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成像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3530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59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从物侧至像侧沿光轴依序包括第一透镜至第九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率或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率,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一圆周区域为凹面,第四透镜具有负屈光率,第六透镜具有负屈光率,第七透镜的像侧面的一光轴区域为凹面,第九透镜的像侧面的一光轴区域为凹面,光学成像镜头的透镜只有上述九片透镜,且满足(V5+V6+V7)/(V3+V4)≧1.100的条件。+V7)/(V3+V4)≧1.100的条件。+V7)/(V3+V4)≧1.100的条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成像镜头


[0001]本专利技术大致上关于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特别是针对一种主要用于拍摄影像及录像等摄影电子装置之光学成像镜头,例如可应用于手机、相机、平板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电子装置的光学成像镜头。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光学成像镜头不断演进,除了要求镜头轻薄短小,改善镜头的像差及色差等成像质量也越来越重要。然而因应需求,增加光学透镜的片数会使得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增大,不利手机及数字相机的薄型化,因此,提供一个轻薄短小且成像质量良好的光学成像镜头一直都是设计的发展目标。除此之外,小的光圈值可增大通光量,大的像高则可适度增加像素尺寸(pixel size)有利于夜拍,因此也渐为市场趋势,如何在追求镜头轻薄短小以外能设计出具有大像高且小光圈值的光学成像镜头也是研发的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各实施例提出一种光学成像镜头。本专利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从物侧至像侧,在光轴上依序安排有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第八透镜与第九透镜。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第八透镜与第九透镜,都分别具有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以及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
[000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率或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率,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一圆周区域为凹面,第四透镜具有负屈光率,第六透镜具有负屈光率,第七透镜的像侧面的一光轴区域为凹面,第九透镜的像侧面的一光轴区域为凹面,光学成像镜头的透镜只有上述九片透镜,且满足(V5+V6+V7)/(V3+V4)≧1.100的条件。
[0005]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或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率,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率,第四透镜具有负屈光率,第六透镜具有负屈光率且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一圆周区域为凹面,第七透镜的像侧面的一光轴区域为凹面,第九透镜的像侧面的一光轴区域为凹面,光学成像镜头的透镜只有上述九片透镜,且满足(V5+V6+V7)/(V3+V4)≧1.100的条件。
[0006]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率或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率,第四透镜具有负屈光率,第六透镜具有负屈光率,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一光轴区域为凹面,且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一圆周区域为凸面,第七透镜的物侧面的一光轴区域为凸面,第九透镜的物侧面的一圆周区域为凹面,光学成像镜头的透镜只有上述九片透镜,且满足(V5+V6+V7)≧(V2+V3+V4)的条件。
[0007]在本专利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中,实施例还可以进一步选择性地满足以下条件:
[0008](G34+G56)/G23≧2.500;
[0009](T6+T7)/(G56+G67)≧2.300;
[0010](T4+T5+T6)/(G67+G78)≦3.000;
[0011](G89+T9)/(G23+G67)≧3.000;
[0012](T1+G12+G34)/T3≦4.000;
[0013]ALT/(G78+G89)≦4.400;
[0014]AAG/(T2+T3+G34)≦2.500;
[0015](T4+G45+T5)/(G12+G34)≦2.100;
[0016]ALT/(T5+G56+T6)≦4.200;
[0017](T8+BFL)/T2≦5.500;
[0018]TL/(T1+T6+G89)≦4.200;
[0019](G34+T6)/T4≧2.800;
[0020](T6+G67)/G56≦3.400;
[0021](T1+T9)/(G56+G67)≧2.800;
[0022](AAG+T4)/T1≦4.500;
[0023](T8+T9)/T7≧1.500;以及
[0024](T2+T3+T4)/T6≦2.500。
[0025]其中,T1定义为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T2定义为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T3定义为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T4定义为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T5定义为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T6定义为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T7定义为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T8定义为第八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T9定义为第九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G12定义为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G23定义为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G34定义为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G45定义为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G56定义为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G67定义为第六透镜与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G78定义为第七透镜与第八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G89定义为第八透镜与第九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ALT定义为第一透镜到第九透镜在光轴上的九个透镜之厚度总和;TL定义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到第九透镜的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BFL定义为第九透镜的像侧面至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AAG定义为第一透镜到第九透镜在光轴上的八个空气间隙总和。
[0026]另外,V2为第二透镜的阿贝数;V3为第三透镜的阿贝数;V4为第四透镜的阿贝数;V5为第五透镜的阿贝数;V6为第六透镜的阿贝数;V7为第七透镜的阿贝数。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一示意图,说明一透镜的面形结构。
