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遗传算法修正的多圈J2-Lambert转移轨道求解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12147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修正的多圈J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遗传算法修正的多圈J2‑
Lambert转移轨道求解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航天器轨道设计的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遗传算法修正的多圈J2‑
Lambert转移轨道求解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空间交会对接是航天任务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步骤,在载人登月,空间站建设,星际航行等任务中均有应用,空间交会对接中涉及到的一个关键技术就是Lambert变轨技术。具体来说,Lambert问题描述了“交会”过程,即航天器如何在预定的时间内,从空间中一点到达另外一个目标点。在确定航天器的引力场之后,只需知道航天器的初始速度即可推算出预定时间飞行后的到达点。该问题在航天动力学领域应用广泛,除了空间交会对接以及星际飞行之外,还有卫星拦截,弹道导弹拦截等等。
[0003]由于Lambert问题不存在解析解,因而Lambert问题的求解大多采用数值优化算法。当Lambert变轨时间较短时,Lambert转移轨道有且只有一条。但是当两点之间的变轨飞行时间很长时,满足约束条件的Lambert转移轨道的解并不唯一。若此时仍然采用单圈轨道设计,则转移轨道将呈现较大的偏心率,大大增加了Lambert交会任务所需的燃料消耗。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可采用多圈lambert转移轨道,将过长的转移时间消耗在多余的Lambert转移轨道圈数上,不以燃料消耗为代价。然而目前已有文献的多圈Lambert转移轨道设计没有考虑地球非球形摄动的影响,会增加航天器在预定飞行时间之后的落点偏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遗传算法修正的多圈J2‑
Lambert转移轨道求解方法,以弥补以往只设计单圈J2‑
Lambert转移轨道修正以及多圈无摄动Lambert转移轨道设计工作的不足,实现消除地球扁率对长周期变轨的影响,有利于空间交会对接任务的顺利实现的目的。
[0005]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基于遗传算法修正的多圈J2‑
Lambert转移轨道求解方法,包括:
[0007]步骤S1、获取初始参数,所述初始参数包括:初始位置矢量R
i
,目标位置矢量R
f
,和航天器从所述初始位置矢量R
i
到达所述目标位置矢量R
f
时的转移时间T。
[0008]步骤S2、根据所述初始参数,求解无J2摄动时,航天器从所述初始位置矢量R
i
经过所述转移时间T,到达所述目标位置矢量R
f
的多圈Lambert转移轨道。
[0009]步骤S3、建立J2摄动下的动力学方程,根据所述动力学方程结合所述多圈Lambert转移轨道得到因J2摄动对转移轨道的最终位置产生的偏差。
[0010]步骤S4、利用遗传算法修正所述多圈Lambert转移轨道,直至使得所述偏差达到最小值,输出最终的所述多圈Lambert转移轨道。
[0011]可选地,多圈Lambert转移轨道包括:初始速度矢量V
i
与末端速度矢量V
f

[0012]可选地,所述步骤S2包括:步骤S2.1、采用如下公式计算航天器的初
[0013]始地心距离r
i
与目标地心距离r
f

[0014]r
i
=||R
i
||,r
f
=||R
f
||
[0015]采用如下公式计算初始位置与目标位置的中心角Δθ:
[0016][0017]步骤S2.2、根据所述初始地心距离r
i
,所述目标地心距离r
f
和所述中心角Δθ计算所述多圈Lambert转移轨道的六要素参数。
[0018]步骤S2.3、根据六要素参数与多圈Lambert转移轨道位置和速度状态量之间的转换关系,转化得到初始速度矢量V
i
与末端速度矢量V
f

[0019]可选地,所述步骤S2.2包括:所述多圈Lambert转移轨道的六要素参数包括:半长轴a,偏心率e,轨道倾角i,升交点赤经Ω,初始位置的纬度幅角u
i
,目标位置的纬度幅角u
f
,初始位置的真近点角θ
i
和目标位置的真近点角θ
f

[0020]其中,所述半长轴a采用如下方式进行计算,将a0=(r
i
+r
f
)/2作为初值代入牛顿迭代法中计算所述多圈Lambert转移轨道的半长轴a。
[0021]所述偏心率e采用如下公式计算:
[0022][0023][0024][0025]α=π+sign(Δt
m

T)(α
*

π)
[0026]β=sign(sinΔθ)β
*
[0027][0028][0029][0030][0031]式中,μ=GM=3.986*10
14
[m3/s2],其中G是万有引力常数G=6.670*10

