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以及由至少两个联动卧式加工中心构成的单元的操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12205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25
在包含联动卧式加工中心的单元(Z)中,其中每个加工中心均有两个回转臂(19,20),以便操作和更换托盘(P)并可沿输送方向(27)将托盘运入和运离支承(16)。如果为每个卧式加工中心(H)至少分配一个错开的、多层托盘架(5)(与正面(1)的输送方向(27)相对),该托盘架内配备一条托盘通道(10),且允许至少一台带升降功能的托盘架操作机(4)沿横向于(27)的输送方向在至少托盘架(5)之间的区域内通行。少托盘架(5)之间的区域内通行。少托盘架(5)之间的区域内通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单元以及由至少两个联动卧式加工中心构成的单元的操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单元以及权利要求9前序部分所述的单元的操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带卧式Z轴(例如5轴加工中心)的加工中心适用于例如长达20m、宽达4m的超大托盘。每个托盘都安装在水平位置,例如支承上(装调位置)(装配毛坯件),并在加工一个或多个工件结束后拆除。在加工过程中,装配的托盘被夹紧在卧式加工中心内的近似垂直位置。加工结束后,释放托盘并借助回转臂到达水平位置并放置在支承上。拆下的托盘将占用大量空间。对于卧式加工中心的传统托盘站,在存储、装调和装载位置之间平移并排存放的托盘,需要占用大量空间。为显著缩减所需的安装面积,实践中常用的解决方案是将两托盘交替放置在支承上并交替进给到卧式加工中心。为在单元中实现尽可能高的加工量,需要使用大量托盘,而这些托盘不仅需要占用大量空间,还需经长距离被移入和移出存放位置。这就不适当地增加了对单元的空间需求,并例如由于运输路径长的因素而对加工量和利用率产生了负面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前序部分所述类型的单元及其操作方法,该单元的特点是,尽管优选大量托盘,但仍然缩减了空间需求、托盘运输无延时和基于单元的最佳利用率而产生的高加工量。
[0004]所述任务通过权利要求1的所述特征以及权利要求9所述特征的操作程序实现。
[0005]由于紧靠单元的各卧式加工中心分配了各自的多层托盘架,其中一层分配了一条往返于卧式加工中心前方支承的托盘流道,以及一个平行于往返支承的托盘输送方向的横向移动托盘架操作机。该操作机具有升降功能,可在单元的卧式加工中心的托盘架之间移动,能够将大量托盘以最短路径成组运进和运出,甚至能够以高于加工中心连续加工所需的托盘数量无延时运输。这可实现更高的加工量和最佳的单元利用率。
[0006]在该操作过程中,各托盘架不仅可用于储放例如在相应卧式加工中心附近已装配的托盘,还可用于每次运进和运出往返卧式加工中心支承的托盘。借助托盘架操作机,使得每个卧式加工中心能够在极小占用空间且无延时的情况下接收所需数量的托盘,且可以无碰撞的方式将从卧式加工中心取出的托盘以相同的路径运出。
[0007]单元中的卧式加工中心彼此平行,仅以至少为托盘架宽度的距离相继排列,且沿背离卧式加工中心的托盘架外侧专为托盘架操作机预留一条行驶通道,这是有利的。除卧式加工中心之间用于放置各托盘架的间隙外,单元中的卧式加工中心被紧密地相邻放置,托盘架之间以及从一边中心到另一边中心之间的路径由此均为最短距离,且单元的所需空间很小。
[0008]除托盘架外,还应至少在单元的一端配备一台托盘架操作机可接近的装调台。针对此情形,行驶通道还至少延伸至装调台前方。此时,装调台,优选辊道台可通过调节式闸门与行驶通道隔开。以最小力度轻轻将各托盘推到装调台上或从该装调台上将其取下。在此过程中,闸门提高了例如在装调台作业的人员的操作安全性。例如借助叉车操作装调台,例如装入空托盘或装备好的托盘或者交付或运出工件。
[0009]托盘架至少具有三层,其中作为带驱动辊的辊道的最底层构成了托盘通道,这是有利的。用于临时储放托盘的最顶层也可用作辊道,或带驱动辊,以快速移动相应托盘。
[0010]每个卧式加工中心前方的支承即是辊道台,其高度应与旁侧托盘架中的托盘通道相同,这是有利的。托盘架旁边的装调台可低于托盘架内的托盘通道,以便于工作人员在装调台上执行作业。
[0011]如果每个卧式加工中心仅配备一个托盘架,为方便临时储放其它托盘,该托盘架可建造为三层以上的层数(前提:具有升降功能的托盘架操作机须能够触及)。作为可替代方案,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为另一侧上与托盘货架输送方向相反的每个卧式加工中心再配备一个具有托盘通道的多层托盘架。针对单元的卧式加工中心的其他托盘架,一条沿单元走向的行驶通道可设计为至少包含一台带升降功能的托盘架操作机,这是有利的。该解决方案所需的占用空间仅比每个卧式加工中心只配备一个托盘架的空间略大。
[0012]在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该至少装配行驶驱动装置和升降驱动装置的托盘架操作机,就是位于行驶通道中、升降柱上、高度可调的辊道台。因而,托盘货架操作机可操作单元的所有托盘架和托盘架的所有层,也包括装调台。
