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反馈装置和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4469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力反馈装置和电子设备。其中,该力反馈装置包括固定支架、扳机、驱动电机以及连杆结构,扳机与固定支架转动连接;驱动电机设于固定支架,并与扳机间隔设置;连杆结构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支架和驱动电机转动连接,驱动电机驱动连杆结构移动,以使连杆结构与扳机抵接或分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连杆结构可以将驱动电机的输出力放大一定的倍数传递到扳机上,提高力反馈效果。提高力反馈效果。提高力反馈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力反馈装置和电子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人机交互
,特别涉及一种力反馈装置和应用该力反馈装置的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近年来例如各类操作手柄、玩具枪、虚拟现实设备、增强现实设备等外设的不断发展,用户对使用外设时的感官要求也越来越高。正因如此,如何能够满足用户对相关设备(例如各类操作手柄、玩具枪、虚拟现实设备、增强现实设备等)的感官要求,也成为了研发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0003]相关技术中,游戏设备厂商为提升用户操作体验,在游戏手柄中增加力反馈装置来模拟特定游戏场景的临场感,如拉弓射箭、各种枪械的扳机扣动等带有力反馈的游戏操作。但现有的力反馈装置机械结构复杂,力的输出源为旋转电机,经过驱动涡轮、连杆和推动杆等减速机构传递到手柄扳机上,传递过程中造成一定的传动损耗。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力反馈装置和电子设备,旨在提高力反馈效果。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力反馈装置包括:
[0006]固定支架;
[0007]扳机,所述扳机与所述固定支架转动连接;
[0008]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于所述固定支架,并与所述扳机间隔设置;以及
[0009]连杆结构,所述连杆结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支架和所述驱动电机转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连杆结构移动,以使所述连杆结构与所述扳机抵接或分离。
[0010]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杆结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远离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远离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支架转动连接;其中,所述驱动电机带动所述第一连杆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二连杆转动至与所述扳机本体抵接或分离。
[0011]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扳机包括扳机本体和扭簧,所述扳机本体与所述固定支架转动连接;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支架和所述扳机本体连接;所述扭簧和所述连杆结构位于所述扳机本体的同一侧。
[0012]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扳机本体通过第一转轴与所述固定支架连接,所述扭簧和所述第二连杆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
[0013]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杆包括一体连接的连接部和转动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转动部与所述第一连杆转动连接;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转动部的连接处呈夹角设置,且所述连接部面向所述扳机本体的一侧与所述转动部面向所述扳机本体的一侧的连接处呈圆弧过渡。
[0014]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杆远离所述固定支架的一端设有两个安装耳,两个安装耳呈间隔设置,每一所述安装耳设有第一装配孔;所述第一连杆远离所述驱动电机的一端设有第二装配孔;
[0015]所述第一连杆穿设于两个所述安装耳之间,且所述第一装配孔与所述第二装配孔对应设置,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通过穿设于所述第一装配孔和所述第二装配孔的第二转轴转动连接。
[0016]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机包括:
[0017]电机本体,所述电机本体设于所述固定支架;
[0018]伸缩件,所述伸缩件可移动地设于所述电机本体的输出端,所述电机本体驱动所述伸缩件做直线运动;所述伸缩件与所述第一连杆转动连接。
[0019]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伸缩件面向所述电机本体的一侧设有限位凸台,所述伸缩件可移动至所述限位凸台与所述电机本体抵接;
[0020]且/或,所述伸缩件背离所述电机本体的一侧设有连接凸台,所述连接凸台与所述第一连杆转动连接。
[0021]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力反馈装置还包括磁性件和霍尔元件,所述霍尔元件和所述磁性件的其中之一设于所述固定支架,所述霍尔元件和所述磁性件的其中之另一设于所述第二连杆,所述磁性件用于在所述第二连杆的移动过程中与所述霍尔元件耦合,以触发所述霍尔元件。
[0022]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力反馈装置。
[0023]本技术技术方案,采用了扳机通过连杆结构与驱动电机连接的结构,在连杆结构与扳机抵接时,驱动马达通过连杆结构直接推作用于扳机,连杆结构可以将驱动电机的输出力放大一定的倍数传递到扳机上。当电机通正向电时,在用户按压扳机时得以使得驱动电机通过连杆结构传递的作用力具有阻碍扳机下压的趋势,从而产生力反馈作用;当电机通负向电时,在用户按压扳机时得以使得驱动电机通过连杆结构传递的作用力具有拉动扳机下压的趋势,从而产生力反馈作用;当需要快速连续的按压扳机时,为了消除连杆结构对按压操作以及震感产生影响,此时,可通过驱动电机驱动连杆机构转动至与扳机分离。也就是说,通过对电机通不同波形的电控制电机的运行,可以在用户按压扳机过程中根据模拟场景需求产生对用户的不同程度的力反馈,以此便可完成与用户手指的交互行为,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触觉反馈体验,从而满足用户对相关设备(例如各类操作手柄、玩具枪、虚拟现实设备、增强现实设备等)的感官要求。本技术由于连杆结构的放大作用,放大了力的传递,使得作用在扳机的力差范围增大,可以实现一定区间内任意力的输出,力反馈效果更加明显。同时,本技术驱动电机的作用力直接通过连杆结构传递至扳机,传动损耗减少,反馈清晰度和响应速度均得到提高,且结构紧凑简单,组装方便,占用空间更小。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为本技术力反馈装置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图1的装配示意图;
[0027]图3为图2中扳机处于初始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图2中扳机处于终止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连杆结构与扳机分离状态的示意图;
[0030]图6为图2的俯视图。
[0031]附图标号说明:
[0032]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固定支架2扳机21扳机本体22扭簧3驱动电机31电机本体32伸缩件321限位凸台322连接凸台4连杆结构41第一连杆42第二连杆421连接部422转动部423安装耳5第一转轴6第二转轴7第三转轴
[0033]本技术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力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力反馈装置包括:固定支架;扳机,所述扳机与所述固定支架转动连接;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于所述固定支架,并与所述扳机间隔设置;以及连杆结构,所述连杆结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支架和所述驱动电机转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连杆结构移动,以使所述连杆结构与所述扳机抵接或分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力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结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远离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远离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支架转动连接;其中,所述驱动电机带动所述第一连杆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二连杆转动至与所述扳机本体抵接或分离。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力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机包括扳机本体和扭簧,所述扳机本体与所述固定支架转动连接;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支架和所述扳机本体连接;所述扭簧和所述连杆结构位于所述扳机本体的同一侧。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力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机本体通过第一转轴与所述固定支架连接,所述扭簧和所述第二连杆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力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包括一体连接的连接部和转动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转动部与所述第一连杆转动连接;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转动部的连接处呈夹角设置,且所述连接部面向所述扳机本体的一侧与所述转动部面向所述扳机本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子开朱跃光刘兆江彭晓光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