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反向排污循环的养殖系统,包括池体、设于池体中的过滤系统、设于池体底部的排污系统;所述排污系统包括连通池体底部的排污管道,所述排污管道远离所述池体底部的一端连接有固液分离装置,使得从所述池体底部排出的淤泥通过所述固液分离装置进行固液分离。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及时将池体内的淤泥清理掉,保证了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同时避免了人工的高强度劳动,提高了清淤效率。提高了清淤效率。提高了清淤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反向排污循环的养殖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产养殖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反向排污循环的养殖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近年,随着池塘精养水平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养殖密度越来越高,鱼体排泄物、残饵等沉淀物在池底大量淤积,导致水体溶氧消耗,有害病菌滋生,产生氨氮、亚硝酸盐、硫化物等有害物质,造成养殖水体富营养化,水产动物病害频发、水产品产量下降、水产品质量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等问题。针对该问题,现有的做法是人工驾驶小船前往养殖池,将池体内的淤泥清理掉,这种做法不仅效率低下,而且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反向排污循环的养殖系统,该养殖系统能够及时将池体内的淤泥清理掉,保证了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同时避免了人工的高强度劳动,提高了清淤效率。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反向排污循环的养殖系统,包括池体、设于池体中的过滤系统、设于池体底部的排污系统;
[0005]所述排污系统包括连通池体底部的排污管道,所述排污管道远离所述池体底部的一端连接有固液分离装置,使得从所述池体底部排出的淤泥通过所述固液分离装置进行固液分离。
[0006]可选的,所述固液分离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一端具有进料口,另一端具有出料口,所述筒体内安装有旋转轴,并在所述旋转轴上设有螺旋推进叶片;
[0007]所述螺旋推进叶片的外缘绕所述旋转轴的轴线旋转形成的圆的直径小于所述筒体的内径;<br/>[0008]所述筒体的内壁沿筒体的轴向方向布置有多组压滤单元,使得淤泥通过所述压滤单元与螺旋推进叶片的配合完成固液分离。
[0009]可选的,所述压滤单元包括固定板以及活动板;
[0010]所述活动板设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并且所述活动板与所述螺旋推进叶片配合,使得所述活动板在相邻的两个固定板之间沿筒体的径向来回摆动。
[0011]可选的,所述固定板是圆环形板,所述固定板的外径与所述筒体的内径适配,所述固定板的内径与所述螺旋推进叶片旋转时形成的圆的直径适配,使得所述螺旋推进叶片恰好通过所述固定板的中心孔。
[0012]可选的,所述活动板是圆环形板;
[0013]所述活动板的外径小于固定板的外径,并大于固定板的内径;
[0014]所述活动板的内径小于所述螺旋推进叶片旋转时形成的圆的直径,并大于所述旋转轴的直径。
[0015]可选的,相邻的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固定连接有一个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外径
与筒体的内径适配,使得所述固定环的外壁紧贴所述筒体的内壁,所述固定环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
[0016]可选的,所述固定环朝向所述活动板的一侧侧面固定连接有一圈弹性垫圈;
[0017]所述活动板的厚度与相邻的两个固定板之间的间距相适配,使得所述活动板在两个固定板之间沿筒体的径向自由滑动。
[0018]可选的,在每两个所述螺旋推进叶片的相邻间隔内,均安装有一个所述压滤单元;
[0019]所述筒体倾斜设置,使得出料口的高度高于进料口的高度,所述筒体靠近进料口的一端端壁设有出水口。
[0020]可选的,所述过滤系统包括安装在所述池体中部的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顶部设有均匀分布的凸网柱,所述凸网柱从过滤网的顶面向上延伸。
[0021]可选的,所述池体的侧部设有溢流组件,并且所述池体的一侧开设有溢流蓄水池,所述溢流组件连通溢流蓄水池与池体。
[002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能够通过埋设在池体底部的排污管道将集中在池体底部的淤泥清理掉,实现清淤的自动化,从而能够保证及时清理淤泥,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高清淤效率。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池体与溢流蓄水池的连接示意图;
[0025]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排污通道的连接示意图;
