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琳专利>正文

一种市政排水管道的局部修复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4314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3: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市政排水管道的局部修复施工工艺,属于管道修复领域,一种市政排水管道的局部修复施工工艺,通过液浮层的设置配合模拟水流通过的操作,根据液浮层的光点强度变化,可大幅度缩小堵塞点位置的范围,相较于现有技术,有效降低堵塞点确认的难度和工作量,之后在对管接头进行修复时,通过外接管片的设置,可在接头外形成一节新的流通管道,无需拆除原接头,使工作量相对较小,并配合半实封圈的设置,在新的流通管道外形成两个位于密封垫外侧的密压封圈,在水压增大时,密封效果更好,进而有效避免接头处二次渗漏的情况发生。生。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排水管道的局部修复施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管道修复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市政排水管道的局部修复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非开挖管道修复通常是常采用树脂内衬法进行修复。其具体修复方式是:在玻璃纤维布上均匀地刮涂树脂液体,然后将抹有树脂的玻璃纤维布通过铁丝缠绕在修补器的外周面上,使得铁丝的固定以不散开为度。进而将修补器经牵引移动至管道内需要修复的位置,通过气囊充气,使得玻璃纤维布撑开铁丝后,将玻璃纤维布与非开挖管道的内周面相互贴合,然后通过紫外线光照射固化或者自然固化玻璃纤维布,从而达到修复非开挖管道的目的。
[0003]对于市政管道,往往埋设在地下,在长时间使用后,往往会发生渗水现象,若是管壁破裂导致的渗水,往往根据土壤湿度检测仪,可大致判断渗水点,可通过树脂内衬法修复,但是,若是堵塞导致的渗水,往往渗水点处于管道接头处,而且由于液体压力,可能导致多个管道接头处均发生渗水现象,使得渗漏范围较大,导致确认堵塞点位置的工作量较大,难度较高,并且,直接对渗漏点修复治标不治本,往往在修复后容易发生再次渗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市政排水管道的局部修复施工工艺,通过液浮层的设置配合模拟水流通过的操作,根据液浮层的光点强度变化,可大幅度缩小堵塞点位置的范围,相较于现有技术,有效降低堵塞点确认的难度和工作量,之后在对管接头进行修复时,通过外接管片的设置,可在接头外形成一节新的流通管道,无需拆除原接头,使工作量相对较小,并配合半实封圈的设置,在新的流通管道外形成两个位于密封垫外侧的密压封圈,在水压增大时,密封效果更好,进而有效避免接头处二次渗漏的情况发生。
[0006]2.技术方案
[000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8]一种市政排水管道的局部修复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9]S1、首先确定堵塞点的位置;
[0010]S2、技术人员通过常规手段对堵塞点进行通堵,通堵后,再次通入空气,确定通堵结束后,对各个渗漏点标记;
[0011]S3、对非接口处的渗漏点通过树脂内衬法进行修复,对接口处的渗漏点通过外置法进行修复:
[0012]S31、首先将两个相互对称的外接管片包裹在接口处外侧,并通过螺栓固定,使两个外接管片与管道接口处形成预排水空间,两个外接管片的边缘与管道外壁之间形成密封
环腔,所述外接管片与管道接触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密封垫;
[0013]S32、将半实封圈的非规则端贴附在管道表面推入密封环腔内,然后向外抽出半实封圈内空气,并对半实封圈进行灌浆处理,直至半实封圈与管道外壁紧密接触;
[0014]S4、静置直至半实封圈定型固化形成密压封圈,之后对修复后的管道进行验收,符合标准后完成修复。
[0015]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堵塞点的确定包括以下步骤:
[0016]S11、先向待修复管道内通入空气,模拟水流通过时对管壁造成的压力;
[0017]S12、观察各个渗漏的管接口处以及渗漏点临近的管接口处,记录液浮层处光点强度的变化,寻找光点逐渐消失或者强度逐渐变弱的液浮层,沿着管道内液体流向,堵塞点位于前一个液浮层以及该液浮层之间;
[0018]进一步的,沿着管道的流向,多个所述液浮层分别安装在管道接口处靠近水流源头的一侧,所述液浮层包括与管道固定并相通的外光罩以及固定连接在外光罩口部的内液动层,所述内液动层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浮动光杆。
[0019]进一步的,所述外光罩为透明结构,所述内液动层为弹性密封结构。
[0020]进一步的,所述浮动光杆包括外壳、端部位于外壳内的动光杆以及固定连接在动光杆端部的顶压球,所述动光杆位于外壳内的端部与外壳上方口部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外凸连层。
[0021]进一步的,所述外凸连层与外壳之间围成的空间内饱和填充有惰性气体,且外凸连层为遮光的弹性密封结构,所述动光杆内填充有荧光液。
[0022]进一步的,所述动光杆为透明结构,所述顶压球为弹性遮光材料制成,且顶压球直径大于动光杆直径,且外凸连层纵向长度大于外壳端部与外光罩内顶端之间的距离。
