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为一种压力机曲轴传动稀有润滑系统,属于压力机领域,曲轴靠近其两端的位置对应通过两个支承座和衬套转动设置于机座,曲轴对应两个支承座之间的位置转动连接有连杆,各支承座具有第一通油孔,衬套具有第二通油孔,第二通油孔和第一通油孔连通,各衬套在远离连杆的一端设有回油装置,连杆的两端面分别设有接油盒,各接油盒设置于连杆穿过曲轴的孔的下方,各回油装置通过各支承座设置的回油孔与对应的接油盒连通;通过在曲轴与衬套之间利用稀有润滑,减小泵入油的工作压力,利用位于衬套端面的接油盒和回油装置将从衬套端面流出的润滑油回收,回收的润滑油还可以通过与压力机的油箱连通将润滑油回流至油箱再利用,大大减少了润滑油的浪费。少了润滑油的浪费。少了润滑油的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力机曲轴传动稀有润滑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压力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力机曲轴传动稀有润滑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锻造压力机是对热态金属进行锻造的液压机或者机械压力机,广泛应用在10精密锻造,齿轮加工精密下料,电机加工,轴承加工等。锻造压力机主要是利用电动机转动,通过齿轮传至曲轴,再通过连杆驱动滑块沿导轨作上、下往复运动,对坯料进行成形加工的锻压机械。其中,曲轴是锻造压力机不可或缺的动力传动构件,曲轴在转动连接于机座上时,一般是通过两个支承体和衬套与曲轴转动连接,转动时,曲轴与衬套产生相对转动,然而转动的同时这不免产生较大的摩擦,尤其是这种热模锻大型压力机上,摩擦就更为严重。现有的压力机的曲轴连杆润滑一般采用浓油润滑的方式,其中普遍的就是油脂润滑,浓油润滑流动性差,内摩擦阻力大,在进油时,工作压力高,同时,当其从衬套的端面被挤出时不能被回收利用,造成油脂的较大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压力机曲轴与衬套之间的润滑为浓油润滑的方式,浓油润滑流动性差、内摩擦阻力大,在进油时工作压力高,而且当浓油在衬套端面被挤出时不容易收集、回收的问题,本申请设计一种压力机曲轴传动稀有润滑系统,其具体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4]一种压力机曲轴传动稀有润滑系统,曲轴靠近其两端的位置对应通过两个支承座和衬套转动设置于机座,曲轴对应两个支承座之间的位置转动连接有连杆,各支承座具有第一通油孔,衬套具有第二通油孔,第二通油孔和第一通油孔连通,各衬套在远离连杆的一端设有回油装置,连杆的两端面分别设有接油盒,各接油盒设置于连杆穿过曲轴的孔的下方,各回油装置通过各支承座设置的回油孔与对应的接油盒连通。
[0005]优选的,各支承座在靠近连杆的一端的圆周侧壁上设有环形第一甩油槽,第一甩油槽在支承座轴向方向的位置位于接油盒内。
[0006]优选的,各回油孔在远离连杆的一端与曲轴的中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各回油孔在靠近连杆的一端与曲轴的中轴线之间的距离。
[0007]优选的,各支承座在靠近连杆的端面设有磨损环,磨损环具有回油槽,回油槽通过设置于磨损环上的回油口与回油孔连通。
[0008]优选的,连杆连接于曲轴的连接头具有隔断槽,隔断槽将连杆的连接头分隔为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连杆对应隔断槽的底部设有集油槽,集油槽通过设置于连杆上的连通孔与接油盒连通。
[0009]优选的,第一通油孔和第二通油孔分别设置三个,其中两个第一通油孔沿衬套的轴向间隔设置于同一水平面内,另外一个第一通油孔沿衬套的周向与其中两个第一通油孔间隔设置,三个第一通油孔呈三角形设置,三个第二通油孔的位置与三个第一通油孔的位
置一一对应。
[0010]优选的,各衬套的内壁设有润滑油槽,润滑油槽通过第二通油孔与第一通油孔连通。
[0011]优选的,曲轴的一端还连接有传动轮,远离传动轮的回油装置包括:
[0012]挡油环,挡油环设置于曲轴;
[0013]第一挡油盘,第一挡油盘沿支承座一周设置于支承座的端面,挡油环的外圆周伸至第一挡油盘内,挡油环与第一挡油盘形成第一挡油腔。
[0014]优选的,靠近传动轮的回油装置包括:
[0015]隔环,隔环套设于衬套端面与传动轮之间的对应的曲轴的外围,隔环的圆周面设有第二甩油槽;
[0016]第二挡油盘,第二挡油盘沿支承座一周设置于支承座的端面,第二甩油槽沿支承座的轴向的位置位于第二挡油盘内,隔环与第二挡油盘形成第二挡油腔。
[0017]优选的,第一挡油盘与支承座贴合的表面、第二挡油盘与支承座贴合的表面分别设有环形槽,环形槽内设有O型密封圈。
[0018]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通油孔和第二通油孔将润滑油泵入衬套与曲轴之间,通过外部向通油孔内注入稀有润滑油,在曲轴与衬套之间实现润滑,同时,利用位于衬套端面的接油盒和回油装置将从衬套端面流出的润滑油回收,回收的润滑油还可以通过与压力机的油箱连通将润滑油回流至油箱再利用,大大减少了润滑油的浪费。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
[0020]图2为左支承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左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右支承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右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图1中II处的放大图;
