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子抄专利>正文

一种含天然植物活性成分的染发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11855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天然植物活性成分的染发剂及其制备方法,使用原花青素为染色成分,生产过程中未添加对苯二胺及其衍生物等对人体有潜在致癌危险的助剂,提升了染发剂对人体的亲和性。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原花青素和酚酸类化合物在加热下产生的花青素对头发进行染色,酚酸类化合物于花青素发生酰基化反应,一方面使花青素的稳定性和耐水性得到提升;另一方面也避免了抗坏血酸诱导产生的花青素热降解。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花青素和头发表面蛋白质通过共色作用结合,相比于通过物理方式附着于发丝达到染发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具备更加优良的耐洗性,能够长久保护染发后头发的美感。护染发后头发的美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天然植物活性成分的染发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妆品的制备
,尤其涉及一种含天然植物活性成分的染发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染发剂是一种发用产品,可以为头发染色并增加美感。染发剂原料中普遍含有对苯二胺或其衍生物,对苯二胺是染发剂中一种常用的着色剂,和头发中的角蛋白有强亲和力,能够帮助染色物质附着于发丝表面。然而对苯二胺在3类致癌物清单中,对人体具备一定致癌风险;同时由于对苯二胺为小分子有机物,在染发过程中容易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人体,对人体造成刺激,严重的将引起发炎,危害人体健康。综合上述原因,染发剂制备领域一直在探索在生产中少加或不加对苯二胺以减少上述不良影响的产生。出于此种目的,开发含天然植物活性成分的染发剂越来越得到染发剂行业的关注。
[0003]专利CN 110638669 A公开了一种石墨烯染发剂的制备方法及石墨烯染发剂,该专利使用原花青素和改性石墨烯协同地发挥染色作用以减小对头发的损伤;但是染发剂中使用了聚乙烯吡咯烷酮以提高固色成膜能力,聚乙烯吡咯烷酮具有致癌性,使用不当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0004]专利CN 105193639 A提供了一种植物染发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使用了刺梨原花青素、蓝莓原花青素作为染发剂成分,未添加对苯二胺、间苯二酚、双氧水,从而增加了染发剂的安全性;然而该专利技术染色成分主要以物理吸附方式附着于头发,而原花青素水溶性较好,经水洗涤后容易褪色,影响染发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1)提供一种含天然植物活性成分的染发剂,不含有对苯二胺及其衍生物,降低对人体的潜在伤害;(2)以原花青素为染色成分并解决原花青素在保存过程中氧化的技术问题;(3)解决原花青素在染发过程中因抗坏血酸诱导产生的热降解而产生的染发效果下降的技术问题。
[0006]专利技术人观察到,原花青素是一种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天然植物活性成分,原花青素在酸性物质存在下经加热可产生花青素;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天然色素,广泛用于食品着色、染料、医药、化妆品等领域。花青素在酸性环境下能够呈现出棕红色的色泽,有作为染发剂应用的基础;同时花青素是一种天然植物活性成分,与对苯二胺相比对人体副作用小。现有技术中已有将原花青素作为染发剂成分的应用,但是专利技术人发现,由于原花青素具备较高的反应活性,容易参加各种副反应,因此对保存条件的要求较为严格,将原花青素直接应用于染发中时,容易出现染发过程中染色不均、色度下降等问题,影响了原花青素在染发剂中的应用。
[0007]专利技术人发现,在原花青素产生花青素的过程中,花青素的稳定性是保持染发的发色均一性和色泽的关键。为了增加花青素的稳定性,同时在染发过程中为原花青素产生花
青素创造酸性环境,专利技术人采用3

甲氧基
‑4‑
羟基肉桂酸、没食子酸、迷迭香酸三种酚酸类化合物作为助染剂的主要成分。当原花青素在酸性介质下产生花青素后,酚酸类化合物与花青素发生酚酸酰基化反应,花青素得到酰化,酰化反应后酰基可以构成空间位阻以抑制水分子对花青素分子的亲核进攻,3

甲氧基
‑4‑
羟基肉桂酸酰基化引入的羟基肉桂基会发生异构化反应形成更紧凑的共平面配合物,从而抑制了吡啶环的水合作用;其次酰基化的花青素分子内部发生共色作用,酰基与苷元通过共价连接在同一个糖残基,苷元作为花青素的生色团能够在染发过程中为头发染色;由于水分子的亲核进攻减弱及花青素分子内的共色作用,花青素的疏水性和稳定性得到提升,有利于染发的顺利进行。
[0008]花青素染色过程中除了分子内的共色作用,与蛋白质也能通过共色作用结合并使头发染色,相比于通过物理方式附着于发丝达到染发效果,本专利技术染发剂染色后的耐洗性更加优良。专利技术人在助染剂中加入3

