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降后浇带回顶支撑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14755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4: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沉降后浇带回顶支撑的施工方法;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其技术要点包括五个步骤,通过采用双槽钢焊接成钢立柱进行回顶,在满足后浇带悬臂端支撑刚度的前提下,大量节省了钢管的使用,节省了空间,以便于后续地下室砌筑施工的开展。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地下室后浇带混凝土的达到一定的强度时,用于支撑的槽钢柱能够拆卸,拆除后的槽钢柱可以流转至下个项目进行重复使用,摊销了材料使用成本。摊销了材料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沉降后浇带回顶支撑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沉降后浇带回顶支撑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常规的地下室沉降后浇带回顶技术方案为使用双排脚手架回顶。此方案要求在搭设地下室模板拆除时,同步沿着沉降后浇带两侧使用双排脚手架对于悬挑端梁板进行回顶。待主体结构封顶后,且根据主体沉降观测记录,沉降稳定后再浇筑沉降后浇带梁板混凝土,同时需待后浇混凝土达龄期需达到28天方可拆除双排脚手架。
[0003]双排脚手架回顶方案存在如下缺点:
[0004]1、双排脚手架占地范围广,影响地下室模架材料外运、地下砌筑材料倒运及砌体施工;
[0005]2、回顶期间容易被施工工人破坏,擅自拆除扫地杆,影响回顶效果;
[0006]3、待会回顶完成,双排架钢管倒运量大。
[0007]因此,专利技术一种沉降后浇带回顶支撑的施工方法及其制备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沉降后浇带回顶支撑的施工方法。
[0009]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沉降后浇带回顶支撑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0]步骤一:根据地下室梁底净空确定钢立柱的长度,然后采用两根槽钢拼接形成钢立柱;
[0011]步骤二:在地下室支模时,将加工好的槽钢柱提前运运输至支撑点处,然后在梁模板的对应位置开洞,接着将槽钢柱从开洞处放入,直至槽钢柱插到下一层混凝土楼板上,接着将槽钢柱立好并进行临时固定;
[0012]步骤三:使用小块模板将开洞处封堵,然后绑扎梁板钢筋并浇筑混凝土;
[0013]步骤四:待地下室拆模时,开洞处的小块模板不影响整体拆模,不用松动槽钢柱即可完成拆模;
[0014]步骤五:待地下室后浇带混凝土的达到一定的强度时,将用于支撑的槽钢柱拆除掉,拆除后的槽钢柱可以流转至下个项目进行重复使用。
[0015]上述的一种沉降后浇带回顶支撑的施工方法中,所述步骤一中槽钢的型号为Q235B10#槽钢。
[0016]上述的一种沉降后浇带回顶支撑的施工方法中,所述步骤一种的两根槽钢焊接连接。
[0017]上述的一种沉降后浇带回顶支撑的施工方法中,所述步骤五中后浇带混凝土达到相应强度的时间不少于28天。
[0018]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9]1、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双槽钢焊接成钢立柱进行回顶,在满足后浇带悬臂端支撑刚度的前提下,大量节省了钢管的使用,节省了空间,以便于后续地下室砌筑施工的开展;
[0020]2、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地下室后浇带混凝土的达到一定的强度时,用于支撑的槽钢柱能够拆卸,拆除后的槽钢柱可以流转至下个项目进行重复使用,摊销了材料使用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沉降后浇带回顶支撑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3]步骤一:根据地下室梁底净空确定钢立柱的长度,然后采用两根槽钢拼接形成钢立柱,两根槽钢焊接连接,槽钢的型号为Q235B10#槽钢;
[0024]步骤二:在地下室支模时,将加工好的槽钢柱提前运运输至支撑点处,然后在梁模板的对应位置开洞,接着将槽钢柱从开洞处放入,直至槽钢柱插到下一层混凝土楼板上,接着将槽钢柱立好并进行临时固定;
[0025]步骤三:使用小块模板将开洞处封堵,然后绑扎梁板钢筋并浇筑混凝土;
[0026]步骤四:待地下室拆模时,开洞处的小块模板不影响整体拆模,不用松动槽钢柱即可完成拆模;
[0027]步骤五:待地下室后浇带混凝土的达到一定的强度时,达到相应强度的时间不少于28天,将用于支撑的槽钢柱拆除掉,拆除后的槽钢柱可以流转至下个项目进行重复使用。
[0028]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双槽钢焊接成钢立柱进行回顶,在满足后浇带悬臂端支撑刚度的前提下,大量节省了钢管的使用,节省了空间,以便于后续地下室砌筑施工的开展,同时在地下室后浇带混凝土的达到一定的强度时,用于支撑的槽钢柱能够拆卸,拆除后的槽钢柱可以流转至下个项目进行重复使用,摊销了材料使用成本。
[002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沉降后浇带回顶支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根据地下室梁底净空确定钢立柱的长度,然后采用两根槽钢拼接形成钢立柱;步骤二:在地下室支模时,将加工好的槽钢柱提前运运输至支撑点处,然后在梁模板的对应位置开洞,接着将槽钢柱从开洞处放入,直至槽钢柱插到下一层混凝土楼板上,接着将槽钢柱立好并进行临时固定;步骤三:使用小块模板将开洞处封堵,然后绑扎梁板钢筋并浇筑混凝土;步骤四:待地下室拆模时,开洞处的小块模板不影响整体拆模,不用松动槽钢柱即可完成拆模;步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强都兴福周凯郑伟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华发人居生活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