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扬尘监测装置。扬尘监测装置,包括:监测模块,监测模块包括监测箱体和扬尘传感器,扬尘传感器设在监测箱体内;显示模块,显示模块包括显示箱体,显示箱体上设有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可开合地设在显示箱体上;杆体,杆体设在监测模块与显示模块之间,第一门板与第二门板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监测箱体的宽度。有益效果:第一门板与第二门板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监测箱体的宽度,能保证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完全打开,并能使监测箱体布置在第一门板与第二门板之间且互不干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空气质量监测设备。设备。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扬尘监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空气质量监测设备,特别涉及扬尘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扬尘监测装置用于监测空气质量。扬尘监测装置通常包括监测模块和显示模块,监测模块通常包括扬尘传感器和显示模块。扬尘传感器用于监测扬尘,控制模块用于处理扬尘传感器测得的扬尘数据,显示模块用于显示实时数据。
[0003]现有技术中,扬尘监测装置中的监测模块通常设在显示模块的顶面,技术缺陷在于:显示模块的面积较大,需要占用较大的安装空间,而监测模块设在显示模块的顶面会进一步增大空间占用,使扬尘监测装置的通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的扬尘监测装置。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0006]扬尘监测装置,包括:
[0007]监测模块,监测模块包括监测箱体和扬尘传感器,扬尘传感器设在监测箱体内;
[0008]显示模块,显示模块包括显示箱体,显示箱体上设有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可开合地设在显示箱体上;
[0009]杆体,杆体设在监测模块与显示模块之间,第一门板与第二门板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监测箱体的宽度。
[0010]上述扬尘监测装置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1]杆体设在监测模块与显示模块之间,能提供安装和支撑基础,并使监测模块与显示模块能相互重叠地紧凑布置,有利于减小扬尘监测装置的总体高度,能提高通用性;第一门板与第二门板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监测箱体的宽度,能保证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完全打开,并能使监测箱体布置在第一门板与第二门板之间且互不干涉。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门板与显示箱体之间设有第一铰接部,第一铰接部设在第一门板远离监测箱体的一侧,第二门板与显示箱体之间设有第二铰接部,第二铰接部设在第二门板远离监测箱体的一侧。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使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能通过转动实现开合,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的位置使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能完全打开并能避免与监测箱体之间发生干涉。
[001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监测模块还包括盖板,盖板设在监测箱体的顶面上,盖板的底面与第一门板或第二门板之间设有活动间隙。活动间隙能为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的开合动作提供空间,使盖板与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之间互不干涉且紧凑布置。
[001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监测模块还包括风速传感器,风速传感器设在盖板的顶面上,风速传感器高于显示箱体。风速传感器能监测风速,并且布置在高于显示箱体的位
置上,能避免与显示箱体之间发生干涉。
[001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监测模块还包括风向传感器,风向传感器设在盖板的顶面上,风向传感器高于显示箱体。风向传感器能监测风向,并且布置在高于显示箱体的位置上,能避免与显示箱体之间发生干涉。
[001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监测模块还包括过线塔,过线塔设在盖板的顶面上,过线塔高于显示箱体,过线塔与监测箱体连通。过线塔能在盖板上提供传感器安装基础,并提供线路布置通道;过线塔布置在高于显示箱体的位置上,能避免与显示箱体之间发生干涉。
[001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显示箱体上设有外翻边,外翻边向显示箱体外弯曲并形成导槽,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上设有内翻边,内翻边能遮蔽外翻边和导槽。内翻边能遮蔽外翻边和导槽,能防止雨水溅射到显示箱体内;导槽能疏导雨水,能防止雨水满溢到显示箱体内。
[001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杆体上还设有过线管,过线管与杆体相贯,过线管的一端与监测箱体连通,过线管的另一端与显示箱体连通。过线管和杆体能用于布置线缆,使监测箱体和显示箱体引出的线缆能布置到过线管和杆体内,有利于防止线缆损坏。
[001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显示箱体上还设有防水罩,过线管上还设有凸缘,凸缘与显示箱体的表面贴合,防水罩包围在凸缘。凸缘能使过线管与显示箱体之间的缝隙更小,有利于防水;防水罩能包围凸缘,从而防止雨水渗入到凸缘与显示箱体之间的缝隙内,能加强防水性能。
[002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扬尘监测装置还包括若干箍套,监测箱体通过箍套箍紧在杆体的外侧壁上。箍套箍紧在杆体的外侧壁上,从而使监测箱体与杆体之间在竖直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可调,有利于防止监测箱体与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之间发生运动干涉,并使扬尘监测装置结构紧凑。
附图说明
[0021]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图1的立体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杆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门板与显示箱体之间的布置方式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
[0027]杆体1、过线管2、凸缘3、防水罩4、箍套5、监测模块6、监测箱体7、盖板8、风速传感器9、风向传感器10、过线塔11、显示模块12、显示箱体13、第一门板14、第一铰接部15、第二门板16、第二铰接部17、外翻边18、导槽19、内翻边20。
具体实施方式
[0028]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
和第二门板16的开合动作提供空间,使盖板8与第一门板14和第二门板16之间互不干涉且紧凑布置。
[0042]关于盖板8,盖板8的底面与第一门板14或第二门板16之间的活动间隙的宽度如图1 中的尺寸C所示。
[004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监测模块6还包括风速传感器9,风速传感器9设在盖板8 的顶面上,风速传感器9高于显示箱体13。风速传感器9能监测风速,并且布置在高于显示箱体13的位置上,能避免与显示箱体13之间发生干涉。
[004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监测模块6还包括风向传感器10,风向传感器10设在盖板 8的顶面上,风向传感器10高于显示箱体13。风向传感器10能监测风向,并且布置在高于显示箱体13的位置上,能避免与显示箱体13之间发生干涉。
[004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监测模块6还包括过线塔11,过线塔11设在盖板8的顶面上,过线塔11高于显示箱体13,过线塔11与监测箱体7连通。过线塔11能在盖板8上提供传感器安装基础,并提供线路布置通道;过线塔11布置在高于显示箱体13的位置上,能避免与显示箱体13之间发生干涉。
[004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显示箱体13上设有外翻边18,外翻边18向显示箱体13外弯曲并形成导槽19,第一门板14和第二门板16上设有内翻边20,内翻边20能遮蔽外翻边 18和导槽19。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扬尘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监测模块,所述监测模块包括监测箱体和扬尘传感器,所述扬尘传感器设在所述监测箱体内;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包括显示箱体,所述显示箱体上设有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所述第一门板和所述第二门板可开合地设在所述显示箱体上;杆体,所述杆体设在所述监测模块与所述显示模块之间,所述监测箱体与所述显示箱体之间的间距大于零,所述第一门板与所述第二门板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监测箱体的宽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尘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门板与所述显示箱体之间设有第一铰接部,所述第一铰接部设在所述第一门板远离所述监测箱体的一侧,所述第二门板与所述显示箱体之间设有第二铰接部,所述第二铰接部设在所述第二门板远离所述监测箱体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尘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模块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设在所述监测箱体的顶面上,所述盖板的底面与所述第一门板或所述第二门板之间设有活动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扬尘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模块还包括风速传感器,所述风速传感器设在所述盖板的顶面上,所述风速传感器高于所述显示箱体。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扬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康业,潘俊锋,林祖超,刘雪芳,程剑钊,
申请(专利权)人:光机电广州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