[0023]进一步的,所述半实封圈包括气封层、固定连接在气封层下端部的浆封层以及连接在气封层和浆封层连接处内壁的隔离层,所述隔离层与气封层之间的空间内饱和填充有惰性气体,所述浆封层外端固定连接有灌浆口。
[0024]进一步的,所述浆封层为弹性密封结构,且浆封层伸展后其内径大于管道外径。
[0025]进一步的,所述隔离层和气封层均高强度的弹性密封结构,两个所述外接管片的边缘均开凿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截面为平置的T形结构。
[0026]3.有益效果
[0027]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8](1)本方案通过液浮层的设置配合模拟水流通过的操作,根据液浮层的光点强度变化,可大幅度缩小堵塞点位置的范围,相较于现有技术,有效降低堵塞点确认的难度和工作量,之后在对管接头进行修复时,通过外接管片的设置,可在接头外形成一节新的流通管道,无需拆除原接头,使工作量相对较小,并配合半实封圈的设置,在新的流通管道外形成两个位于密封垫外侧的密压封圈,在水压增大时,密封效果更好,进而有效避免接头处二次渗漏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的流程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管道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液浮层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浮动光杆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浮动光杆上端部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管接头处修复后形成新的管道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外接管片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半实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半实封圈部分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半实封圈灌浆后呈现饱满状态时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新的管道与管道接口处形成密压封圈前后的部分截面变化结构示意图。
[0040]图中标号说明:
[0041]1外接管片、2半实封圈、21气封层、22浆封层、23隔离层、3液浮层、31外光罩、32内液动层、4浮动光杆、41外壳、42动光杆、43顶压球、5外凸连层、6灌浆口、7密封槽、8密封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3]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排水管道的局部修复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首先确定堵塞点的位置;S2、技术人员通过常规手段对堵塞点进行通堵,通堵后,再次通入空气,确定通堵结束后,对各个渗漏点标记;S3、对非接口处的渗漏点通过树脂内衬法进行修复,对接口处的渗漏点通过外置法进行修复:S31、首先将两个相互对称的外接管片(1)包裹在接口处外侧,并通过螺栓固定,使两个外接管片(1)与管道接口处形成预排水空间,两个外接管片(1)的边缘与管道外壁之间形成密封环腔,所述外接管片(1)与管道接触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密封垫(8);S32、将半实封圈(2)的非规则端贴附在管道表面推入密封环腔内,然后向外抽出半实封圈(2)内空气,并对半实封圈(2)进行灌浆处理,直至半实封圈(2)与管道外壁紧密接触;S4、静置直至半实封圈(2)定型固化形成密压封圈,之后对修复后的管道进行验收,符合标准后完成修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排水管道的局部修复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堵塞点的确定包括以下步骤:S11、先向待修复管道内通入空气,模拟水流通过时对管壁造成的压力;S12、观察各个渗漏的管接口处以及渗漏点临近的管接口处,记录液浮层(3)处光点强度的变化,寻找光点逐渐消失或者强度逐渐变弱的液浮层(3),沿着管道内液体流向,堵塞点位于前一个液浮层(3)以及该液浮层(3)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市政排水管道的局部修复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沿着管道的流向,多个所述液浮层(3)分别安装在管道接口处靠近水流源头的一侧,所述液浮层(3)包括与管道固定并相通的外光罩(31)以及固定连接在外光罩(31)口部的内液动层(32),所述内液动层(32)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浮动光杆(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市政排水管道的局部修复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琳田纯宇荆鸿孙香丽何东林杨健
申请(专利权)人:张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