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低PF通用适配器电源IC的电源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37911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基于低PF通用适配器电源IC的电源电路,包括交流输入电路,整流电路,滤波电路,滤波电路的输出与A端电连接,A端分别与变压器、吸收电路、主控制电路电连接,主控制电路的控制端与开关MOS管的栅极电连接。还包括第一反馈电路,第一反馈电路的输出端与主控制电路的反馈端电连接。还包括输入端与A端电连接或者与交流输入电路、整流电路之间的B端电连接的第二反馈电路,第二反馈电路的输出端与主控制电路的反馈端电连接,第二反馈电路的供电端与第一供电电路电连接或者与第二供电电路电连接。本方案在保证恒压输出反馈过程中进行了输入电流调制,从而改善了PF/THD,降低了LED类驱动电源成本、降低电源电路的复杂度,减小了成品体积。减小了成品体积。减小了成品体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低PF通用适配器电源IC的电源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电源电路
,尤其涉及基于低PF通用适配器电源IC的电源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适配器电源IC(即integrated circuit,的缩写,中文为集成电路)在使用中存在以下缺陷:
[0003](1)大部分LED类电源单级PFC(为Power Factor Correction缩写,中文为功率因数校正)高PF(为Power Factor综写,中文为功率因数)方案都是PSR(也叫原边反馈型)结构,这种拓扑结构无法满足客户动态响应的要求,导致方案选型使用时只能选取双级(PFC+Flyback等)方案;这种方案不但成本高而且体积大。
[0004](2)单级PFC方案中有极少部分采用SSR(也叫副边反馈型)拓扑结构,这类结构产品厂家少,IC成本高;并且每个产品所需满足的条件均有不同,不能做到一款IC设计出来的产品能满足各项性能要求。
[0005]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我们专利技术了基于低PF通用适配器电源IC的电源电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适配器电源IC在使用中,存在大部分LED类电源单级PFC高PF方案,无法满足动态响应要求,导致只能选取双级方案,不但成本高而且体积大,单级PFC方案中有极少采用SSR结构,产品厂家少、IC成本高,不能做到一款IC设计的产品能满足各项性能要求的问题。具体解决方案如下:
[0007]基于低PF通用适配器电源IC的电源电路,包括交流输入电路,与交流输入电路电连接的整流电路,与整流电路电连接的滤波电路,所述滤波电路的输出与A端电连接,A端分别与变压器的初级主绕组一端、吸收电路的一端、主控制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主控制电路的控制端与开关MOS管的栅极电连接,开关MOS管的漏极分别吸收电路的另一端、变压器的初级主绕组另一端电连接,变压器的初级反馈绕组与第一供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一供电路的输出端与主控制电路的供电端电连接,变压器的次级绕组与输出电路电连接,输出电路与泄放电路电连接。还包括输入端与输出电路电连接的第一反馈电路,第一反馈电路的输出端与主控制电路的反馈端电连接。还包括输入端与A端电连接或者与交流输入电路、整流电路之间的B端电连接的第二反馈电路,第二反馈电路的输出端与主控制电路的反馈端电连接,第二反馈电路的供电端与第一供电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或者与第二供电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二供电电路的输入端与A端电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吸收电路包括同时与所述变压器的初级主绕组一端电连接的电阻R20、R22、电容C8的一端,电阻R20、R22、电容C8的另一端同时与电阻R19、R24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19、R24的另一端同时与二极管D2的负极电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与变压器的初级主绕组另一端电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供电路包括与所述变压器的初极反馈绕组一端电连接的二极管D3的正极,二极管D3的负极与电阻R21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21的另一端同时与电解C7正极、电容C6的一端电连接,电解C7负极、电容C6的另一端同时与变压器的初极反馈绕组另一端电连接,并同时接地。
[0010]进一步地,所述主控制电路包括控制芯片U1的8脚与电阻R9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与电阻R10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与A端电连接,控制芯片U1的5脚与电阻R11的一端电连接,R11的另一端同时与电阻R14的一端、二极管D1负极电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二极管D1正极同时与电阻R17的一端、开关MOS管Q1的栅极电连接,开关MOS管Q1的源极与电阻R81的一端电连接,开关MOS管Q1的漏极与二极管D2的正极电连接,控制芯片U1的3脚同时与电阻R12、电容C5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同时与电阻R13、R15、R16、R18的一端、电阻R17、R81的另一端电连接,电容C5、电阻R13、R15、R16、R18的另一端及控制芯片U1的4脚同时接地,控制芯片U1的2脚为反馈端。
[0011]进一步地,所述输出电路包括同时与变压器的次级绕组一端电连接的二极管D4的正极、电容C10的一端,电容C10的另一端同时与电阻R27、R30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27、R30的另一端、二极管D4的负极同时与电解C12、C13的正极、滤波器LF3的一输入端电连接,变压器的次级绕组另一端同时与电解C12、C13的负极、滤波器LF3的另一输入端电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吸收电路包括与变压器的次级绕组一端电连接的二极管D5的正极,二极管D5的负极同时与电容C9、电阻R34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34的另一端同时与电阻R33的一端、三极管Q2的基极电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同时与电阻R35的一端、三极管Q3的基极电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电阻R36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35、R36的另一端同时与滤波器LF3的一输入端电连接,电容C9、电阻R33的另一端、三极管Q2、Q3的发射极同时与滤波器LF3的另一输入端电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反馈电路包括两个一端与滤波器LF3的一输入端电连接的电阻R29、R26,电阻R29的另一端同时与稳压芯片U2的参考极、电阻R31、R32、R28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31、R32的另一端同时与稳压芯片U2的阳极、滤波器LF3的另一输入端电连接,电阻R28的另一端与电容C11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26的另一端同时与光耦U4的1脚、电阻R25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25、电容C11的另一端、稳压芯片U2的阴极同时与光耦U4的2脚电连接,光耦U4的3脚接地,光耦U4的4脚与电阻R23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23的另一端与控制芯片U1的2脚电连接。