甲氧基
‑4‑
羟基肉桂酸、没食子酸、迷迭香酸,在花青素与角蛋白发生共色作用而结合的过程中还能发挥增色的作用;3

甲氧基
‑4‑
羟基肉桂酸中的双键能够提供额外的电子位移,同时其分子内部的甲氧基易于给电子,由于增色效应使得染发后的色彩更加饱满;没食子酸、花青素与黄原胶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结合形成的三元配合物能够提升花青素的稳定性并保护花青素中的类黄酮单元。
[0009]一种含天然植物活性成分的染发剂,由染色剂和助染剂组成;所述染色剂和助染剂分别独立封装,在染发时配合使用;所述染色剂中染色天然植物活性成分为原花青素或原花青素

卵清蛋白复合物;所述助染剂中含有可与花青素发生酰基化反应的酚酸类化合物。
[0010]优选的,所述染色剂的制备方法为:将染色天然植物活性成分和磷酸盐缓冲液混合均匀制成染色复合液;将染色复合液与甘油、羧甲基纤维素混合均匀,得到所述染色剂。
[001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染色剂的制备方法为:以重量份计,将3.5~22份染色天然植物活性成分和80~100份磷酸盐缓冲液混合均匀制成染色复合液;将83.5~122份染色复合液与2~4份甘油、3~6份羧甲基纤维素混合均匀,得到所述染色剂;所述染色天然植物活性成分为原花青素。
[0012]所述助染剂的制备方法为:将水与3

甲氧基
‑4‑
羟基肉桂酸、没食子酸、迷迭香酸、硫酸亚铁、抗坏血酸混合,得到助染剂。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助染剂的制备方法为:以重量份计,将15~25份水与0.15~0.45份3

甲氧基
‑4‑
羟基肉桂酸、0.15~0.3份没食子酸、0.2~0.4份迷迭香酸、0.2~0.5份硫酸亚铁、0.05~0.25份抗坏血酸混合,得到所述助染剂。
[0013]更优选的,所述助染剂的制备方法为:以重量份计,将15~25份水与0.15~0.45份3

甲氧基
‑4‑
羟基肉桂酸、0.15~0.3份没食子酸、0.2~0.4份迷迭香酸、0.2~0.5份硫酸亚铁、0.05~0.25份抗坏血酸、0.5~1.5份黄原胶混合,得到所述助染剂。
[0014]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专利技术人发现,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为染发剂中原花青素的保存创造有利条件;但是专利技术人发现在染发过程中偶尔会出现染色程度不均一的现象,部分头发色度下降,影响美观。为此专利技术人研究并发现,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在于抗坏血酸诱导的花青素热降解,花青素与抗坏血酸之间发生缩合反应或抗坏血酸氧化形成过氧化物导致了花青素的降解。在染发的加热条件下,原花青素在助染剂中的酸性介质氛围中产生花青素;花青素本应与上述三种酚酸类化合物发生酰基化反应并通过共色作用与发丝表面的蛋白质结合为头发染上颜色,但是由于抗坏血酸在加热条件下能够诱导花青素的降解,使
花青素在发生共色反应前已提前分解,造成染色的不均匀。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专利技术人使用卵清蛋白与花青素结合,卵清蛋白分散于水后发生胶凝作用,与花青素通过氢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天然植物活性成分的染发剂,其特征在于:由染色剂和助染剂组成;所述染色剂和助染剂分别独立封装,在染发时配合使用;所述染色剂中染色天然植物活性成分为原花青素或原花青素

卵清蛋白复合物;所述助染剂中含有可与花青素发生酰基化反应的酚酸类化合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天然植物活性成分的染发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染色剂的制备方法为:将染色天然植物活性成分和磷酸盐缓冲液混合均匀制成染色复合液;将染色复合液与甘油、羧甲基纤维素混合均匀,得到所述染色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天然植物活性成分的染发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染色剂的制备方法为:以重量份计,将3.5~22份染色天然植物活性成分和80~100份磷酸盐缓冲液混合均匀制成染色复合液;将83.5~122份染色复合液与2~4份甘油、3~6份羧甲基纤维素混合均匀,得到所述染色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天然植物活性成分的染发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染色剂的制备方法为:通过加热将卵清蛋白溶于磷酸盐缓冲液,经离心除杂后冷却至常温,得到卵清蛋白分散液;将原花青素加入卵清蛋白分散液,经超声处理,得到染色复合液;将染色复合液与甘油、羧甲基纤维素混合均匀,得到所述染色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天然植物活性成分的染发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染色剂的制备方法为:以重量份计,通过加热将10~15份卵清蛋白溶于80~100份磷酸盐缓冲液,经离心除杂后冷却至常温,得到卵清蛋白分散液;将3.5~7份原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子抄金秀云
申请(专利权)人:刘子抄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