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光伏固定支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屋面立柱固定系统,包括安装于屋面上的底座、支撑组件和加固组件,底座包括横梁和设置于横梁上的连接组件,横梁通过连接组件可拆卸安装于屋面;支撑组件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横梁,另一端用于安装设备;加固组件包括多个拉紧件,多个拉紧件沿支撑组件周向间隔设置,拉紧件与支撑组件呈夹角设置,拉紧件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支撑组件,另一端可拆卸安装于屋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横梁增大支撑组件与屋面的接触面积,多个拉紧件从各个方向对支撑组件进行拉紧加固,防止外界因素对其造成晃动,二者配合下使得支撑组件更加稳定,避免支撑组件晃动甚至破坏屋面,保证安装于其上的设备正常工作。保证安装于其上的设备正常工作。保证安装于其上的设备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屋面立柱固定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光伏固定支架
,尤其涉及一种屋面立柱固定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光伏发电站大部分为分布式光伏电站,所发电能以自发自用为主。大部分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在工业厂房屋面,工业厂房一般为钢结构厂房,屋面瓦一般选用彩钢瓦,光伏支架和组件都需要通过夹具来安装固定于厂房屋面上。一般情况下,传统的用于安装设备的立柱通过螺栓和水泥屋面或者水泥镦固定。但采用水泥镦将立柱固定于屋面上,重量大,会因屋面彩钢瓦承受能力不足产生瓦面损坏或下沉的危险。且传统的通过螺栓固定立柱也存在固定不稳,立柱晃动和倾倒的问题,影响安装于立柱上的设备正常工作,严重时还会破坏屋面的危险。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彩钢瓦屋面立柱固定系统,防止风吹造成立柱晃动,使立柱更稳定,保证安装于立柱上的设备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屋面立柱固定系统,防止风吹造成立柱晃动,使立柱更稳定,保证安装于立柱上的设备正常工作。
[0004]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屋面立柱固定系统,包括:
[0006]底座,所述底座包括横梁和设置于所述横梁上的连接组件,所述横梁通过所述连接组件可拆卸安装于屋面;
[0007]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横梁,另一端用于安装待安装设备;
[0008]加固组件,所述加固组件包括多个拉紧件,多个所述拉紧件沿所述支撑组件的周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拉紧件与所述支撑组件呈夹角设置,所述拉紧件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支撑组件,另一端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屋面。
[0009]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紧固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横梁,所述紧固件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所述紧固件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屋面。
[0010]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形成用于夹设的凹槽,通过所述紧固件能够锁紧于所述屋面的瓦楞上。
[0011]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背离所述第一夹持部的一端设置有连接部,所述横梁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连接部。
[0012]作为优选,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板和支撑柱,所述支撑板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横梁,所述支撑柱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撑板,另一端用于安装待安装设备,所述拉紧件与所述支撑柱呈夹角设置,所述拉紧件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支撑柱。
[0013]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柱上套设有第三连接件,所述拉紧件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件。
[0014]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横梁上设置有安装件,所述安装件螺纹连接于所述安装孔中。
[0015]作为优选,所述加固组件还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屋面,所述第二固定件套设于所述拉紧件上,所述拉紧件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固定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件。
[0016]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固定件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拉紧件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固定孔,并通过所述第二固定件拉紧固定。
[0017]作为优选,所述横梁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横梁相互间隔设置,每个所述横梁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连接组件。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9]本技术的屋面立柱固定系统,通过底座上的横梁设置增大支撑组件与屋面的接触面积,通过加固组件的拉紧件对支撑组件进一步加固,且多个拉紧件从支撑组件的各个方向对其进行拉紧加固,防止外界因素对立柱造成晃动。在横梁和拉紧件的配合下使得立柱更加稳定地固定于屋面上,避免立柱晃动、倾倒甚至破坏屋面,保证安装于立柱上的设备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屋面立柱固定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1]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22]图3是图1中B
‑
B向的剖视图;
[0023]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屋面立柱固定系统的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是图1中C
‑
C向的剖视图;
[0025]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屋面立柱固定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6]图7是图1中D处的放大图。
[0027]图中:
[0028]10
‑
屋面;20
‑
瓦楞;
[0029]1‑
底座;11
‑
横梁;111
‑
安装件;12
‑
连接组件;121
‑
第一连接件;1211
‑
第一夹持部;1212
‑
连接部;122
‑
第二连接件;1221
‑
第二夹持部;123
‑
紧固件;
[0030]2‑
支撑组件;21
‑
支撑板;211
‑
安装孔;22
‑
支撑柱;221
‑
第三连接件;
[0031]3‑
加固组件;31
‑
拉紧件;32
‑
第一固定件;33
‑
第二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零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零部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
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5]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36]如图1至图7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屋面立柱固定系统,包括安装于屋面10上的底座1、支撑组件2和加固组件3,底座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屋面立柱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包括横梁(11)和设置于所述横梁(11)上的连接组件(12),所述横梁(11)通过所述连接组件(12)可拆卸安装于屋面(10);支撑组件(2),所述支撑组件(2)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横梁(11),另一端用于安装待安装设备;加固组件(3),所述加固组件(3)包括多个拉紧件(31),多个所述拉紧件(31)沿所述支撑组件(2)的周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拉紧件(31)与所述支撑组件(2)呈夹角设置,所述拉紧件(31)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支撑组件(2),另一端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屋面(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立柱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12)包括第一连接件(121)、第二连接件(122)和紧固件(123),所述第一连接件(121)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横梁(11),所述紧固件(123)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21)和所述第二连接件(122),所述第一连接件(121)和所述第二连接件(122)通过所述紧固件(123)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屋面(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屋面立柱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21)上设置有第一夹持部(1211),所述第二连接件(122)上设置有第二夹持部(1221),所述第一夹持部(1211)和所述第二夹持部(1221)之间形成用于夹设的凹槽,通过所述紧固件(123)能够锁紧于所述屋面(10)的瓦楞(20)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屋面立柱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21)上背离所述第一夹持部(1211)的一端设置有连接部(1212),所述横梁(11)可拆卸连接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超,朱建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科中电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