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叶七味的制茶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1850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叶七味的制茶工艺,涉及制茶领域,其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茶叶采摘:采摘老茶树上具有一芽二叶部位的嫩片作为茶叶嫩叶;步骤二:茶叶分选:对茶叶中残叶、虫蛀叶和脏叶进行去除;步骤三:摊青:将茶叶放置在通风、干燥、阴凉处,在萎凋槽上铺开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叶七味的制茶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制茶
,尤其涉及一种一叶七味的制茶工艺。

技术介绍

[0002]茶叶,俗称茶,一般指茶树的叶子和芽,茶叶作为前景最被看好的软饮料,有着丰富的滋味成分,富含茶氨酸、茶多酚、茶多糖、生物碱、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多种生化成分,是决定茶叶特性的物质基础,是茶叶感官属性的具体表现。茶叶中风味品质成分,主要包括氨基酸、糖类、脂肪酸、维生素类、叶绿素、胡萝卜素、茶色素、茶多酚、茶多糖类、咖啡碱等滋味成分和香气成分。茶叶的风味是滋味和香味的综合作用,滋味主要是刺激性涩味、苦味、鲜爽及甜味。
[0003]茶叶中含有18%

36%多酚类物质,儿茶素类化合物是茶叶中的主要功能成分,也是茶多酚中的最主要的成分,儿茶素占茶叶干质量的12%

24%,各类茶叶中儿茶素占茶多酚中总量的15%

80%。
[0004]茶叶中含有20多种氨基酸,其氨基酸的组成、含量及其降解产物和转化产物以及这些组分间的含量变化将直接影响茶叶的香气和滋味。
[0005]鲜叶中固有的化学成分是是固定的,但其影响滋味、气味、及风味的各种化学成分在加工时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中,但是目前的制茶加工中一种茶叶只能加工出一种风味,缺乏同一组茶叶具有多种风味,因此需要一种一叶七味的制茶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目前的制茶加工中一种茶叶只能加工出一种风味,缺乏同一组茶叶具有多种风味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一叶七味的制茶工艺。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一叶七味的制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9]步骤一:茶叶采摘:采摘老茶树上具有一芽二叶部位的嫩片作为茶叶嫩叶;
[0010]步骤二:茶叶分选:对茶叶中残叶、虫蛀叶和脏叶进行去除;
[0011]步骤三:摊青:将茶叶放置在通风、干燥、阴凉处,在萎凋槽上铺开1

2厘米厚,自然摊放7

8小时,使得茶叶中水分降低10

15%;
[0012]步骤四:摇青:茶叶按每份3斤重放置在金竹编织竹篾上,用手将茶叶抓起至头部高度从空中自由掉落匀撒至竹篾上,去除青叶的异味,利用手部摩擦力、茶叶间摩擦力、掉落撞击力以破坏叶面边沿、表层细胞,多酚类化合物局部酶促氧化作用,促使芳香类物质的形成,诱发兰花香气释放,该摇青动作重复动作至茶叶摇匀,同时重复至能闻到青味慢慢消失,清淡的兰花香气逐渐释放为止,总共进行9

10次,历时10小时;
[0013]步骤五:杀青:依次进行六道杀青;
[0014]步骤六:初烘:将杀青后的茶叶放入到金竹编织的竹篓,手动顺时针、逆时针摇动金竹篓内的茶叶,使其在篓中不断翻滚避免局部受热过度,翻炒时间为20min,自然摊凉1

2h;
[0015]步骤七:揉捻:将初烘摊凉后的茶叶于簸箕上轻轻揉捻10

15min,直到茶叶形成成圆状;
[0016]步骤八:包揉:将揉捻后的茶叶纱布包裹,并在日光下进行暴晒,暴晒时间为60min;
[0017]步骤九:做型:将日晒后茶叶趁热做型,捻揉成直线形状;
[0018]步骤十:烘焙:将做型后的茶叶放置在金竹编织竹篓上摊成3

4cm厚薄层,进行两道烘焙;
[0019]步骤十一:提香:将烘焙后的茶叶放置在铁锅中,温火95度翻炒提香5

8min。
[0020]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包括:
[0021]在采摘时,至少要保证采摘当天之前至少要有一天的晴天,并且在采摘当天早上要没有露水,采摘时间为上午九点到十一点半之间。
[0022]一道杀青:将铁锅用炭火温火烧至180

200度后将茶叶放入锅中,青叶下锅后焖炒,待叶温上升至烫手,开始抛炒,采取多焖少抛,炒匀炒适的原则,炒2分钟左右,待叶子柔软粘手,即可趁热起锅揉捻,揉捻至叶子成条,当茶汁外溢进行复炒,复炒时锅温180℃左右,将初揉叶在锅内迅速翻炒,炒至烫手时(约10~20秒)起锅,进行复揉,揉至条索紧结为度,炒揉结束含水量约为50%~55%,再将茶叶捞出并摊至表面变凉。
[0023]二道杀青:将一道杀青摊凉后的茶叶于一道杀青锅中焖热1min,通过手部加压状态下捻揉5

