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灭弧罩式漏电保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3407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灭弧罩式漏电保护器,包括保护器壳体(1),保护器壳体(1)内分别设有执行机构(2)和取电机构,取电机构的一侧连接有手柄(3),取电机构的另一侧连接有L极电磁系统(4),L极电磁系统(4)的外侧设有线路板(6);所述取电机构包括位于手柄(3)内的手柄弹簧(7),手柄弹簧(7)的一端连接线路板(6),手柄弹簧(7)的另一端设有取电部(8),取电部(8)扣合连接在保护器壳体(1)上,取电部(8)的一侧经弹性压片(801)电连接L极电磁系统(4)。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工作稳定性好、方便接线和灭弧效果好的特点。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灭弧罩式漏电保护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漏电保护器,特别是一种双灭弧罩式漏电保护器。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漏电保护器中线路板通过导线直接连接出线端,当线路板检测到漏电问题时,驱动电磁机构带动脱扣器动作使动、静触头相互断开,实现漏电保护器的漏电保护;同时,当漏电保护器跳闸后线路板的供电电源切断,使得脱扣器随之断开。但安装人员在接线时经常会将进出线端反接,即外部线路从出线端接入,内部线路从进线端接入,从而导致当漏电电流经线路板打开脱扣器时,脱扣器不会随漏电保护器的跳闸一同断开,而是持续通电工作直至烧毁,从而大大缩短了脱扣器的工作寿命;同时线路板也会处于持续通电状态,造成较大损耗。
[0003]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目前的漏电保护器会在L极进线端和线路板之间加装一个取电机构,使得漏电保护器的断开动作能够带动取电机构一同断开,进而使线路板断电。如专利202021880008.9《断路器用取电机构》中,通过在两个执行机构之间设置取电机构,使得执行机构的动作能够带动动触头弹簧和取电弹簧相互分离,进而使线路板断开。该结构虽能实现对线路板的断开动作,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两个触点在线路断开时会瞬间释放大量的电弧并产生火花,使得触点位置会在短时间内达到6000℃的高温。而该缺陷导致取电机构的触点位置会因漏电保护器的多次断开产生高温碳化,从而影响线路板的接电稳定性和漏电保护效果。另一方面,取电机构在安装时还需要通过单独的导线分别连接L极接线板和线路板,从而该结构的设置会在现有漏电保护器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线路的复杂度和操作人员的接线难度。
[0004]此外,漏电保护器中还需要设置测试按钮,测试按钮在按下后会带动测试弹簧接触并触发线路板模拟出漏电效果,从而测出漏电保护器的漏电开关动作是否正常。但由于现有的测试弹簧均通过两根单独的导线分别连接L极和线路板,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漏电保护器的线路复杂度,使得操作人员在手工接线时需要耗费更多的工作量,并降低对漏电保护器的组装效率。
[0005]为了实现对上述结构的安装并完成相应的接线,使其会占用漏电保护器内的剩余空间;而由于漏电保护器本身的的内部空间就相对狭小,导致这部分结构在增设后会进一步挤压其他功能件和执行机构的空间,导致现有的双极漏电保护器中仅能够放下一个灭弧罩,从而造成漏电保护器灭弧效果差的问题。
[0006]因此,现有的漏电保护器存在工作稳定性差、接线困难和灭弧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灭弧罩式漏电保护器。它具有工作稳定性好、方便接线和灭弧效果好的特点。
[0008]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双灭弧罩式漏电保护器,包括保护器壳体,保护器壳体内
分别设有执行机构和取电机构,取电机构的一侧连接有手柄,取电机构的另一侧连接有L极电磁系统,L极电磁系统的外侧设有线路板;所述取电机构包括位于手柄内的手柄弹簧,手柄弹簧的一端连接线路板,手柄弹簧的另一端设有取电部,取电部扣合连接在保护器壳体上,取电部的一侧经弹性压片电连接L极电磁系统。
[0009]前述的一种双灭弧罩式漏电保护器中,所述手柄弹簧的一端延伸至手柄外侧并设有转动部,转动部上分别设有第一通电触点和第一断开触点,所述取电部上分别设有第二通电触点和第二断开触点,第二通电触点和第二断开触点呈相互错位设置;当漏电保护器连通时,第二通电触点和的第一通电触点相互贴合,当漏电保护器断开时,第二断开触点和第一断开触点相互分离。
[0010]前述的一种双灭弧罩式漏电保护器中,所述取电部上设有朝转动部方向倾斜设置的倾斜部,倾斜部的一端设有凸起部,所述第二通电触点位于凸起部上,所述第二断开触点位于倾斜部上。
[0011]前述的一种双灭弧罩式漏电保护器中,所述转动部的外形为圆弧形,第一通电触点和第一断开触点分别设置在转动部的两端,转动部在靠近第一断开触点的一端设有挤压部,第一断开触点位于挤压部上。
[0012]前述的一种双灭弧罩式漏电保护器中,以手柄在漏电保护器断开时的转动方向为A向,所述第一通电触点位于转动部的靠近A向一端,所述第一断开触点位于转动部的远离A向一端。
