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
‑
氨基吡咯烷二盐酸盐合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3
‑
氨基吡咯烷二盐酸盐合成方法。
技术介绍
[0002]3‑
氨基吡咯烷二盐酸盐及其光学异构体是合成大量药物的关键中间体。通过是旋光3
‑
氨基吡咯二盐酸盐是制备农用化学品如乙烯基吡咯烷酮
‑
头孢菌素衍生物和药学活性物质妥舒沙星和其它喹诺酮类抗菌药的关键中间体。
[0003]日本公开特许JP61057579A报道:N
‑
乙氧羰基甘氨酸乙酯先对丙烯酸乙酯加成,接着进行Dieckmann环合,之后选择性水解并脱羧得吡咯烷酮,吡咯烷酮依次经肟化、还原和酸性水解并脱羧即得3
‑
氨基吡咯烷。
[0004]日本公开特许JP3133954A报道:N
‑
苄基甘氨酸乙酯先对丙烯酸乙酯加成,接着在t
‑
BuOK存在下进行Dieckmann环合得N
‑
苄基
‑4‑
甲酸乙酯基
‑3‑
吡咯烷酮,再依次经水解并脱羧得1
‑
苄基
‑3‑
吡咯烷酮,还原氨化,并氢解脱苄基即得3
‑
氨基吡咯烷。
[0005]日本公开的合成路线中,存在着如下问题:1、反应路线长,步骤多,总收率低,污染大;2、某些反应路线涉及成肟反应,导致了更低的收率;3、脱苄基时的反应条件苛刻,高温高压不易控制;3
‑
氨基吡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
‑
氨基吡咯烷二盐酸盐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甲苯、苄胺加入反应容器中;对所述甲苯、苄胺进行降温冷却;降温后,分次向反应容器内加入丙烯酸乙酯,自然升温;然后加入氯化氢气体,搅拌静置;再加入氯乙酸乙酯、三乙胺,升温至第一温度,持续时间为第一时长;将所得的反应溶液进行分离、蒸馏得到苄基
‑
(3
‑
乙氧基
‑3‑
烯基)
‑
(1
‑
乙烯基乙氧基甲基)胺液;2)甲苯、苄基
‑
(3
‑
乙氧基
‑3‑
烯基)
‑
(1
‑
乙烯基乙氧基甲基)胺液加入反应容器中,所述反应容器进行降温冷却;然后加入乙醇钠,控制加料时温度至第二温度,加料完毕控制温度至第三温度,持续时间为第二时长;然后将得到的反应溶液与纯化水、盐酸在反应容器中混合,调节到第一pH;然后将反应液分离、蒸馏,用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至第二pH,再用冰醋酸调至第三pH;分离后得到1
‑
苄基
‑3‑
吡咯烷酮液;3)甲醇、1
‑
苄基
‑3‑
吡咯烷酮液加入反应容器,加入活性镍;然后通入液氨,再对反应容器内物料进行加热;然后向反应容器内通入氢气,进行氢化反应;反应完毕后进行分离、蒸馏得到1
‑
苄基
‑3‑
氨基吡咯烷液;4)将得到的1
‑
苄基
‑3‑
氨基吡咯烷液加入氯化氢进行成盐反应,然后分离、干燥得到1
‑
苄基
‑3‑
氨基吡咯烷盐;5)将甲醇加入高压反应容器中,加入1
‑
苄基
‑3‑
氨基吡咯烷盐,然后加入钯炭、纯化水,进行通入氮气置换反应容器内空气后,通入氢气;通入氢气时提高氢压至2
‑
3MPa,并升高温度,反应过程中维持温度为第四温度,进行氢化反应,当时温度上升,压力同时上升反应结束,得到3
‑
氨基吡咯烷液;6)3
‑
氨基吡咯烷液加入反应容器中;所述反应容器进行降温冷却;加入盐酸调节pH为2
‑
3,进行蒸馏、干燥得到3
‑
氨基吡咯烷二盐酸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
‑
氨基吡咯烷二盐酸盐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第1)反应中所述第一温度为80
‑
85℃,所述第一时长为4
‑
4.5小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
‑
氨基吡咯烷二盐酸盐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第2)反应中所述第二温度为20
‑
30℃;所述第三温度为25
‑
30℃,所述第二时长为3
‑
4小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
‑
氨基吡咯烷二盐酸盐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第2)反应中所述第一pH为2
‑
3;所述第二pH为8
‑
10,所述第三pH...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立,郭振军,刘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赤峰万泽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