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小麦双通道集排气送式多功能联合播种机,属于播种机技术领域。该播种机的机架上的气送式排种装置包括设置于机架上的风机、进气口与风机的正压口相连接,出气口与文丘里管的进气口相连接的气流分配器、设置于机架上端的种箱、位于种箱的下端且连接于种箱的落种口的供种装置、连接于供种装置下端的文丘里管、进气口与文丘里管的出气口相连接,出气口与多行分种器相连接的种气聚合器;多行分种器的出口与位于机架的方管上的圆盘开沟器相连接;气流分配器、文丘里管和供种装置的数量均为两个。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双通道集排气送式多功能联合播种机,能够改善种气混合气汇聚时在腔体内部的涡流现象,减少气流的损失,提高气流的流速。提高气流的流速。提高气流的流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麦双通道集排气送式多功能联合播种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播种机
,尤其涉及一种小麦双通道集排气送式多功能联合播种机。
技术介绍
[0002]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采用稻
‑
麦一年两熟的水旱轮作模式。目前,旱地小麦机械化播种水平较高(>90%),而稻茬田小麦机械化播种水平较低(<60%),其原因在于稻茬秸秆量大、土壤粘重板结,小麦机械化播种难度增大。为提高稻茬麦机械化播种水平,需破解小麦大播量条件下连续种子流稳定运送和开畦沟装置壅泥防堵这2个关键问题。现有稻茬麦机械化播种装备多以机械型孔轮式排种+中间主动开沟装置组合技术、单通道集排气送式排种+前
‑
后犁集成开沟整形装置组合技术两种为主。前者的技术缺陷:机械型孔轮式排种技术在小麦大播量排种环境下存在“脉动”现象,不易实现种子流的精量控制;中间主动开沟装置开沟效果较好,但功率消耗较大且难以提高小麦播种机的作业效率。后者的技术缺陷:单通道集排气送式排种技术不易实现小麦大播量排种环境下种子流连续稳定运送;前
‑
后犁集成开沟整形装置开沟效果较好,但犁体曲面生产工艺较复杂且易变形。因此,亟需对稻茬麦机械播种装备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当小麦播种量增大时传统排种技术不易实现种子流连续稳定运送和现有畦沟开沟装置适应性较差的问题,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小麦双通道集排气送式多功能联合播种机,通过采用的具有双通道的种气聚合器快速的将两股气流的水平分速度引导为竖直速度,将两股气流汇聚成一股气流,改善种气混合气汇聚时在腔体内部的涡流现象,减少气流的损失,提高气流的流速;通过采用的在破茬开沟部件和旋耕部件后方增设整形起垄部件,阻止旋耕刀抛出的土块掉入畦沟内的同时对畦沟厢面进行挤压成型,使畦沟的沟壁完整,沟底整洁。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小麦双通道集排气送式多功能联合播种机,包括机架;
[0006]所述机架上分别设置有气送式排种装置、旋耕起垄装置、开种沟装置、排肥装置和驱动装置;
[0007]所述气送式排种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风机、进气口与所述风机的正压口相连接,出气口与文丘里管的进气口相连接的气流分配器、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端的种箱、位于所述种箱的下端且连接于所述种箱的落种口的供种装置、连接于所述供种装置下端的所述文丘里管、进气口与所述文丘里管的出气口相连接,出气口与多行分种器相连接的种气聚合器;
[0008]所述多行分种器的出口与位于所述机架的方管上的圆盘开沟器相连接;
[0009]所述气流分配器、所述文丘里管和所述供种装置的数量均为两个。
[0010]优选地,所述种气聚合器的形状为扁平双圆台内嵌椎体人字形;
[0011]所述种气聚合器包括出气管、腔体和气流支管;
[0012]所述腔体为由大圆台和小圆台对接而成后对称切除二个侧面形成扁平双圆台,所述大圆台的上台面承接所述出气管,小圆台的左右侧台面连接所述气流支管,小圆台的下台面内嵌圆锥体,所述圆锥体的锥顶设置于所述出气管的圆心。
[0013]优选地,所述出气管内刻有增速波纹。
[0014]优选地,所述旋耕起垄装置包括位于所述机架下端的整形起垄部件、位于所述机架两侧的破茬开沟部件和位于所述机架下端的旋耕部件;
[0015]所述整形起垄部件包括竖直放置的挡板、与所述挡板垂直连接且位于所述旋耕部件后侧的曲面板、倾斜设置的侧板、过渡板;
[0016]所述过渡板分别与所述挡板、所述曲面板和所述侧板相连接。
[0017]优选地,所述挡板前部为靴式形状,后部为圆弧状,所述曲面板的断面结构为圆弧状扇形,所述侧板为矩形锥板,所述过渡板由三块竖直放置的平板和一块水平板焊合而成。
[0018]优选地,所述开沟装置包括前高度调节器;
[0019]所述高度调节器包括依次相连接的调节摇杆、外壳、伸缩杆和连接耳;
[0020]所述调节摇杆的下端位于所述外壳内,并通过滚珠丝杠与所述伸缩杆相连接;
[0021]所述连接耳与所述方管相连接。
[0022]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传动轴,传动轴上串有排肥装置和小麦供种装置,所述传动轴通过链轮链条传动机构由电机驱动。