[0026]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固液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压滤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专利技术,而非对该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
[002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0030]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反向排污循环的养殖系统,该养殖系统包括池体1,池体1的侧旁还开设有溢流蓄水池2和污水处理池7,该溢流蓄水池2用于将从池体1中溢流出来的水收集起来,以便于循环利用,而污水处理池7则用于对污水进行处理,污水经过处理后,再排到溢流蓄水池2中进行存储。
[0031]基于此,如图2所示,在池体1和溢流蓄水池2之间连接有溢流管3,该溢流管3可转动连接在溢流蓄水池2的侧壁。具体而言,池体1与溢流蓄水池2之间设有溢流通道4,溢流通道4连通池体1和溢流蓄水池2,溢流通道4可设于池体1的最低水位线位置,溢流通道4与溢流蓄水池2侧壁的端口通过法兰组件5与溢流管3连接,该法兰5需做密封处理。溢流管3可采用L型管,或者是其他具有两段,且两段管体之间具有夹角的管体,溢流管3的长度大于溢流通道4的端口到池体1顶部的距离。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法兰5是成对设置且可互相拆卸
的,因此,通过调节溢流管3的倾斜角度,能够调整溢流管3的出水端口的高度,进而能够实现对池体1的水面最大高度进行调节。
[0032]如图1所示,污水处理池7包括污水池8、以及净水池9,污水在污水池8内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污水则被排到净水池9内,净水池9的底部则与溢流蓄水池2连通,以便于将净水池9内的经过处理的水体排到溢流蓄水池2中。具体的,在污水池8内,安装有污水处理系统,例如超滤膜系统,通过超滤膜系统对污水进行处理,提高污水经过处理后的洁净度。
[0033]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池体1的底部设有排污系统。
[0034]具体的,如图2所示,排污系统包括连通池体1底部的排污管道6。排污管道6的一端铺设在地面以下,并连通池体1的底部,另一端穿出地面,并连接有固液分离装置,排污管道6将从池体1底部吸入的淤泥排到固液分离装置中进行固液分离,经过固液分离后,污水被排到污水处理池7中进行处理。
[0035]在本专利技术中,如图2所示,排污管道6具体包括多个支管以及一个总管,同时,在池体1的底部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排污点10,每个排污点连接一个支管,每个支管均与总管连接。为了保证在排污时防止淤泥堆积,每个排污点10均设置为凹型,或者设置为漏斗形。在本专利技术中,排污点10具体设置为三排,总管设置在池体1的中线正下方位置,而三排的排污点10中,其中两排相对于池体1底部的中线对称,剩余的一排则沿池体1底部的中线排布。而与位于池体1底部中线两侧的排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反向排污循环的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设于池体中的过滤系统、设于池体底部的排污系统;所述排污系统包括连通池体底部的排污管道,所述排污管道远离所述池体底部的一端连接有固液分离装置,使得从所述池体底部排出的淤泥通过所述固液分离装置进行固液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反向排污循环的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液分离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一端具有进料口,另一端具有出料口,所述筒体内安装有旋转轴,并在所述旋转轴上设有螺旋推进叶片;所述螺旋推进叶片的外缘绕所述旋转轴的轴线旋转形成的圆的直径小于所述筒体的内径;所述筒体的内壁沿筒体的轴向方向布置有多组压滤单元,使得淤泥通过所述压滤单元与螺旋推进叶片的配合完成固液分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反向排污循环的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滤单元包括固定板以及活动板;所述活动板设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并且所述活动板与所述螺旋推进叶片配合,使得所述活动板在相邻的两个固定板之间沿筒体的径向来回摆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反向排污循环的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是圆环形板,所述固定板的外径与所述筒体的内径适配,所述固定板的内径与所述螺旋推进叶片旋转时形成的圆的直径适配,使得所述螺旋推进叶片恰好通过所述固定板的中心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反向排污循环的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是圆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梅,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麒麟正大饲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