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叉屋梁支撑加固模板体系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118362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交叉屋梁支撑加固模板体系,包括支撑体系,支撑体系包括可调节支撑杆,可调节支撑杆包括底座、固定杆、调节杆和凹槽顶托件,调节杆下端一体设有螺纹套,调节杆顶部设有旋转轴件,凹槽顶托件一体设有旋转轴件上,固定杆下部设有横竖插装件,固定杆之间安装有加固杆,凹槽顶托件上顶装有主骨杆,主骨杆上铺设有次骨杆,次骨杆上设有侧模竖楞,次骨杆上铺设胶合底模板,侧模竖楞贴设有侧模板,侧模板上设有通孔,通孔内安装有贯穿杆,贯穿杆外套设有内支撑套管,贯穿杆上设有锁紧盘,锁紧盘外设有锁紧螺栓。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快速拆分、运输安装方便、支撑基础定位性高、可调节方向高度、稳固性高、避免造成损坏及重复使用性较好的特点。较好的特点。较好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交叉屋梁支撑加固模板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交叉屋梁支撑加固模板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古代,屋梁,也叫大梁(即横梁),是架于木头圆柱上的一根最主要的木头,以形成屋脊,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中骨架的主件之一。常用松木、榆木或杉木制成。
[0003]目前屋梁均由混凝土浇筑,然而现有技术都是采用一体化的槽型钢模板,采用该方式制作交叉屋梁时,模板结构较为复杂,钢材制作成本较高,而且不可分拆,自重大,运输和安装时劳动强度大。在实际的使用中,槽型钢模板需要稳定性较高的支撑体系,支撑体系的结构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稳定牢固及制作标准性成为混凝土梁浇筑施工过程中的难点。此外,现在该类槽型钢模板加固体系是采用对拉螺栓穿过模板上的孔并固定,实现加固,这种加固方法对模板破坏程度大,对二次利用产生较大影响,不利于重复循环使用,不符合当今节能环保的主题,因此有必要予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交叉屋梁支撑加固模板体系及其施工方法,具有可快速拆分、运输安装方便、支撑基础定位性高、可调节达到所需一致方向高度、稳固性高、避免加固体系对模板造成损坏及重复使用性较好的特点。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交叉屋梁支撑加固模板体系,包括支撑体系,所述支撑体系包括可调节支撑杆,所述可调节支撑杆包括底座、固定杆、调节杆和凹槽顶托件,所述调节杆的下端一体设置有螺纹套,所述固定杆的端部设置有螺纹I,所述螺纹套与螺纹I螺接配合安装,所述调节杆的顶部设置有旋转轴件,所述凹槽顶托件一体设置有旋转轴件上,所述固定杆的下部设置有横竖插装件,所述固定杆之间利用横竖插装件安装有加固杆,所述凹槽顶托件上顶装有若干主骨杆,所述主骨杆上铺设有次骨杆,所述次骨杆上设置有侧模竖楞,所述次骨杆上铺设有胶合底模板,所述侧模竖楞贴设置有侧模板,所述侧模板的底部与胶合底模板紧密连接,所述侧模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安装有贯穿杆,所述贯穿杆外套设有内支撑套管,所述内支撑套管的两端分别抵接在侧模板上,所述贯穿杆两端设置有螺纹II,所述贯穿杆上设置有锁紧盘,所述锁紧盘外设置有锁紧螺栓。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螺纹套的表面呈上小下大形状,所述螺纹套的表面设置有内凹条。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旋转轴件包括旋转轴承和旋转轴,所述旋转轴可旋转设置在旋转轴承内。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槽顶托件与主骨杆呈间隙配合安装,所述凹槽顶托件与主骨杆之间分别在底部、侧部设置有垫木片。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侧模板的安装形状呈十字交叉型。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侧模板顶部盖装有胶合水平板。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一种交叉屋梁支撑加固模板体系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0012]步骤1:施工放样:在柱上及墙上定出屋梁的中心线及屋梁底标高,确定支撑体系所支设的各点位置进行放线,并深化设计主骨杆、次骨杆、胶合底模板和侧模板的钉装位置,根据楼板混凝土重量与施工荷载的大小进行设定,并要考虑施工通道;
[0013]步骤2:搭设可调节支撑体系:根据所确定的支撑体系所支设的位置,搭设各个可调节支撑杆,利用螺纹套将调节杆安装在固定杆上,保持竖立待调节状态;
[0014]步骤3:安装加固杆:利用固定杆下部的横竖插装件,在可调节支撑杆之间横竖方向安装加固杆,加固杆的安装采用过盈配合安装,使得整个支撑体系达到整体稳固;
[0015]步骤4:铺设主骨杆、次骨杆:根据主骨杆的方向,利用旋转轴件旋转调节凹槽顶托件的方向,使得主骨杆置入凹槽顶托件上,并在间隙处放置垫木片,然后将各个次骨杆放置在主骨杆上,在其交叉点处进行钉装,中间尽量少钉,然后通过水平仪弹出次骨杆所需水平线,按水平线旋转操作螺纹套,进行微调节,使得次骨杆与水平线相齐,最后再次骨杆上设置侧模竖楞,侧模竖楞上设置横杆和竖板,竖板间距不应大于800mm,与次骨杆的对接处紧密安装;
