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向钢筋冷挤压连接套筒及其专用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4823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4: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轴向钢筋冷挤压连接套筒。包括内套筒和外套筒,内套筒为圆柱形筒状结构,内套筒中部有口径小于内套筒内径用于固定限位两端联接钢筋的内套筒凸台,内套筒凸台两端是联接钢筋嵌入联接的内套筒变形区,圆柱形筒状结构外周表面设置法兰结构的内套筒法兰,圆柱形筒状结构的端部设置内套筒圆锥;外套筒套装于内套筒外壁与内套筒无间隙配合,外套筒一端设置外套筒圆锥;内套筒筒壁上沿轴向设置多组内套筒壁槽、构成内套筒径向截面中心对称的多瓣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连接套筒通过挤压工具使钢筋与套筒形成一整体,内套筒壁槽的设置进一步增加了联接强度,连接加工更稳定方便,内套筒凸台的设置使联接更准确,避免联接作业时的人为失误。联接作业时的人为失误。联接作业时的人为失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向钢筋冷挤压连接套筒及其专用工具


[0001]本技术涉及结构杆件的连接
,涉及一种杆件连接结构、连接工具及其连接方法,具体涉及一种轴向钢筋冷挤压连接套筒。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外常用的钢筋机械连接方式主要有套筒径向冷挤压和锥套轴向挤压,锥螺纹、直螺纹、镦粗直螺纹和灌浆套筒等连接方式。现有径向冷挤压连接主要存在挤压工具笨重、挤压速度慢、接头性能不稳定等缺点,锥套轴向挤压比直套径向挤压速度快、挤压工具较轻,但存在结构件多、成本高、锁片加工工艺复杂等缺点。螺纹连接现场操作性差,接头性能受人为操作影响大,接头性能不稳定。灌浆套筒连接成本高,现场操作难度大,接头安装质量检测难度大。同时以上钢筋机械连接方式均存在性能不稳定,防松、抗疲劳能力弱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公开了一种轴向钢筋冷挤压连接套筒。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应性强、稳定性好、强度高、操作方便、施工效率高的杆件连接套筒。
[0004]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轴向钢筋冷挤压连接套筒,包括内套筒和外套筒,其特征在于:
[0006]内套筒:内套筒为圆柱形筒状结构,内套筒中部有口径小于内套筒内径用于固定限位两端联接钢筋的内套筒凸台,内套筒凸台两端是联接钢筋嵌入联接的内套筒变形区,圆柱形筒状结构一端或中部外周表面设置法兰结构的内套筒法兰,圆柱形筒状结构的端部设置与外套筒配合的锥形面结构的内套筒圆锥;
[0007]外套筒:外套筒套装于内套筒外壁与内套筒无间隙配合,外套筒一端内壁设有与内套筒配合的锥形面结构的外套筒圆锥。
[0008]本技术所述内套筒筒壁上沿轴向设置多组内套筒壁槽、构成内套筒径向截面中心对称的多瓣结构。
[0009]所述内套筒壁槽具有将内套筒筒壁沿径向贯通切分、或位于筒壁外表面、或位于筒壁内表面的结构。
[0010]进一步所述内套筒一端设置内套筒法兰,内套筒圆柱形筒状结构沿轴向设置多组一端贯通内套筒端面、另一端止于内套筒法兰前端面的内套筒壁槽。所述外套筒为一个、具有轴向长度与内套筒相同的圆柱形筒状结构。
[0011]进一步所述内套筒中部外周表面设置内套筒法兰,内套筒圆柱形筒状结构沿轴向设置多组一端贯通内套筒端面、另一端止于内套筒法兰前端面、每组沿轴向中心对称布置的两个内套筒壁槽。所述外套筒为两个、每个外套筒的轴向长度是内套筒长度的二分之一的圆柱形筒状结构。
[0012]本技术所述内套筒的一端或两端端面外壁设置与外套筒配合的锥形面结构
的内套筒圆锥;所述内套筒锥形面与轴向夹角α满足:0≤α≤900;内套筒锥形面轴向长度小于等于内套筒长度的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一。
[0013]所述内套筒内壁是光滑、加工有螺纹或环槽凹凸状的表面结构。
[0014]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轴向钢筋冷挤压连接套筒专用工具,包括导向机构、滑动压头、固定压头和液压动力驱动油缸;所述导向机构为一滑杆装置,一端设置固定的固定压头,另一端设置由驱动油缸驱动的滑动压头,滑动压头设置驱动挤压套筒的驱动臂,固定压头设置固定外套筒法兰端的固定臂。
[0015]本技术有益性:本技术连接套筒利用金属塑性变形的原理,使用专业压铆工具推动外套与内套产生相对运动,外套沿轴向挤压内套筒,内套筒金属沿径向方向流入钢筋横肋与横肋之间的间隙,使钢筋与套筒形成一个整体,两端钢筋或杆件之间产生夹紧力,内套筒壁槽的设置进一步增加了联接强度,连接加工更稳定方便,内套筒凸台的设置使联接更准确,避免联接作业时的人为失误。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连接套筒一种联接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连接套筒另一种联接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内套筒一种结构端面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内套筒一种结构正面示意图;