[0023]优选地,所述排肥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肥箱和连接于所述传动轴上的施肥装置,所述施肥装置与所述肥箱的下处口相连。
[0024]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25]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小麦双通道集排气送式多功能联合播种机,其中种气聚合器的底部采用的内嵌圆锥体设计,双通道的两股种气从气流支管流入腔体时,内嵌圆锥体表面具有很好的引流效果,快速的将两股气流的水平分速度引导为竖直速度,将两股气流汇聚成一股气流,改善种气混合气汇聚时在腔体内部的涡流现象,减少气流的损失,提高气流的流速。种气聚合器的腔体采用扁平双圆台的设计,下扁平圆台截面顺着流动方向逐渐变大,减速刚进入腔体的种气而达到更好汇聚效果,上扁平圆台的截面顺着流动方向逐渐变小,提高汇聚完成的种气速度避免在腔体内产生滞留现象;
[0026]种气聚合器的出气口内径刻有的增速波纹采用锯齿波的结构设计,其管道内径呈典型的周期性收缩与扩张,使得气流在管道内不断被压缩和拉伸,越靠近管壁气流越小,越靠近管道中心气流越大,有利于气流对种子流的集中运输,减少种子流与管壁的碰撞,使得气流与种子流均匀混合,克服种子流的重力,提高了种子流的运输稳定性。
[0027]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小麦双通道集排气送式多功能联合播种机,采用在旋耕机构后部安装起垄装置的设计,旋耕两侧抛出的碎土被挡板挡住并汇集在曲面板上,避免土块掉入畦沟中,曲面板外形采用断面弧状扇形的结构设计,随着机具的前进汇集在曲面板上的土壤可以很好的沿曲面滑向侧板,并通过侧板的挤压效果形成完整的沟壁,相较无旋耕起垄装置的传统旋耕机,本专利技术开出的畦沟沟型整齐,沟壁完整,沟底整洁。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种气聚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种气聚合器的剖面图;
[0031]图4为整形起垄部件未安装旋耕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5为整形起垄部件安装旋耕部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6为整形起垄部件的尺寸设计图;
[0034]图7为高度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8为高度调节器的剖面图;
[0036]图9为调节摇杆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中,1.整形起垄部件,101.挡板,102.曲面板,103.过渡板,104.侧板,2.破茬开沟部件,3.旋耕部件,4.风机,5.气流分配器,6.文丘里管,7.供种装置,8.肥箱,9.多行分种器,10.种箱,11.种气聚合器,1101.出气管,1102.腔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麦双通道集排气送式多功能联合播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分别设置有气送式排种装置、旋耕起垄装置、开种沟装置、排肥装置和驱动装置;所述气送式排种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风机、进气口与所述风机的正压口相连接,出气口与文丘里管的进气口相连接的气流分配器、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端的种箱、位于所述种箱的下端且连接于所述种箱的落种口的供种装置、连接于所述供种装置下端的所述文丘里管、进气口与所述文丘里管的出气口相连接,出气口与多行分种器相连接的种气聚合器;所述多行分种器的出口与位于所述机架的方管上的圆盘开沟器相连接;所述气流分配器、所述文丘里管和所述供种装置的数量均为两个。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麦双通道集排气送式多功能联合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气聚合器的形状为扁平双圆台内嵌椎体人字形;所述种气聚合器包括出气管、腔体和气流支管;所述腔体为由大圆台和小圆台对接而成后对称切除二个侧面形成扁平双圆台,所述大圆台的上台面承接所述出气管,小圆台的左右侧台面连接所述气流支管,小圆台的下台面内嵌圆锥体,所述圆锥体的锥顶设置于所述出气管的圆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小麦双通道集排气送式多功能联合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内刻有增速波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麦双通道集排气送式多功能联合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耕起垄装置包括位于所述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兆东,陈黎卿,张甜,陈永新,刘立超,王韦韦,刘超,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