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1731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关于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端子及形成于绝缘本体上的扣持元件,所述扣持元件包括分别于所述绝缘本体前端面向后倾斜延伸形成的第一、第二受力臂、设于第一、第二受力臂上的扣持块、与第一、第二受力臂相连的按压部及自按压部底侧倾斜延伸形成位于第一、第二受力臂之间的中间受力臂,其中,所述中间受力臂包括作动部及其向下弯折设计形成一下沉的弹力部,所述弹力部低于两侧第一、第二受力臂,该设计可以很好的保护中间受力臂不受外部物体的伤害。(*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缆连接器组件
本技术有关 一 种线缆连接器組件,尤指 一 种具有塑胶扣持 元件的线缆连接器組件。
技术介绍
许多配套线缆连接器組件具有用于使其和对接线缆连接器组件 达到可靠匹配的扣持元件,该类配套线缆连接器组件具有 一 对相互 匹配的 一体成型的塑胶绝缘本体,其中每一个绝缘本体都收容若干 端子。当该两个绝缘本体匹配时,其中 一 个绝缘本体内收容的端子 和另 一 个绝缘本体内收容的端子电性连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专利公告第2757368号揭示了 一种具 有扣持元件的线缆连接器组件,该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绝缘本体表面 一体成型有 一 扣持元件。该扣持元件包括两侧受力臂、位于两侧受 力臂之间的弹力臂及按压自由端,受力臂与弹力臂 一端与绝缘本体 表面连接,而另一端与按压自由端连接且与绝缘本体表面相离,受 力臂上表面中部具有卡扣块,当该线缆连接器組件与其对接线缆连 接器組件配合时,按压扣持元件的按压自由端,使所述卡扣玦与对 接线缆连接器組件对应设置的开槽卡扣配合,从而将两线缆连接器 組件连接。但该扣持元件的自由端在受较大外力按压时,使两侧受 力臂及弹力臂水平位置同时下降,而处于中间的弹力臂与绝缘本体 邻接端由于受力较小的原因下降高度低于两側受力臂,从而导致弹 性臂部分露出于两侧受力臂之上,容易受到外部物体碰撞而造成弹 性臂断裂的情况发生。因此,确有必要对现有线缆连接器组件进行改良以解决现有技 术中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避免外界物体碰撞 而断裂的扣持元件的线缆连接器组件。为了实现上迷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线缆连接器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 及形成于绝缘本体上的扣持元件,所述扣持元件包括分别于所述绝 缘本体前端面向后倾斜延伸形成的第 一 、第二受力臂、设于第一 、第二受力臂上的扣持坱、与第 一 、第二受力臂相连的按压部及自按 压部底侧倾斜延伸形成位于第 一 、第二受力臂之间的中间受力臂, 其中,所述中间受力臂包括弯折部及自其两端延伸的连接按压部的 作动部与连接绝缘本体的弹力部,所述弹力部下沉且整体高度低于 作动部,在扣持元件发生最大形变后,弹力部水平高度低于第一 、 第二受力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线缆连接器组件有如下有益效果中间受力臂设计有下沉的弹力部,使其高度即使在扣持元件处 于下压状态下仍低于两侧受力臂,在两侧受力臂的保护下,可有效 防止外部物体碰撞中间受力臂致其断裂的情况发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线缆连接器組件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线缆连接器組件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图l所示绝缘本体沿A-A方向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线缆连接器組件1包括绝缘本 体2 、收容于绝缘本体2内的若干端子4 、设于绝缘本体2上的扣持元 件5及端子定位座3 。请参照图2及图3所示,绝缘本体2具有对接部200 、从对接部200 向后延伸的尾部201和 一 体成型于其上表面的扣持元件5 。对接部200 具有相对的两側壁204 、 205和相对的两端壁208 、 209 。