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缚件、输送装置和输送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3805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束缚件,用于配合导管和管状支架使用,并在外部驱动的作用下通过所述导管的端面进出所述导管,所述束缚件包括用于束缚所述管状支架端部的活动束缚部;当所述束缚件收容于所述导管内,所述活动束缚部所形成结构的外侧壁形成的轮廓由所述导管的内表面限定;所述束缚件的端面伸出所述导管的端面并远离所述导管进行相对运动的过程中,所述活动束缚部逐步解除与所述导管的收容关系并远离所述束缚件轴线伸展,以逐步减轻对所述管状支架端部的束缚程度直至所述管状支架端部与所述活动束缚部解除束缚关系,避免管状支架在输送过程中发生前跳现象,并提高释放定位的准确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输送装置及输送系统。送系统。送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束缚件、输送装置和输送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束缚件、输送装置和输送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动脉粥样硬化闭塞性疾病是目前全球中风、心脏病发作、肢体缺损以及死亡的主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沿着动脉壁形成硬层并且包括钙、胆固醇、质密血栓及细胞碎片。治疗临床上显著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最广泛使用方法之一是球囊血管成形术,在此之后可进行支架置入。通过随球囊血管成形术而破裂的斑块所产生的一些裂开面可以形成夹层,如果斑块沿着血液流动方向完全凸起,则可能阻碍血液流动或引起急性血管闭塞。有证据表明,球囊血管成形术之后的夹层必须被处理以防止闭塞和解决残余狭窄。还有证据表明,在某些情况下,最好是在血管成形术之后放置例如支架的金属保持结构,以保持动脉打开并且迫使夹层材料紧靠血管壁,以保证用于血液流动的管腔。
[0003]公开号为CN111419495A的专利技术申请公开了一种自膨胀式血管支架输送系统,其输送系统装载自膨胀式血管支架时,输送线从血管支架的头端穿孔穿过,从推送软管的内部穿出,使得输送系统输送支架时可经输送线自血管支架的头端开始推送直至血管支架被全部推出输送鞘后再捏住推送软管的尾端向前推送输送鞘,使输送鞘的头端到达推送软管的支撑杆处,同时再向后回撤推送软管,以防止血管支架在输送过程中发生短缩。然而,该输送系统输送支架易发生前跳,定位不精准,不能很好的作用于病变处,支架长度的大部分通常放置在不需要支架并且仅仅与夹层或发病区相邻的动脉部分上,这可能会刺激动脉对支架的反应,导致复发性狭窄。特别对于长度特别短的支架而言,对其定位精准度要求更高。
[0004]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新的束缚件、输送装置和输送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束缚件、输送装置和输送系统,避免管状支架在输送过程中发生前跳现象,并提高释放定位的准确性。
[0006]本技术的束缚件用于配合导管和管状支架使用,并在外部驱动的作用下通过所述导管的端面进出所述导管。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束缚件包括用于束缚所述管状支架端部的活动束缚部;
[0008]当所述束缚件收容于所述导管内,所述活动束缚部所形成结构的外侧壁形成的轮廓由所述导管的内表面限定;
[0009]所述束缚件的端面伸出所述导管的端面并远离所述导管进行相对运动的过程中,所述活动束缚部逐步解除与所述导管的收容关系并远离所述束缚件轴线伸展,以逐步减轻对所述管状支架端部的束缚程度直至所述管状支架端部与所述活动束缚部解除束缚关系。
[0010]本技术的束缚件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所述活动束缚部束缚所述管状支架端
部并在所述束缚件的端面伸出所述导管的端面并远离所述导管进行相对运动的过程中,所述活动束缚部逐步解除与所述导管的收容关系并远离所述束缚件轴线伸展,以逐步减轻对所述管状支架端部的束缚程度直至所述管状支架端部与所述活动束缚部解除束缚关系,有利于避免管状支架在输送过程中发生前跳现象,并提高释放定位的准确性。
[0011]优选的,当所述束缚件收容于所述导管内,所述活动束缚部呈管状。其有益效果在于:有利于对管状支架维持合适的束缚程度。
[0012]优选的,所述活动束缚部在逐步解除与所述导管收容关系的过程中伸展形成的管状伸展结构的至少部分侧面倾斜于所述束缚件轴线。其有益效果在于:有利于通过控制伸展程度防止前跳现象。
[0013]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管状伸展结构的轴线与所述束缚件的轴线重合。其有益效果在于:有利于操作稳定性和准确定位。
[0014]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管状伸展结构的至少部分侧面与所述束缚件轴线形成的夹角为5