[0028]图2是一示意图,说明一透镜的面形凹凸结构及光线焦点。
[0029]图3是一示意图,说明一范例一的透镜的面形结构。
[0030]图4是一示意图,说明一范例二的透镜的面形结构。
[0031]图5是一示意图,说明一范例三的透镜的面形结构。
[0032]图6为本专利技术之第一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0033]图7为第一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
[0034]图8为本专利技术之第二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0035]图9为第二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
[0036]图10为本专利技术之第三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0037]图11为第三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
[0038]图12为本专利技术之第四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0039]图13为第四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
[0040]图14为本专利技术之第五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0041]图15为第五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
[0042]图16为本专利技术之第六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0043]图17为第六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
[0044]图18为本专利技术之第七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成像镜头,由一物侧至一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一第四透镜、一第五透镜、一第六透镜、一第七透镜、一第八透镜以及一第九透镜,各透镜都分别具朝向该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一物侧面,以及朝向该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一像侧面,该光学成像镜头包含:该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该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率或该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率;该第二透镜的该像侧面的一圆周区域为凹面;该第四透镜具有负屈光率;该第六透镜具有负屈光率;该第七透镜的该像侧面的一光轴区域为凹面;该第九透镜的该像侧面的一光轴区域为凹面;该光学成像镜头的透镜只有上述九片透镜,且满足(V5+V6+V7)/(V3+V4)≧1.100,其中V3定义为该第三透镜的阿贝数,V4定义为该第四透镜的阿贝数,V5定义为该第五透镜的阿贝数,V6定义为该第六透镜的阿贝数,V7定义为该第七透镜的阿贝数。2.一种光学成像镜头,由一物侧至一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一第四透镜、一第五透镜、一第六透镜、一第七透镜、一第八透镜以及一第九透镜,各透镜都分别具朝向该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一物侧面,以及朝向该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一像侧面,该光学成像镜头包含:该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或该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率;该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率;该第四透镜具有负屈光率;该第六透镜具有负屈光率且该第六透镜的该物侧面的一圆周区域为凹面;该第七透镜的该像侧面的一光轴区域为凹面;该第九透镜的该像侧面的一光轴区域为凹面;该光学成像镜头的透镜只有上述九片透镜,且满足(V5+V6+V7)/(V3+V4)≧1.100,其中V3定义为该第三透镜的阿贝数,V4定义为该第四透镜的阿贝数,V5定义为该第五透镜的阿贝数,V6定义为该第六透镜的阿贝数,V7定义为该第七透镜的阿贝数。3.一种光学成像镜头,由一物侧至一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一第四透镜、一第五透镜、一第六透镜、一第七透镜、一第八透镜以及一第九透镜,各透镜都分别具朝向该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一物侧面,以及朝向该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一像侧面,该光学成像镜头包含:该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该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率或该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率;该第四透镜具有负屈光率;该第六透镜具有负屈光率,该第六透镜的该物侧面的一光轴区域为凹面,且该第六透镜的该像侧面的一圆周区域为凸面;该第七透镜的该物侧面的一光轴区域为凸面;该第九透镜的该物侧面的一圆周区域为凹面;该光学成像镜头的透镜只有上述九片透镜,且满足(V5+V6+V7)≧(V2+V3+V4),其中V2
定义为该第二透镜的阿贝数,V3定义为该第三透镜的阿贝数,V4定义为该第四透镜的阿贝数,V5定义为该第五透镜的阿贝数,V6定义为该第六透镜的阿贝数,V7定义为该第七透镜的阿贝数。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的光学成像镜头,其中G23定义为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在该光轴上的空气间隙,G34定义为该第三透镜与该第四透镜在该光轴上的空气间隙,G56定义为该第五透镜与该第六透镜在该光轴上的空气间隙,且该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G34+G56)/G23≧2.500。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的光学成像镜头,其中T6定义为该第六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T7定义为该第七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G56定义为该第五透镜与该第六透镜在该光轴上的空气间隙,G67定义为该第六透镜与该第七透镜在该光轴上的空气间隙,且该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T6+T7)/(G56+G67)≧2.300。6.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的光学成像镜头,其中T4定义为该第四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T5定义为该第五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T6定义为该第六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G67定义为该第六透镜与该第七透镜在该光轴上的空气间隙,G78定义为该第七透镜与该第八透镜在该光轴上的空气间隙,且该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T4+T5+T6)/(G67+G78)≦3.000。7.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的光学成像镜头,其中T9定义为该第九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G23定义为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在该光轴上的空气间隙,G67定义为该第六透镜与该第七透镜在该光轴上的空气间隙,G89定义为该第八透镜与该第九透镜在该光轴上的空气间隙,且该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G89+T9)/(G23+G67)≧3.000。8.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的光学成像镜头,其中T1定义为该第一透镜在该光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嘉元高伟哲董传博
申请(专利权)人: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