6min,揉成一长条并出水,打散后放入70

80度锅中翻炒4

6分钟,出掉茶叶10

15%水分。
[0024]三道杀青:将二道杀青后捞出的茶叶立即打散、无压下自然揉捻10min,自然渥堆成谷堆状首次初步发酵30

40分钟;
[0025]四道杀青:将成堆的茶叶打散放入60

70度锅中翻炒5

6分钟,轻压揉捻10min,捞出摊凉20

30分钟,出掉茶叶10%

15%水分,然后将茶叶自然渥堆20

30分钟,自然低温发酵,经过反复捻揉、渥堆,促使熟普风味形成。
[0026]7、五道杀青:将四道渥堆后的茶叶打散,加压揉捻5min,后放入50

60度锅中翻炒3

5分钟,起锅,于竹篾上渥堆20

30分钟;
[0027]六道杀青:将五道杀青渥堆后的茶叶,打散、轻压揉捻5min后放入40

50度锅中翻炒3

5分钟,捞出,自然成堆发酵4

5h;
[0028]一道烘焙温度110

120度,烘焙时间为10min,二道烘焙温度90

100度,烘焙时间为10min。
[0029]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30]本专利技术中,在对茶叶进行加工时,反复揉捻翻炒、反复杀青,利用由高温到低温、反复揉捻翻炒至茶叶完全干燥,能提升茶叶可溶性糖、氨基酸含量,提升茶黄素和茶红素,同时降低咖啡碱、儿茶素含量,使其氨/酚比发生改变,提高茶的口感,且越陈越好喝,解决一般茶叶陈茶变味,不能存放数年的问题,在冲泡时能够冲泡7次得到7种不同口味供人们品尝。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一叶七味的制茶工艺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0033]实施例一
[0034]第一步,在采摘时,至少要保证采摘当天之前至少要有一天的晴天,并且在采摘当天早上要没有露水,采摘时间为上午九点到十一点半之间,采摘老茶树上具有一芽二叶部位的嫩片作为茶叶嫩叶;
[0035]第二步,对茶叶中残叶、虫蛀叶和脏叶进行去除;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叶七味的制茶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茶叶采摘:采摘老茶树上具有一芽二叶部位的嫩片作为茶叶嫩叶;步骤二:茶叶分选:对茶叶中残叶、虫蛀叶和脏叶进行去除;步骤三:摊青:将茶叶放置在通风、干燥、阴凉处,在萎凋槽上铺开1

2厘米厚,自然摊放7

8小时,使得茶叶中水分降低10

15%;步骤四:摇青:茶叶按每份3斤重放置在金竹编织竹篾上,用手将茶叶抓起至头部高度从空中自由掉落匀撒至竹篾上,去除青叶的异味,利用手部摩擦力、茶叶间摩擦力、掉落撞击力以破坏叶面边沿、表层细胞,多酚类化合物局部酶促氧化作用,促使芳香类物质的形成,诱发兰花香气释放,该摇青动作重复动作至茶叶摇匀,同时重复至能闻到青味慢慢消失,清淡的兰花香气逐渐释放为止,总共进行9

10次,历时10小时;步骤五:杀青:依次进行六道杀青;步骤六:初烘:将杀青后的茶叶放入到金竹编织的竹篓,手动顺时针、逆时针摇动金竹篓内的茶叶,使其在篓中不断翻滚避免局部受热过度,翻炒时间为20min,自然摊凉1

2h;步骤七:揉捻:将初烘摊凉后的茶叶于簸箕上轻轻揉捻10

15min,直到茶叶形成成圆状;步骤八:包揉:将揉捻后的茶叶纱布包裹,并在日光下进行暴晒,暴晒时间为60min;步骤九:做型:将日晒后茶叶趁热做型,捻揉成直线形状;步骤十:烘焙:将做型后的茶叶放置在金竹编织竹篓上摊成3

4cm厚薄层,进行两道烘焙;步骤十一:提香:将烘焙后的茶叶放置在铁锅中,温火95度翻炒提香5

8min。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叶七味的制茶工艺,其特征在于,在采摘时,至少要保证采摘当天之前至少要有一天的晴天,并且在采摘当天早上要没有露水,采摘时间为上午九点到十一点半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叶七味的制茶工艺,其特征在于,一道杀青:将铁锅用炭火温火烧至180

200度后将茶叶放入锅中,青叶下锅后焖炒,待叶温上升至烫手,开始抛炒,采取多焖少抛,炒匀炒适的原则,炒2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炳珍黄磊黄尹浩刘为
申请(专利权)人:恩施市紫竹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