[0013]前述的一种双灭弧罩式漏电保护器中,所述手柄弹簧在远离取电部一端电连接有按钮弹簧,按钮弹簧的一端连接线路板,按钮弹簧的另一端设有测试部,测试部的两侧分别设有按钮和接触弹簧,接触弹簧的端部连接线路板。
[0014]前述的一种双灭弧罩式漏电保护器中,所述线路板的一侧的保护器壳体上设有N极灭弧罩,保护器壳体在远离线路板一侧设有L极灭弧罩,线路板和L极灭弧罩之间经隔板相互分隔。
[0015]前述的一种双灭弧罩式漏电保护器中,所述保护器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L极进线端、N极进线端、L极出线端和N极出线端;所述N极灭弧罩的两侧分别设有N极动触头和N极静触头,N极动触头的外部连接N极出线端,N极静触头的外部连接N极进线端;所述L极灭弧罩的外侧分别设有L极动触头和L极静触头,L极动触头的外部连接L极出线端,L极静触头的外部经L极电磁系统连接L极进线端。
[0016]前述的一种双灭弧罩式漏电保护器中,所述L极动触头的一端经热元件组件连接L极出线端,热元件组件的一侧连接有第一引弧片,第一引弧片的端部延伸至L极灭弧罩的一侧;所述N极出线端的一侧连接有第二引弧片,第二引弧片的端部延伸至N极灭弧罩的一侧。
[0017]前述的一种双灭弧罩式漏电保护器中,所述L极灭弧罩位于L极电磁系统的下方,所述N极灭弧罩位于执行机构的下方。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0019](1)本专利技术利用手柄弹簧和取电部的配合对线路板进行接电,使得该取电机构的断开触点位置能够从现有的执行机构转移至手柄位置,即利用手柄在漏电保护器断开后的分闸实现触点的断开;由于漏电保护器在漏电保护时先由脱扣器带动执行机构动作使动、静触头断开,执行机构在完成动作时再带动手柄转动分闸,使得手柄的转动分闸时间会受
到执行机构的配合联动落后于动、静触头的断开时间,而该间隔时间内便能使动、静触头完成对电弧的释放,从而减少转动部和取电部断开时产生的火花,大幅降低触点位置高温碳化的可能性;
[0020](2)通过对电磁系统、线路板和取电部的位置和结构配合,使得取电部在安装时能够通过弹性压片扣合在保护器壳体上,同时电磁系统在安装时通过压紧弹性压片实现电连接,从而使取电部在接电时无需设置单独的导线连接接线板,有效降低漏电保护器内的线路复杂度并方便操作人员的接线;
[0021](3)通过利用转动部和由弹性片构成的取电部相互贴合实现取电,并将通电触点和断开触点分别设置在转动部的两端,使得手柄在由合闸转动至分闸状态时,取电部能够先与转动部保持持续的贴合状态,在转动部随手柄转动至另一端的第一断开触点与取电部贴合时,取电部和第一断开触点才会从贴合状态转变至分离,进而利用手柄的转动进一步延长从动、静触头断开到转动部、取电部断开之间的间隔时间,进而减少断开触点位置在断开时的释放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灭弧罩式漏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器壳体(1),保护器壳体(1)内分别设有执行机构(2)和取电机构,取电机构的一侧连接有手柄(3),取电机构的另一侧连接有L极电磁系统(4),L极电磁系统(4)的外侧设有线路板(6);所述取电机构包括位于手柄(3)内的手柄弹簧(7),手柄弹簧(7)的一端连接线路板(6),手柄弹簧(7)的另一端设有取电部(8),取电部(8)扣合连接在保护器壳体(1)上,取电部(8)的一侧经弹性压片(801)电连接L极电磁系统(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灭弧罩式漏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弹簧(7)的一端延伸至手柄(3)外侧并设有转动部(9),转动部(9)上分别设有第一通电触点(10)和第一断开触点(11),所述取电部(8)上分别设有第二通电触点(12)和第二断开触点(13),第二通电触点(12)和第二断开触点(13)呈相互错位设置;当漏电保护器连通时,第二通电触点(12)和的第一通电触点(10)相互贴合,当漏电保护器断开时,第二断开触点(13)和第一断开触点(11)相互分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灭弧罩式漏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取电部(8)上设有朝转动部(9)方向倾斜设置的倾斜部(802),倾斜部(802)的一端设有凸起部(803),所述第二通电触点(12)位于凸起部(803)上,所述第二断开触点(13)位于倾斜部(802)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灭弧罩式漏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9)的外形为圆弧形,第一通电触点(10)和第一断开触点(11)分别设置在转动部(9)的两端,转动部(9)在靠近第一断开触点(11)的一端设有挤压部(901),第一断开触点(11)位于挤压部(901)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灭弧罩式漏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以手柄(3)在漏电保护器断开时的转动方向为A向,所述第一通电触点(10)位于转动部(9)的靠近A向一端,所述第一断开触点(11)位于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象兵沈柳娟张宇航
申请(专利权)人:美高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