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多段便于撕开和更换敷芯的创口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3666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多层多段便于撕开和更换敷芯的创口贴,包括敷药贴、连接于敷药贴两端的胶连贴、覆盖于敷药贴和胶连贴顶部的保护膜,所述敷药贴上开设有上药通槽,敷药贴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挡圈和盖贴,所述挡圈设于所述上药通槽外周,所述挡圈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敷药贴;所述上药通槽、挡圈、固定敷药贴构成敷芯槽,敷芯槽内设置有可更换敷芯;所述盖贴完全覆盖所述上药通槽且活动安装于所述敷药贴底部;所述胶连贴横向两侧之间设置有用于撕裂胶连贴的撕裂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可更换敷芯设计和胶连贴可撕裂设计,避免了频繁更换创口贴和拆卸创口贴时对伤口的再次损害,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的经济负担。的经济负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层多段便于撕开和更换敷芯的创口贴


[0001]本专利技术属伤口护理
,具体涉及为多层多段便于撕开和更换敷芯的创口贴。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创可贴是一整条长形胶布,中间附以浸过药物的纱布,用来贴在伤口处止血,抵抗细菌再生,防止伤口再次损伤。有时由于伤口较深,使用创可贴贴敷时间便较长,在撕开更换时,其粘黏皮肤较紧,易牵动伤口造成疼痛感甚至再次出血;另外在关节活动处受伤后,现有创可贴贴敷后,由于创可贴的粘黏牵拉着皮肤,使得关节活动受阻,给人们生活带来不便。现有的一些慢性伤口(如烧烫伤、溃疡、糖尿病足等)这类伤口一般伤口渗液多、易感染,伤口愈合慢需要患者及医护人员定期更换敷料。目前伤口敷料创口贴无法及时提供或反馈伤口的愈合,渗液等情况,功能比较单一,故伤口需要经常更换创口贴,护理周期较长,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多层多段便于撕开和更换敷芯的创口贴。
[0004]本技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本技术提供了多层多段便于撕开和更换敷芯的创口贴,包括敷药贴、连接于敷药贴两端的胶连贴、覆盖于敷药贴和胶连贴顶部的保护膜,所述敷药贴上开设有上药通槽,敷药贴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挡圈和盖贴,所述挡圈设于所述上药通槽外周,所述挡圈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敷药贴;所述上药通槽、挡圈、固定敷药贴构成敷芯槽,敷芯槽内设置有可更换敷芯;所述盖贴完全覆盖所述上药通槽且活动安装于所述敷药贴底部;所述胶连贴横向两侧之间设置有用于撕裂胶连贴的撕裂线。
[0006]优选地,所述敷药贴和所述胶连贴的顶部端面平齐且宽度相同。
[0007]优选地,所述敷药贴和敷药贴两端的胶连贴之间分别设置有弹性连接条。
[0008]优选地,所述弹性连接条的宽度与所述胶连贴的宽度相同且所述弹性连接条的厚度大于所述胶连贴的厚度。
[0009]优选地,所述胶连贴的横向两侧之间间隔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通孔构成所述撕裂线。
[0010]优选地,所述胶连贴的底部活动设置有两个第一固定耳,所述第一固定耳覆盖所述撕裂线。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耳的顶部和所述胶连贴的底部设置有相互适配的第一黏贴部。
[0012]优选地,所述盖贴一侧与所述敷药贴固定连接,所述盖贴的另一侧与所述敷药贴活动连接,所述活动连接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凸出的第二固定耳。
[0013]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耳和所述盖贴顶部设置有若干个第二黏贴部,所述敷药贴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第三黏贴部,所述第二黏贴部和所述第三黏贴部相互适配。
[0014]优选地,所述可更换敷芯包括止血敷芯和功能性敷芯,所述止血敷芯设置于所述敷芯槽最顶部。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
[0016](1)可更换敷芯设计,根据伤口的性质和愈合进度及时调整敷芯材料,有利于伤口尽快复原,避免了频繁更换创口贴对伤口的再次损害,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
[0017](2)胶连贴可撕裂设计,防止更换或拆卸创口贴时对伤口的再次伤害,减轻病人痛苦。
[0018](3)胶连贴和敷药贴通过弹性连接条弹性连接,使创口贴和体表的连接具有一定的弹性,防止因关节活动或其他原因造成对伤口的牵拉。
附图说明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0021]图2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0022]图3为本技术整体结构分解图,
[0023]图4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三,