[0025]图7为图1中I处的放大图;
[0026]图8为图1中III处的放大图。
[0027]图中,1、曲轴,2、左衬套,3、左支承座,4、连杆,5、第一通油孔,6、润滑油槽,7、右衬套,8、第二通油孔,9、右支承座,10、传动轮,11、回油孔,12、磨损环,13、接油盒,14、第一甩油槽,15、回油装置,1501、第一挡油盘,1502、挡油环,1503、第一挡油腔,1504、O型密封圈,1505、隔环,1506、第二甩油槽,1507、第二挡油腔,1508、第二挡油盘,16、回油槽,17、回油口,18、集油槽,19、连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阐述。
[0029]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
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0]如图1
‑
8所示,本申请为一种压力机曲轴传动稀有润滑系统,其中,曲轴1靠近其左右两端的位置对应通过两个支承座和衬套转动设置在机座上,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中的两个支承座命名为左支承座3和右支承座9,两个衬套称其为左衬套和右衬套7。曲轴1对应在左支承座3和右支承座9之间的位置处转动连接有连杆4,左支承座3和右支承座9分别具有第一通油孔5,左衬套2和右衬套7分别具有第二通油孔8,第二通油孔8和第一通油孔5连通,通过外部供油向第一通油孔5和第二通油孔8内注入稀有润滑油,例如40、50、70号润滑油,在稀有润滑的过程中,润滑油不免从衬套的端面流出,为了回收流出的润滑油,在左衬套2的左端面以及右衬套7的右端面分别设有回油装置15,该回油装置15能够将衬套端面流出的多余的润滑油收集。而在连杆4的左端面和连杆4的右端面分别设有接油盒13,各接油盒13均设置于连杆4穿过曲轴1的孔—连杆4孔的正下方,而左衬套2左端面的回油装置15通过左支承座3上设置的回油孔11与连杆4左端面上的接油盒13连通,右衬套7右端面的回油装置15通过右支承座9上设置的回油孔11与连杆4右端面上的接油盒13连通。
[0031]当轴套端面流出润滑油时,左衬套2左端流出的润滑油流入左衬套2左端面的回油装置15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力机曲轴传动稀有润滑系统,所述曲轴靠近其两端的位置对应通过两个支承座和衬套转动设置于机座,所述曲轴对应所述两个支承座之间的位置转动连接有连杆,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支承座具有第一通油孔,所述衬套具有第二通油孔,所述第二通油孔和所述第一通油孔连通,各所述衬套在远离所述连杆的一端设有回油装置,所述连杆的两端面分别设有接油盒,各所述接油盒设置于所述连杆穿过所述曲轴的孔的下方,各所述回油装置通过各所述支承座设置的回油孔与对应的所述接油盒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力机曲轴传动稀有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支承座在靠近所述连杆的一端的圆周侧壁上设有环形第一甩油槽,所述第一甩油槽在所述支承座轴向方向的位置位于所述接油盒内。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压力机曲轴传动稀有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回油孔在远离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曲轴的中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各所述回油孔在靠近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曲轴的中轴线之间的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压力机曲轴传动稀有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支承座在靠近所述连杆的端面设有磨损环,所述磨损环具有回油槽,所述回油槽通过设置于所述磨损环上的回油口与所述回油孔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力机曲轴传动稀有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连接于所述曲轴的连接头具有隔断槽,所述隔断槽将所述连杆的连接头分隔为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所述连杆对应所述隔断槽的底部设有集油槽,所述集油槽通过设置于所述连杆上的连通孔与所述接油盒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力机曲轴传动稀有润滑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建辉,洪卫华,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金辰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