[0016]步骤5:钉装胶合底模板:先在次骨杆上划线置放位置,然后将胶合底模板钉装,预留胶合底模板与侧模竖楞的间隙;
[0017]步骤6:固定安装侧模板:根据胶合底模板与侧模竖楞的间隙,在其间隙处卡装放置侧模板,侧模板与侧模竖楞贴呈竖立状态;
[0018]步骤7:设置加固体系:由于侧模板上开设通孔,先利用内支撑套管放置在侧模板之间,然后通过贯穿杆穿设通孔至内支撑套管内并到达另一端,贯穿杆两端安装锁紧盘,贯穿杆在锁紧盘外位置安装锁紧螺栓,锁紧侧模板,最后进行板缝嵌补胶水,带硬化后表面涂覆脱模剂;
[0019]步骤8:预埋钢筋水电:将钢筋水电材料放置在该屋梁模板内,并绑扎钢筋;
[0020]步骤9:混凝土浇筑:采用搅拌机直接搅拌输送至屋侧模板之间,在其缺口处填充临时挡板,形成浇筑槽;
[0021]步骤10:养护拆模:侧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屋梁模板而受损后,方可拆除,一般夏季不少于24h,其他季节不得少于36h,在此期间每12小时进行浇水养护,到36h后,松开锁紧螺栓,拆除贯穿杆,再拆除侧模竖楞、胶合底模板和侧模板,然后依次拆除主骨杆、次骨杆及支撑体系,最后收纳运输各个工具材料。
[0022]采用上述结构后,本专利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的施工科学合理,施工工艺简单,通过可调节支撑杆,利用螺纹套的设置,能够使调节杆与固定杆之间达到微调节,具有可快速拆分的特点,运输安装方便;通过旋转轴件,能够调节凹槽顶托件的方向,保证主骨杆的方向一致性,灵活调节性较高;在固定杆上设置横竖插装件,在横竖插装件上插装加固杆,形成稳固性较强的整体支撑系统,支撑基础定位性高;通过内支撑套管的设置,内支撑套管的两端分别抵接在侧模板上,在拧紧锁紧螺栓时,有效防止侧模板夹的过紧,保证侧模板垂直度,锁紧盘能够很好地保护及锁紧侧模板,并通过锁紧螺栓锁紧,浇入
混凝土后防止侧模板向外扩张,加固效果较佳,避免加固体系对侧模板造成损坏,重复使用性较好。
附图说明
[002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可调节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加固体系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施工方法的工艺框架图;
[0028]图中:10、可调节支撑杆;11、底座;12、固定杆;13、调节杆;14、凹槽顶托件;15、螺纹套;151、内凹条;16、螺纹I;17、旋转轴件;171、旋转轴承;172、旋转轴;18、横竖插装件;19、加固杆;20、主骨杆;21、次骨杆;22、侧模竖楞;221、横杆;222、竖板;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叉屋梁支撑加固模板体系,包括支撑体系,所述支撑体系包括可调节支撑杆,所述可调节支撑杆包括底座、固定杆、调节杆和凹槽顶托件,所述调节杆的下端一体设置有螺纹套,所述固定杆的端部设置有螺纹I,所述螺纹套与螺纹I螺接配合安装,所述调节杆的顶部设置有旋转轴件,所述凹槽顶托件一体设置有旋转轴件上,所述固定杆的下部设置有横竖插装件,所述固定杆之间利用横竖插装件安装有加固杆,所述凹槽顶托件上顶装有若干主骨杆,所述主骨杆上铺设有次骨杆,所述次骨杆上设置有侧模竖楞,所述次骨杆上铺设有胶合底模板,所述侧模竖楞贴设置有侧模板,所述侧模板的底部与胶合底模板紧密连接,所述侧模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安装有贯穿杆,所述贯穿杆外套设有内支撑套管,所述内支撑套管的两端分别抵接在侧模板上,所述贯穿杆两端设置有螺纹II,所述贯穿杆上设置有锁紧盘,所述锁紧盘外设置有锁紧螺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叉屋梁支撑加固模板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套的表面呈上小下大形状,所述螺纹套的表面设置有内凹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叉屋梁支撑加固模板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件包括旋转轴承和旋转轴,所述旋转轴可旋转设置在旋转轴承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叉屋梁支撑加固模板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顶托件与主骨杆呈间隙配合安装,所述凹槽顶托件与主骨杆之间分别在底部、侧部设置有垫木片。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叉屋梁支撑加固模板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模板的安装形状呈十字交叉型。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叉屋梁支撑加固模板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模板顶部盖装有胶合水平板。7.一种交叉屋梁支撑加固模板体系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1:施工放样:在柱上及墙上定出屋梁的中心线及屋梁底标高,确定支撑体系所支设的各点位置进行放线,并深化设计主骨杆、次骨杆、胶合底模板和侧模板的钉装位置,根据楼板混凝土重量与施工荷载的大小进行设定,并要考虑施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旭甫章元陈恩伟朱君清赵洪春
申请(专利权)人:温岭市宏晟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