[0024]图5为本技术整敷药贴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技术胶连贴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技术整体敷药贴剖视图。
[0027]图中:
[0028]1、敷药贴,2、胶连贴,3、保护膜,4、弹性连接条,11、挡圈,12、固定敷药贴,13、盖贴,14、可更换敷芯,21、撕裂线,22、第一固定耳,23、第一黏贴部,101、第三黏贴部,131、第二固定耳,132、第二黏贴部,141、止血敷芯,142功能性敷芯。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详细解释。
[0030]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提供了多层多段便于撕开和更换敷芯的创口贴,包括敷药贴1、连接于敷药贴1两端的胶连贴2、覆盖于敷药贴1和胶连贴2顶部的保护膜3,所述敷药贴1上开设有上药通槽,敷药贴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挡圈11和盖贴13,所述挡圈11设于所述上药通槽外周,所述挡圈11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敷药贴12;所述上药通槽、挡圈11、固定敷药贴12构成敷芯槽,敷芯槽内设置有可更换敷芯14;所述盖贴13完全覆盖所述上药通槽且活动安装于所述敷药贴1底部。
[0031]所述固定敷药贴12与所述挡圈11和所述上药通槽适配,所述固定敷药贴12的侧壁与所述挡圈11的内侧壁黏贴连接且所述固定敷药贴12的顶部端面与所述挡圈的顶部端面平齐。所述挡圈11、上药通槽、固定敷药贴12的形状不做限制。
[0032]所述胶连贴2顶部涂有胶水,所述保护膜3完全覆盖所述胶连贴2和所述固定敷药
贴12,以防止胶水失效和所述固定敷药贴12。所述保护膜3的材质为PU材质,所述所述固定敷药贴12可为壳聚糖或藻酸盐无纺布材质。
[0033]所述胶连贴2横向两侧之间设置有用于撕裂胶连贴2的撕裂线21。如图2、图3所示,所述胶连贴2的横向两侧之间间隔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通孔构成所述撕裂线21。沿所述撕裂线21撕扯,可方便地将所述胶连贴撕裂。
[0034]所述敷药贴1和所述胶连贴2的顶部端面平齐且宽度相同。保证美观的同时也保证胶连贴2黏贴于体表时,所述固定敷药贴12按压于创口。
[0035]如图4所示,所述敷药贴1和敷药贴1两端的胶连贴2之间分别设置有弹性连接条4。所述弹性连接条4的宽度与所述胶连贴2的宽度相同且所述弹性连接条4的厚度大于所述胶连贴2的厚度,以保证所述弹性连接条4有较大的延展性。
[0036]如图6所示,所述胶连贴2的底部活动设置有两个凸出的第一固定耳22,所述第一固定耳22覆盖所述撕裂线21。所述第一固定耳22的顶部和所述胶连贴2的底部设置有相互适配的第一黏贴部23。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固定耳22的一侧与所述胶连贴2的底部固定连接,另一侧通过所述第一黏贴部23活动连接于所述胶连贴2。当所述第一固定耳22通过所述第一黏贴部23黏贴于所述胶连贴时,减小了所述撕裂线21收到的拉力,防止使用创口贴时误将所述撕裂线21撕裂;拆卸创口贴时,将所述第一固定耳22的一侧从所述胶连贴2掀开,再通过所述撕裂线21将所述胶连部2撕裂。所述第一黏贴部23可为魔术贴或其他可复用自粘性结构。
[0037]如图5所示,所述盖贴13一侧与所述敷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多层多段便于撕开和更换敷芯的创口贴,包括敷药贴(1)、连接于敷药贴(1)两端的胶连贴(2)、覆盖于敷药贴(1)和胶连贴(2)顶部的保护膜(3),其特征在于:所述敷药贴(1)上开设有上药通槽,敷药贴(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挡圈(11)和盖贴(13),所述挡圈(11)设于所述上药通槽外周,所述挡圈(11)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敷药贴(12);所述上药通槽、挡圈(11)、固定敷药贴(12)构成敷芯槽,敷芯槽内设置有可更换敷芯(14);所述盖贴(13)完全覆盖所述上药通槽且活动安装于所述敷药贴(1)底部;所述胶连贴(2)横向两侧之间设置有用于撕裂胶连贴(2)的撕裂线(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多段便于撕开和更换敷芯的创口贴,其特征在于:所述敷药贴(1)和所述胶连贴(2)的顶部端面平齐且宽度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多段便于撕开和更换敷芯的创口贴,其特征在于:所述敷药贴(1)和敷药贴(1)两端的胶连贴(2)之间分别设置有弹性连接条(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层多段便于撕开和更换敷芯的创口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条(4)的宽度与所述胶连贴(2)的宽度相同且所述弹性连接条(4)的厚度大于所述胶连贴(2)的厚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多段便于撕开和更换敷芯的创口贴,其特征在于:所述胶连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崮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丰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