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鼻部外用上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13005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鼻部外用上药系统,涉及鼻部外用上药装置技术领域;为了提升上药效果;该装置包括容纳瓶,所述容纳瓶顶部设置有出药部,所述容纳瓶顶部两侧内壁通过固定支架固定有输送管,输送管位于出药部内侧中心位置,输送管与出药部之间留有气流通道;该系统包括上述的上药装置,还包括鼻部外用上药配方以及应用于该配方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配方包括如下成分:海水、纯化水。本发明专利技术由于设置了搅动机构,使用者能够按压连接杆,给转动柱一个轴线方向的作用力,滑球与螺旋滑槽形成滑动配合,从而使得转动柱发生转动,带动搅动部转动,以实现搅拌,避免药物成分混合不均匀的情况,提升了上药效果。提升了上药效果。提升了上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鼻部外用上药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鼻部外用上药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鼻部外用上药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鼻经常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各种疾病;微生物的感染可致鼻疖、鼻前庭炎、鼻腔和鼻窦的炎症;鼻腔是变应原进入机体的门户,又是发生变态反应疾病的部位,所以花粉症和变应性鼻炎等等是常见病;目前的鼻部疾病的治疗中,常常采用外用上药的方式进行治疗,目前的上药装置,多为挤压式上药,虽能够满足一定的使用需求,但是当药水长时间放置时,可能出现沉淀等现象,使得药物成分混合度不高,导致影响用药效果,因此还有待改进。
[0003]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921529645.9的专利,公开了鼻部上药护理装置,包括上药桶,所述上药桶的外壁开设有上药孔,所述上药桶的内壁滑嵌有活塞,所述上药桶远离活塞的延伸端面开设有出药孔,所述上药桶的外壁靠近出药孔的一端平行于上药桶安装有上药板,所述上药桶的外壁平行于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缓冲块,所述缓冲块与滑槽内侧之间通过弹簧弹性连接。上述专利中的鼻部上药护理装置存在以下不足:虽能够满足一定的使用需求,但是当药水长时间放置时,可能出现沉淀等现象,使得药物成分混合度不高,导致影响用药效果,因此还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鼻部外用上药系统。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用于鼻部外用上药装置,包括容纳瓶,所述容纳瓶顶部设置有出药部,所述容纳瓶顶部两侧内壁通过固定支架固定有输送管,输送管位于出药部内侧中心位置,输送管与出药部之间留有气流通道,气流通道内设置有隔膜,输送管滑动连接于隔膜内壁,输送管底端位于容纳瓶底部,所述容纳瓶内设置有搅动机构,所述搅动机构包括固定套筒、转动柱和搅动部,所述固定套筒通过固定架横向固定于容纳瓶的中心位置,所述转动柱圆周外壁开设有圆周分布的螺旋滑槽,固定套筒一端内壁设置有与螺旋滑槽适配的滑球,滑球滑动连接于螺旋滑槽内;所述搅动部设置于转动柱远离固定套筒的一端;所述转动柱一端内壁连接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连接杆和第一限位头,第一限位头转动连接于转动柱一端内壁,连接杆设置于第一限位头一侧外壁,所述容纳瓶两侧的挤压壁上设置有挤压部,连接杆一端固定于挤压部上。
[0007]优选的:所述搅动部包括搅动叶和搅动罩,所述搅动叶均匀圆周分布于转动柱一端侧壁,所述搅动罩固定于搅动叶的一端侧壁,所述搅动罩一侧外壁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微孔。
[0008]进一步的:所述出药部包括喷头和环形折皱部,所述环形折皱部粘接于容纳瓶顶
部外壁与喷头底部外壁之间,环形折皱部为弹性硅胶材质,所述喷头底端侧壁设置有环形凸起,两个环形凸起之间转动连接有转动环,转动环底部通过连接柱固定有螺纹环,所述容纳瓶顶部外壁设置有环形螺纹座,所述螺纹环通过螺纹可调节的安装于环形螺纹座外壁。