除临近端壁 208处外,側壁205均较侧壁204厚,因而所述两侧壁204 、 205和两端 壁208 、 209包围形成有"L"形开槽203 。侧壁205内设有若干端子通 道207 ,端子通道207贯穿绝缘本体2的对接部200和尾部201 。侧壁204 中部向后延伸形成有上表面凹陷的平台部2040 ,平台部2040两侧分 别向上凸出形成有阻隔玦2041 ,该阻隔块2041用以防止外部材料钩 住扣持元件5 。所述端壁209向外突出形成有凸肋206 。扣持元件5包括第一受力臂501 、第二受力臂503 、连接第一和第 二受力臂501 、 503的按压部504及位于第 一 受力臂501和第二受力臂 503之间的中间受力臂502 。所述第 一 、第二受力臂501 、 503分别从 侧壁204上表面中部向后倾斜延伸形成,其分别包括与绝缘本体2连 接的接合部5051 、与按压部504连接的悬空部5053及连接接合部5051 与悬空部5053的倾斜连接部5052 。接合部5051除与侧壁204的前边沿 连接的一端外,其余部分都与平台部2040间隔 一 定距离。悬空部5053 上表面分别与按压部504两端连接,且与平台部2040平行设置。第一 、 第二受力臂501 、 503的接合部5051后端凸伸形成有扣持块505 。中间 受力臂502与绝缘本体2—体成型设置,其自受力臂501 、 503中间的 平台部2040处延伸出来,进而向后向上延伸而与按压部504下表面中 部连接,该中间受力臂502除与平台部2040连接端外,其余部分都悬 空。按压部504上表面具有若干阶梯状肋条5040 ,以增大按压时与手 的摩擦力。每一端子4包括三个接触臂403 、连接部401和连接接触臂403 与连接部401的固持部402 。各接触臂403前端具有弯曲的接触端 4031 ,三个接触臂403通过一个固持部402与一个连接部401连接。连 接部401两侧分别向下延伸形成 "U"形收容空间,一外接线缆(未 图示)收容于该收容空间内,从而与端子4实现电连接。端子定位座3设有抵持端子4而将其固持于本体中的凸块301 。同 时可以防止制造过程中熔融状态下的绝缘材料流入绝缘本体2的端 子通道207中,避免了与端子4接触而影响导电性能的情况。请参照图3所示,所述中间受力臂502包括作动部5021 、下沉的 弹力部5023及连接作动部5021与下沉的弹力部5023的弯折部5022 , 通过弯折部5022的设置使下沉的弹力部5023的水平高度降低,进而 低于作动部5021及两侧的第 一 、第二受力臂501 、 503的高度。中间 受力臂502通过该下沉的弹力部5023的设计,使扣持元件5在下压按 压部504与平台部2040接触时,所述下沉的弹力部5023仍低于两侧的 第 一 、第二受力臂501 、 503 ,使下沉的弹力部5023处于两侧受力臂 501 、 503的保护之下。因此,在下压状态下,使中间受力臂502不易 受到外部物体的碰撞,进而避免其断裂。从而保证扣持元件5在生产、运输该过程中的安全性,降低产品的不良率。当线缆连接器组件1与其对接连接器(未图示)连接时,按压扣持元件5的按压部504 ,使扣持元件5的接合部5051带动扣持坱505下 降,使对接连接器与线缆连接器组件1结合扣持,此时放开按压部 504 ,使扣持坱505卡扣于对应连接器的对应卡扣槽中,从而使线缆 连接器組件l与其对接连接器可靠连接。当过度按压按压部504至接 触平台部2040时,第 一 、第二受力臂501 、 503及中间受力臂502的水 平位置同时下降,通过中间受力臂502下沉的弹力部5023的设置使中 间受力臂502仍低于两側臂501 、 503的高度,在两侧臂501 、 503的保 护之下,避免了中间受力臂502遭受外部物体的碰撞而断裂的情况发 生,能够更好的保护扣持元件5 ,降低产品的不良率。权利要求1. 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端子及形成于绝缘本体上的扣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端子及形成于绝缘本体上的扣持元件,所述扣持元件包括自绝缘本体前端面向后倾斜延伸形成的第一、第二受力臂、设于第一、第二受力臂上的扣持块、与第一、第二受力臂相连的按压部及自按压部底侧倾斜延伸形成位于第一、第二受力臂之间的中间受力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受力臂包括弯折部及自其两端延伸的连接按压部的作动部与连接绝缘本体的弹力部,所述弹力部下沉且整体高度低于作动部,在扣持元件发生最大形变后,弹力部水平高度低于第一、第二受力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谌永军高庆生石先奎杨忠晏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