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LED背光领域,公开了一种LED背光模块,包括光源、基板、透光部和反射部,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基板,所述光源的出光面布置有所述透光部,所述光源的正出光面外侧布置有所述反射部。增大LED的出光角度,缩减背光模组的混光距离,有利于背光模组的轻薄化设计。有利于背光模组的轻薄化设计。有利于背光模组的轻薄化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LED背光模块
[0001]本技术属于LED背光领域,特别是一种LED背光模块。
技术介绍
[0002]现今社会,背光源发展迅速,不断有新技术、新产品推出,而LED背光依然是主流技术,凭借其节能环保等诸多优势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已逐步进入产业化,有了一定的规模。LED背光按入射位置划分可分为:直下式和侧入式两大类,这也是目前区别背光源被广泛使用的方式。其中侧入式背光模组可以做到很薄,但背光源的光利用率较小,且越薄利用率越小,画质表现较差。而直下式背光源光利用率高,色域更好,亮度更均匀,画质表现优异,是时下大部分LED背光显示屏厂家选择的方案。但直下式背光模组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主要缺点之一便是与侧入式背光模组相比较,由于直下式背光是将光源置于屏幕后部,出光角度小,需要保证亮度均匀性就必须增大混光距离,因此就增加了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厚度和光源数量,既影响美观和轻便性,又降低了节能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改善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LED背光模块,增大LED的出光角度,缩减背光模组的混光距离,有利于背光模组的轻薄化设计。
[0004]其技术方案如下:
[0005]LED背光模块包括光源、基板、透光部和反射部,所述光源固定安装于所述基板,所述光源的出光面布置有所述透光部,所述光源的正出光面外侧布置有所述反射部,所述反射部呈半透明状。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光部包括支架和封装胶,所述支架的底部连接于所述基板,所述支架的顶部设有上开口,所述支架与所述基板构成模块内腔,所述光源安装于所述模块内腔的底部,所述封装胶填充于所述模块内腔,所述透光部覆盖于所述支架的上开口处。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呈长方体状。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和封装胶呈透明状,所述支架为透明材料与金属材料组合制备。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的上开口处沿边缘分布有限位部,所述反射部设置于所述限位部内。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为树脂或硅胶中的一种或混合制备。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构成限位内腔,所述反射部填充于所述限位内腔,所述模块内腔的顶部连接于所述限位内腔。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块内腔沿光源出光方向逐渐扩大,所述模块内腔横截面最大处连接于所述限位内腔,所述限位内腔呈柱状。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射部为硅胶和陶瓷粉末混合制备的胶体。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源通过固晶胶固定安装于所述基板。
[0015]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优点及效果:
[0016]在使用时,光源发光,部分光线直接穿透透光部射出,另一部分光线经过光源正出光面外侧的反射部,部分穿透半透明状的反射部射出,部分经由反射部反射再利用穿透透光部射出,减少正面出光量,增大侧面出光量,从而达到增大LED的出光角度的目的,提高了背光源的光利用率,缩减背光模组的混光距离和LED数量,有利于背光模组的轻薄化设计,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17]此处的附图,示出了本技术所述技术方案的具体实例,并与具体实施方式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原理及效果。
[0018]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不同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技术特征,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技术特征,也可能会采用不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
[001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光路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10、光源;20、基板;30、透光部;40、反射部;31、支架;32、封装胶;33、模块内腔;50、限位部;51、限位内腔;60、固晶胶。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0025]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所属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结合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现实的场景的情况下,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也可以具有与实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目的相对应的含义。
[0026]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第一、第二
…”
仅仅是用于对名称的区分,不代表具体的数量或顺序。
[0027]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8]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认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是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安装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安装在另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在另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29]如图1至图3所示,LED背光模块包括光源10、基板20、透光部30和反射部40,所述光源10固定安装于所述基板20,所述光源10的出光面布置有所述透光部30,所述光源10的正出光面外侧布置有所述反射部40,所述反射部40呈半透明状。
[0030]在使用时,光源10发光,部分光线直接穿透透光部30射出,另一部分光线经过光源10正出光面外侧的反射部40,部分穿透半透明状的反射部40射出,部分经由反射部40反射再利用穿透透光部30射出,减少正面出光量,增大侧面出光量,从而达到增大LED的出光角度的目的,提高了背光源的光利用率,缩减背光模组的混光距离和LED数量,有利于背光模组的轻薄化设计,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0031]如图1及图3所示,所述透光部30包括支架31和封装胶32,所述支架31的底部连接于所述基板20,所述支架31的顶部设有上开口,所述支架31与所述基板20构成模块内腔33,所述光源10安装于所述模块内腔33的底部,所述封装胶32填充于所述模块内腔33,所述透光部30覆盖于所述支架31的上开口处。将光源10安装于基板20后,向模块内腔33填充封装胶32形成密封空间,以构成光源10出光面的透光部30,待封装胶32完全固化后,再设置透光部30,光源10与透光部30之间的封装胶32为背光模块的混光距离,通过以上设置,达到增加LED的出光角度的目的,且此结构简单,牢固可靠。
[0032]如图1所示,所述支架31呈长方体状。长方体状模块节省空间,方便拼装排列。
[0033]如图3所示,所述支架31和封装胶32呈透明状,所述支架31为透明材料与金属材料组合制备。保证光线的穿透效果。
[0034]如图1及图3所示,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LED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基板、透光部和反射部,所述光源固定安装于所述基板,所述光源的出光面布置有所述透光部,所述光源的正出光面外侧布置有所述反射部,所述反射部呈半透明状。2.如权利要求1所述LED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部包括支架和封装胶,所述支架的底部连接于所述基板,所述支架的顶部设有上开口,所述支架与所述基板构成模块内腔,所述光源安装于所述模块内腔的底部,所述封装胶填充于所述模块内腔,所述透光部覆盖于所述支架的上开口处。3.如权利要求2所述LED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和封装胶呈透明状,所述支架为透明材料与金属材料组合制备。4.如权利要求2所述LED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呈长方体状。5.如权利要求2所述LED背光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林,董川,陶贤文,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锐拓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