[0009]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转动柱一端固定有弹簧,弹簧安装于固定套筒内部,所述固定套筒内壁固定有导向杆,导向杆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头,第二限位头滑动连接于转动柱内壁。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容纳瓶一侧外壁设置有加药口,加药口外壁通过螺纹可拆卸的安装有密封盖。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喷头顶部套接有顶帽,顶帽内壁粘接有硅胶体;硅胶体弹性变形连接于喷头一端外壁。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输送管顶部一体式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分叉管,所述隔膜的顶部外壁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十字微孔,所述输送管底端粘接有配重球,所述配重球为镂空式结构,配重球的外壁开设有均匀分布的透孔。
[0013]一种用于鼻部外用上药系统,包括上述的上药装置,还包括鼻部外用上药配方以及应用于该配方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配方包括如下成分:海水、纯化水;
[0014]所述配方基于最终氯化钠浓度分为生理性药水配方和高浓度药水配方,生理性药水配方中成分具体为:海水15~20%、纯化水80~85%,控制氯化钠含量在8.5~10.4g/L,PH值为6.5~8.0,密度(20℃)为0.996~1.082g/ml;
[0015]高浓度药水配方中成分具体为:海水45~50%、纯化水50~55%,控制氯化钠含量在21.50~24.50g/L,PH值为6.5~8.5,密度(20℃)为0.996~1.082g/ml。
[0016]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7]S1:将海水原料净化过滤,进行杀菌处理;
[0018]S2:将纯净水通过RO反渗透的方法得到纯化水;
[0019]S3:将纯化水按比例与处理后的海水混合;
[0020]S4:搅拌,使二者充分混合;
[0021]S5:对混合后的水体进行检测处理,达标后灌装;
[0022]S6:得到鼻腔药水。
[0023]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的:最终得到的所述鼻腔药水中Pb含量要小于千万分之三,细菌菌落总数(cfu/mL)≤100,真菌菌落总数(cfu/mL)≤10。
[002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5]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容纳瓶、输送管等结构,在出药部朝上的情况下,使用者挤压容纳瓶,促使容纳瓶内体积减小,由于输送管与隔膜之间的缝隙小于输送管的内径,使得容纳瓶内药液在气压作用下从输送管向上输送,同时隔膜在气压作用下发生形变,部分气体从隔膜与输送管之间的缝隙排出,对从输送管顶端冒出的药液进行辅助输送,药液与气体同时从出药部输出,达到了喷雾的效果;而在出药部朝下的情况下,由于药液因重力汇聚于隔膜处,当容纳瓶被挤压,药液首先灌入气流通道内,并直接从出药部成股流出;该设计同时提供了两种不同的给药方式,提升了使用灵活性。
[0026]2.由于设置了搅动机构,使用者能够按压连接杆,给转动柱一个轴线方向的作用力,滑球与螺旋滑槽形成滑动配合,从而使得转动柱发生转动,带动搅动部转动,以实现搅
拌,避免药物成分混合不均匀的情况,提升了上药效果。
[0027]3.通过设置搅动叶和搅动罩,能够基于转动柱的转动对容纳瓶内药液进行搅动,保障了药液输出质量,提升了可靠性;通过设置环形折皱部、螺纹环和环形螺纹座等结构,能够通过旋转螺纹环,实现螺纹环的升降,从而在环形折皱部被形变拉伸的配合下,利用转动环支撑环形凸起升降,达到改变喷头与输送管间距的目的,从而改变喷处的药雾形态,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0028]4.通过设置弹簧等结构,能够在转动柱旋入固定套筒内时被挤压形变,使得给药结束后,能够利用弹簧的回弹力复位,提升了实用性;第二限位头能够对转动柱进行限位,避免其脱离固定套筒,提升了可靠性。
[0029]5.通过设置加药口和密封盖,便于向容纳瓶内补充药液,提升了实用性;通过设置顶帽和硅胶体,能够在不使用时对喷头进行封堵,避免药液外露,提升了实用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鼻部外用上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鼻部外用上药配方以及应用于该配方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配方包括如下成分:海水、纯化水;所述配方基于最终氯化钠浓度分为生理性药水配方和高浓度药水配方,生理性药水配方中成分具体为:海水15~20%、纯化水80~85%,控制氯化钠含量在8.5~10.4g/L,PH值为6.5~8.0,密度(20℃)为0.996~1.082g/ml;高浓度药水配方中成分具体为:海水45~50%、纯化水50~55%,控制氯化钠含量在21.50~24.50g/L,PH值为6.5~8.5,密度(20℃)为0.996~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娄飞娄子骞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美滋林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