11
[m3/(kg.s2)];M是地球质量M=5.976*10
24
[kg]。
[0032]采用如下公式计算所述真近点角θ
i
和目标位置的真近点角θ
f

[0033][0034][0035][0036][0037]采用如下公式计算所述轨道倾角i:
[0038][0039][0040]q=sign(π

Δθ)
[0041]式中,q
xi
表示轨道法线矢量在地心惯性坐标系中的x轴分量,q
yi
表示轨道法线矢量在地心惯性坐标系中的y轴分量;q
zi
表示轨道法线矢量在地心惯性坐标系中的z轴分量,q表示轨道的法线矢量,q表示运动方向,若Δθ<π,q=+1,否则q=

1。
[0042]采用如下公式计算所述升交点赤经Ω:
[0043][0044]采用如下公式计算所述初始位置的纬度幅角u
i
和目标位置的纬度幅角u
f
[0045][0046][0047][0048][0049]{R
f
}
n
=[{R
f
}
nx {R
f
}
ny {R
f
}
nz
]T
=L
ni
R
f
[0050]转移轨道的近地点辐角ω:ω=u
i

θ
i
=u
f

θ
f

[0051]式中,{R<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遗传算法修正的多圈J2‑
Lambert转移轨道求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获取初始参数,所述初始参数包括:初始位置矢量R
i
,目标位置矢量R
f
,和航天器从所述初始位置矢量R
i
到达所述目标位置矢量R
f
时的转移时间T;步骤S2、根据所述初始参数,求解无J2摄动时,航天器从所述初始位置矢量R
i
经过所述转移时间T,到达所述目标位置矢量R
f
的多圈Lambert转移轨道;步骤S3、建立J2摄动下的动力学方程,根据所述动力学方程结合所述多圈Lambert转移轨道得到因J2摄动对转移轨道的最终位置产生的偏差;步骤S4、利用遗传算法修正所述多圈Lambert转移轨道,直至使得所述偏差达到最小值,输出最终的所述多圈Lambert转移轨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遗传算法修正的多圈J2‑
Lambert转移轨道求解方法,其特征在于,多圈Lambert转移轨道包括:初始速度矢量V
i
与末端速度矢量V
f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遗传算法修正的多圈J2‑
Lambert转移轨道求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步骤S2.1、采用如下公式计算航天器的初始地心距离r
i
与目标地心距离r
f
:r
i
=||R
i
||,r
f
=||R
f
||采用如下公式计算初始位置与目标位置的中心角Δθ:步骤S2.2、根据所述初始地心距离r
i
,所述目标地心距离r
f
和所述中心角Δθ计算所述多圈Lambert转移轨道的六要素参数;步骤S2.3、根据六要素参数与多圈Lambert转移轨道位置和速度状态量之间的转换关系,转化得到初始速度矢量V
i
与末端速度矢量V
f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遗传算法修正的多圈J2‑
Lambert转移轨道求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2包括:所述多圈Lambert转移轨道的六要素参数包括:半长轴a,偏心率e,轨道倾角i,升交点赤经Ω,初始位置的纬度幅角u
i
,目标位置的纬度幅角u
f
,初始位置的真近点角θ
i
和目标位置的真近点角θ
f
:其中,所述半长轴a采用如下方式进行计算,将a0=(r
i
+r
f
)/2作为初值代入牛顿迭代法中计算所述多圈Lambert转移轨道的半长轴a;所述偏心率e采用如下公式计算:所述偏心率e采用如下公式计算:所述偏心率e采用如下公式计算:α=π+sign(Δt
m

T)(α
*

π)β=sign(sinΔθ)β
*
式中,μ=GM=3.986*10
14
[m3/s2],其中G是万有引力常数G=6.670*10

11
[m3/(kg.s2)];M是地球质量M=5.976*10
24
[kg];采用如下公式计算所述真近点角θ
i
和目标位置的真近点角θ
f
::::采用如下公式计算所述轨道倾角i:采用如下公式计算所述轨道倾角i:q=sign(π

Δθ)式中,q
xi
表示轨道法线矢量在地心惯性坐标系中的x轴分量,q
yi
表示轨道法线矢量在地心惯性坐标系中的y轴分量;q
zi
表示轨道法线矢量在地心惯性坐标系中的z轴分量,q表示轨道的法线矢量,q表示运动方向,若Δθ&lt;π,q=+1,否则q=

1;采用如下公式计算所述升交点赤经Ω:采用如下公式计算所述初始位置的纬度幅角u
i
和目标位置的纬度幅角u
f
{R
i
}
n
=[{R
i
}
nx {R
i
}
ny {R
i
}
nz
]
T
=L
ni
R
i
;;{R
f
}
n
=[{R
f
}
nx {R
f
}
ny {R
f
}
nz
]
T
=L
ni
R
f
转移轨道的近地点辐角ω:ω=u
i

θ
i
=u
f

θ
f
式中,{R
i
}
n
表示初始位置矢量在地心节点坐标系中的表达式,{R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晓孙俊宋婷张宪亮宁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