[0020]图5是本技术外套筒结构示意图;
[0021]图6是本技术内套筒另一种结构端面示意图;
[0022]图7是本技术内套筒另一种结构纵截面示意图;
[0023]图8是本技术内套筒第三种结构端面示意图;
[0024]图9是本技术内套筒第四种结构端面示意图;
[0025]图10是本技术连接套筒一联接加工示意图;
[0026]图11是本技术连接套筒另一联接加工示意图;
[0027]图12是本技术挤压专用工具示意图。
[0028]图中,1是外套筒,2是内套筒,3是联接钢筋,4是滑动压头,5是固定压头,6是导向机构,7是驱动油缸,21是内套筒变形区,22是内套筒凸台,23是内套筒壁槽,24是内套筒圆锥,25是内套筒法兰;
[0029]D是内套筒法兰直径,D1是内套筒外径,D2是内套筒内径,D3是内套筒凸台内径,D4是外套筒内径,L是内套筒长度,L1是内套筒锥形面轴向长度,α是内套筒锥形面与轴向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是对本技术原理的进一步说明,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与本技术相同或类似技术均没有超出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实施例一:
[0032]本实施例轴向钢筋冷挤压连接套筒由外套筒1和内套筒2组成。
[0033]如图1、图3、图4、图10所示,本例连接套筒由一个内套筒2和一个外套筒1组成。
[0034]内套筒2为圆柱形筒状结构,具有两端用于套入联接钢筋3的对称内圆管结构,包括用于与联接钢筋3嵌入联接的内套筒变形区21,位于套筒中部固定限位两端联接钢筋3的内套筒凸台22,本例附图中内套筒2在筒壁上沿轴向设置多组内套筒壁槽23,内套筒2圆柱形筒状结构的一端设置与外套筒1配合的锥形面结构的内套筒圆锥24,本例内套筒2圆柱形筒状结构另一端设有法兰结构的内套筒法兰25。
[0035]内套筒2在筒壁上沿轴向可以设置多组内套筒壁槽23,也可以不设置内套筒壁槽23。设置内套筒壁槽23可以有效增加了内套筒2径向收缩,使内套筒2更容易发生塑性变形,降低压铆过程所需力,内套筒2金属更多填充到钢筋类肋之间,内套筒壁槽23不少于两组并沿周向对称布置将内套筒2筒壁分隔成相同的多瓣结构。
[0036]内套筒2圆柱形筒状结构的一端设置与外套筒1配合的锥形面结构的内套筒圆锥24。内套筒圆锥24在压铆初期起到对中、定位功能,有效增加外套筒1与内套筒2接触面积,保证内套筒2在压铆初期与外套筒1在同一轴线发生相对运动,使内套筒2发生均匀而稳定的塑性变形,内套筒圆锥24锥形面也可用圆弧过渡代替。
[0037]内套筒2圆柱形筒状结构的筒体中部为内套筒变形区21,内套筒变形区21在专用挤压工具的作用下由外套筒1挤压发生最大塑性变形,使内套筒2金属流动到联接钢筋3横肋与横肋之间的间隙中,提供两端联接钢筋3连接所需夹紧力。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向钢筋冷挤压连接套筒,包括内套筒和外套筒,其特征在于:内套筒:内套筒为圆柱形筒状结构,内套筒中部有口径小于内套筒内径用于固定限位两端联接钢筋的内套筒凸台,内套筒凸台两端是联接钢筋嵌入联接的内套筒变形区,圆柱形筒状结构一端或中部外周表面设置法兰结构的内套筒法兰,圆柱形筒状结构的端部设置与外套筒配合的锥形面结构的内套筒圆锥;外套筒:外套筒套装于内套筒外壁与内套筒无间隙配合,外套筒一端内壁设有与内套筒配合的锥形面结构的外套筒圆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向钢筋冷挤压连接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筒筒壁上沿轴向设置多组内套筒壁槽、构成内套筒径向截面中心对称的多瓣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向钢筋冷挤压连接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筒壁槽具有将内套筒筒壁沿径向贯通切分、或位于筒壁外表面、或位于筒壁内表面的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向钢筋冷挤压连接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筒一端设置内套筒法兰,内套筒圆柱形筒状结构沿轴向设置多组一端贯通内套筒端面、另一端止于内套筒法兰前端面的内套筒壁槽。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向钢筋冷挤压连接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为一个、具有轴向长度与内套筒相同的圆柱形筒状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旺兵刘宇贾云龙邓涛范亚锋张钦潘飞燕何旭万永董帅张小连
申请(专利权)人:眉山中车紧固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