[0013]闸门高度可调,其中可有利地在装调台背离闸门的一侧配备一个链接闸门操作的闭锁装置,尤其是光栅。如果例如借助叉车将装调台驶入穿过闭锁装置,且操作人员位于装调台区域内,则闸门将处于闭锁位置。仅当装调台区域内不再对人员或叉车构成任何危险时,闸门才会打开。
[0014]根据该操作方法,这或许是有利的:当叉车将相应的一个工件定位在装调台上放置的一个空托盘上或为清空托盘而从托盘上取走该工件。相反,如果由叉车沿行驶通道将搭载半加工工件的托盘运送至另一个卧式加工中心的其它托盘架进行后续加工,则或者由托盘架操作机在合适时间点将空托盘运至装调台上,或者借助叉车提供空托盘。
附图说明
[0015]下文借助于图纸介绍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包括:
[0016]图1示出带六个联动卧式加工中心的单元,透视图,
[0017]图2示出单元的角区域透视图,图1右侧,
[0018]图3示出将装载工件的托盘装入托盘架时,类似于图2的视图,
[0019]图4示出从托盘架上取下托盘时的一个工序,
[0020]图5示出将取下的托盘转运至卧式加工中心的过程,
[0021]图6示出在卧式加工中心内更换托盘的初始操作,
[0022]图7示出更换托盘的另一工序,
[0023]图8示出更换托盘的另一工序,
[0024]图9示出更换托盘的另一工序,
[0025]图10示出更换托盘的另一工序,
[0026]图11示出更换托盘的最终工序,
[0027]图12示出借助托盘架操作机取走更换过的托盘,
[0028]图13示出将更换后的托盘与加工工件一同转运至单元中的装调台上。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图1是由六个联动卧式加工中心H构成的单元Z的整体视图,例如用于切削加工飞机零件的各工件。图2至13显示了以图1最右侧卧式加工中心H的非限制性示例为例的连续操作阶段。正如该技术一如既往的表现,将大尺寸工件固定在托盘上并与托盘一同装入相应的卧式加工中心进行加工。托盘的最大尺寸可达4m宽和20m长。当在卧式加工中心操作托盘时以及在加工过程中,例如通过向托盘装调侧施加负压以将相应工件固定在托盘上。
[0030]在单元Z所显示的实施方式中,卧式加工中心H按行相继排列整齐,使得正面1面向下一个卧式加工中心的背面2,彼此间平行排列且间隙仅略大于至少一个托盘架5(为每个卧式加工中心H的一侧分配的)的宽度。托盘缓冲区及闸门的职能由各个托盘架承担。
[0031]在此处显示的单元Z的实施方式中,每个卧式加工中心仅配备一个托盘架5。依据未显示的替代方案,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单元(Z)至少包含两个联动卧式加工中心(H),尤其适用于飞机零件的切屑加工,每个的正面(1)分别有两个回转臂(19,20),用于操作和更换在其背侧(21)负载工件(9,9')的托盘(P),托盘可通过卧式加工中心(H)前方的支承(16)被运入和运离,其特征在于:给单元(Z)的每个卧式加工中心至少分配一个错开的、多层托盘架(5)(与正面(1)相对,沿平行于正面(1)的输送方向(27)与支承(16)相对),该托盘架的其中一层即沿输送方向(27)布设的一条托盘通道(10);相对于托盘架操作机(5),允许至少一台带升降功能的托盘架操作机(4)沿横向于(27)的输送方向在至少单元(Z)的卧式加工中心(H)的托盘架(5)之间的区域内通行。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元,其特征在于:单元(Z)中的卧式加工中心(H)彼此平行,以至少为托盘架(5)宽度的距离相继排列,且沿背离卧式加工中心(H)的托盘架(5)外侧专为托盘架操作机(4)预留一条行驶通道(3)。3.如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单元,其特征在于:除托盘架(5)外,优先为单元(Z)的至少一端装配一个允许托盘架操作机(4)通行的装调台(7),以便运入和运离工件(9,9');行驶通道(3)至少延伸至装调台(7)的前方;装调台(7)优先用作辊道台(28),并通过调节式闸门(6)与行驶通道(3)隔离开。4.如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单元,其特征在于:托盘架(5)至少具有三层(10,12,14),其中作为带驱动辊的辊道(11)的最底层构成托盘通道(10);上层(12,14)作为可能带驱动辊的辊道(13,15)。5.如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单元,其特征在于:位于卧式加工中心前方的支承(16)即辊道台(17);托盘架(5)内的托盘通道(10)和支承(16)处于同一高度,必要时,装调台(7)可低于托盘架(5)内的托盘通道(10)的高度。6.如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单元,其特征在于:针对各卧式加工中心(H),带托盘通道(10)的另一个多层托盘架(5)与卧式加工中心(H)另一侧上的托盘架(5)的输送方向(27)相反;针对其它托盘架(5),沿卧式加工中心(H)排走向的行驶通道(3)至少布放一台带升降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W
申请(专利权)人:巴维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