[0014]可选方案1:所述第二反馈电路包括一端与A端电连接的电容C3,电容C3的另一端与电阻R6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同时与电阻R7、R4的一端、三极管Q4的基极电连接,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电阻R8的一端电连接,R8的另一端同时与主控制电路的反馈端、电容C4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4、电阻R4的另一端、三极管Q4的集电极同时接地,电阻R7的另一端与第一供电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
[0015]可选方案2:所述第二反馈电路包括正极连接于交流输入电路、整流电路之间的火线L上的二极管D6,正极连接于交流输入电路、整流电路之间的零线N上的二极管D7,二极管D6、D7的负极同时与电容C3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与电阻R6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同时与电阻R7、R4的一端、三极管Q4的基极电连接,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电阻R8的一端电连接,R8的另一端同时与主控制电路的反馈端、电容C4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4、电阻
R4的另一端、三极管Q4的集电极同时接地,电阻R7的另一端与第一供电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
[0016]可选方案3:所述第二反馈电路包括正极连接于交流输入电路、整流电路之间的火线L上的二极管D6,正极连接于交流输入电路、整流电路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低PF通用适配器电源IC的电源电路,包括交流输入电路,与交流输入电路电连接的整流电路,与整流电路电连接的滤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电路的输出与A端电连接,A端分别与变压器的初级主绕组一端、吸收电路的一端、主控制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主控制电路的控制端与开关MOS管的栅极电连接,开关MOS管的漏极分别吸收电路的另一端、变压器的初级主绕组另一端电连接,变压器的初级反馈绕组与第一供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一供电路的输出端与主控制电路的供电端电连接,变压器的次级绕组与输出电路电连接,输出电路与泄放电路电连接;还包括输入端与输出电路电连接的第一反馈电路,第一反馈电路的输出端与主控制电路的反馈端电连接;还包括输入端与A端电连接或者与交流输入电路、整流电路之间的B端电连接的第二反馈电路,第二反馈电路的输出端与主控制电路的反馈端电连接,第二反馈电路的供电端与第一供电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或者与第二供电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二供电电路的输入端与A端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低PF通用适配器电源IC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电路包括同时与所述变压器的初级主绕组一端电连接的电阻R20、R22、电容C8的一端,电阻R20、R22、电容C8的另一端同时与电阻R19、R24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19、R24的另一端同时与二极管D2的负极电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与变压器的初级主绕组另一端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低PF通用适配器电源IC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电路包括与所述变压器的初极反馈绕组一端电连接的二极管D3的正极,二极管D3的负极与电阻R21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21的另一端同时与电解C7正极、电容C6的一端电连接,电解C7负极、电容C6的另一端同时与变压器的初极反馈绕组另一端电连接,并同时接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基于低PF通用适配器电源IC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电路包括控制芯片U1的8脚与电阻R9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与电阻R10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与A端电连接,控制芯片U1的5脚与电阻R11的一端电连接,R11的另一端同时与电阻R14的一端、二极管D1负极电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二极管D1正极同时与电阻R17的一端、开关MOS管Q1的栅极电连接,开关MOS管Q1的源极与电阻R81的一端电连接,开关MOS管Q1的漏极与二极管D2的正极电连接,控制芯片U1的3脚同时与电阻R12、电容C5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同时与电阻R13、R15、R16、R18的一端、电阻R17、R81的另一端电连接,电容C5、电阻R13、R15、R16、R18的另一端及控制芯片U1的4脚同时接地,控制芯片U1的2脚为反馈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基于低PF通用适配器电源IC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电路包括同时与变压器的次级绕组一端电连接的二极管D4的正极、电容C10的一端,电容C10的另一端同时与电阻R27、R30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27、R30的另一端、二极管D4的负极同时与电解C12、C13的正极、滤波器LF3的一输入端电连接,变压器的次级绕组另一端同时与电解C12、C13的负极、滤波器LF3的另一输入端电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基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瑜斐张祥东李学新余德辉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天宝创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