40度。
[0015]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管状伸展结构的部分侧面与所述束缚件轴线形成的夹角为0

40度。
[0016]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活动束缚部包括至少一个活动束缚件,当所述束缚件收容于所述导管内,所述活动束缚件形成初始镂空结构,以束缚所述管状支架端部。其有益效果在于:便于对管状支架实现活动控释。
[0017]进一步优选的,当所述束缚件收容于所述导管内,所述至少两个活动束缚件形成所述初始管状结构;当所述活动束缚部逐步解除与所述导管的收容关系,所述至少两个活动束缚件形成管状伸展结构。
[0018]进一步优选的,每个所述活动束缚件由相对的第一类片状件组成,当所述活动束缚部逐步解除与所述导管的收容关系,所述相对的第一类片状件相互远离,使形成的镂空结构中镂空区域的面积增加,从而逐步解除对所述管状支架端部的束缚。
[0019]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活动束缚部还包括至少一个活动适配件;当所述束缚件收容于所述导管内,所述至少一个所述活动适配件与所述至少一个活动束缚件形成所述初始管状结构;当所述活动束缚部逐步解除与所述导管的收容关系,所述至少一个所述活动适配件与所述至少一个活动束缚件形成所述管状伸展结构。
[002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活动适配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类片状件,当所述活动束缚部逐步解除与所述导管的收容关系,所述第二类片状件远离所述束缚件的轴线伸展,或者相对所述束缚件的轴线处于静止状态。
[0021]优选的,所述活动束缚部的组成材料为形状记忆材料。
[0022]本技术的所述输送装置用于管状支架的释放,所述输送装置包括导管以及所述束缚件,所述束缚件收容于所述导管,所述导管的内表面限定位于所述导管内的束缚件的外表面轮廓。其有益效果在于:所述束缚件收容于所述导管,所述导管的内表面限定位于所述导管内的束缚件的外表面轮廓,有利于避免管状支架在输送过程中发生前跳现象,并提高释放定位的准确性。
[0023]优选的,所述导管的内表面轮廓适配于所述管状支架的外表面轮廓。
[0024]优选的,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内管,所述内管贯穿所述束缚件和所述导管,以支撑
所述管状支架。
[0025]本技术的所述输送系统包括驱动部以及所述输送装置,所述驱动部连接所述输送装置的束缚件。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现有技术中输送装置的第一种工作状态示意图;
[0027]图2为现有技术中输送装置的第二种工作状态示意图;
[0028]图3为现有技术中输送装置的第三种工作状态示意图;
[002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输送装置的示意图;
[0030]图5为图4所示的束缚件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0031]图6为图5所示的束缚件沿B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7为图4所示的束缚件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0033]图8为图4所示的束缚件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0034]图9为图8所示的束缚件沿B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10为本技术的另一种输送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束缚件,用于配合导管和管状支架使用,并在外部驱动的作用下通过所述导管的端面进出所述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束缚件包括用于束缚所述管状支架端部的活动束缚部;当所述束缚件收容于所述导管内,所述活动束缚部所形成结构的外侧壁形成的轮廓由所述导管的内表面限定;所述束缚件的端面伸出所述导管的端面并远离所述导管进行相对运动的过程中,所述活动束缚部逐步解除与所述导管的收容关系并远离所述束缚件轴线伸展,以逐步减轻对所述管状支架端部的束缚程度直至所述管状支架端部与所述活动束缚部解除束缚关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束缚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束缚件收容于所述导管内,所述活动束缚部呈管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束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束缚部在逐步解除与所述导管收容关系的过程中伸展形成的管状伸展结构的至少部分侧面倾斜于所述束缚件轴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束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伸展结构的轴线与所述束缚件的轴线重合。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束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伸展结构的至少部分侧面与所述束缚件轴线形成的夹角为5

40度。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束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伸展结构的部分侧面与所述束缚件轴线形成的夹角为0

40度。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束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束缚部包括至少一个活动束缚件,当所述束缚件收容于所述导管内,所述活动束缚件形成初始镂空结构,以束缚所述管状支架端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束缚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束缚件收容于所述导管内,所述至少两个活动束缚件形成初始管状结构;当所述活动束缚部逐步解除与所述导管的收容关系,所述至少两个活动束缚件形成所述管状伸展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顺沈焕弟周祥潘宁赵中
申请(专利权)人:归创通桥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