得无纸记录仪的接口端替换更加方便,从而适应不同的客户需求生产不同接口端的产品,进而降低不同接口端产品的生产开发成本。然而,现有技术中无纸记录仪的结构复杂,接口端替换不便,使得厂商的生产加工成本较高。
[0004]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无纸记录仪,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无纸记录仪结构复杂,接口端替换不便的问题。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便携式无纸记录仪,包括记录仪本体,所述记录仪本体的内部设置有信号采集板和主板电路板,所述主板电路板与信号采集板插接,所述主板电路板上设置有用于使无纸记录仪的微处理器复位的手动复位防掉电电路,所述信号采集板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外部端子的转接组件,所述转接组件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引导外部端子与转接组件连接的通道横插板,所述通道横插板卡合于记录仪本体的上端。
[0008]所述信号采集板为万能采集板,所述转接组件为若干个插拔式节点端子。
[0009]所述信号采集板为热电偶采集板,所述转接组件包括热电偶转接板和转接板连接排插,所述转接板连接排插的一端与热电偶采集板插接,所述转接板连接排插的另一端与热电偶转接板插接。
[0010]所述热电偶转接板上有若干个阵列排布的触角弹片。
[0011]所述手动复位防掉电电路包括复位模块、充放电模块、第一续电模块、第二续电模块和电平锁定模块,所述复位模块启动复位时,第一续电模块启动使充放电模块放电控制电平锁定模块锁定输出电平,在微处理器上电时,由第二续电模块对充放电模块补偿充电。
[0012]所述第一续电模块包括第一MOS管、第一电阻和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复位模块、第二续电模块和第一电阻的一端,第一 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和第一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一MOS 管的漏极连接充放电模块,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VCC供电端。
[0013]所述充放电模块包括电容、第二电阻和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
第一MOS管的漏极、也通过电容接地、还通过第二电阻接地,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电平锁定模块。
[0014]所述电平锁定模块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三电阻连接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也通过第四电阻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电子设备的电源开关模块。
[0015]所述第二续电模块包括第二三极管、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五电阻连接微处理器的IO3脚、也通过第六电阻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一MOS管的栅极和复位模块。
[0016]所述复位模块包括复位键、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七电阻和第八电阻,所述复位键的一端连接第三二极管的负极和第四二极管的负极,复位键的另一端接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通过第七电阻连接第一MOS管的栅极和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第四二极管的正极通过第八电阻连接微控制器的复位管脚。
[0017]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便携式无纸记录仪,包括记录仪本体,所述记录仪本体的内部设置有信号采集板和主板电路板,所述主板电路板与信号采集板插接,所述主板电路板上设置有用于使无纸记录仪的微处理器复位的手动复位防掉电电路,所述信号采集板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外部端子的转接组件,所述转接组件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引导外部端子与转接组件连接的通道横插板,所述通道横插板卡合于记录仪本体的上端。本技术将设置有转接组件的信号采集板与记录仪本体通过螺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并通过卡合的方式将通道横插板与记录仪本体连接,使得信号采集板、通道横插板与记录仪本体的拆装更加方便,厂商需要生产不同接口端的无纸记录仪时,无需对无纸记录仪做较大改动,降低了厂商的生产加工成本。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热电偶通道的无纸记录仪的爆炸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无纸记录仪的前壳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无纸记录仪的后壳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图3的放大图。
[0022]图5本技术提供的热电偶转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热电偶通道无纸记录仪的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热电偶通道无纸记录仪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本技术提供的万能通道的无纸记录仪的爆炸示意图。
[0026]图9为本技术提供的万能采集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0为本技术提供万能通道横插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1为本技术提供的万能通道无纸记录仪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12为本技术提供的手动复位防掉电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0030]图13为本技术提供的多通道热电偶记录仪的三点冷端补偿装置的示意图。
[0031]图14为本技术提供的多通道热电偶记录仪的三点冷端补偿装置的温度传感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3]需要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装设于”、“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部件。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部件。
[0034]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0035]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无纸记录仪,请参阅图1

图7,包括记录仪本体100,所述记录仪本体100的内部设置有信号采集板和主板电路板3,所述主板电路板3与信号采集板插接,所述主板电路板3上设置有用于使无纸记录仪的微处理器复位的手动复位防掉电电路,所述信号采集板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外部端子的转接组件,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无纸记录仪,包括记录仪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仪本体的内部设置有信号采集板和主板电路板,所述主板电路板与信号采集板插接,所述主板电路板上设置有用于使无纸记录仪的微处理器复位的手动复位防掉电电路,所述信号采集板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外部端子的转接组件,所述转接组件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引导外部端子与转接组件连接的通道横插板,所述通道横插板卡合于记录仪本体的上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无纸记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采集板为万能采集板,所述转接组件为若干个插拔式节点端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无纸记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采集板为热电偶采集板,所述转接组件包括热电偶转接板和转接板连接排插,所述转接板连接排插的一端与热电偶采集板插接,所述转接板连接排插的另一端与热电偶转接板插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无纸记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电偶转接板上有若干个阵列排布的触角弹片。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无纸记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复位防掉电电路包括复位模块、充放电模块、第一续电模块、第二续电模块和电平锁定模块,所述复位模块启动复位时,第一续电模块启动使充放电模块放电控制电平锁定模块锁定输出电平,在微处理器上电时,由第二续电模块对充放电模块补偿充电。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无纸记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续电模块包括第一MOS管、第一电阻和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复位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雄陈美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图测控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