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邹菲专利>正文

组合扫把簸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165 阅读:2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组合扫把簸箕,由扫把(1)和簸箕(2)构成,扫把(1)由手把(11)与扫把头(12)固定连接,簸箕(2)具有手把(21)、簸箕体(22)及转位件(23),手把(21)通过转位件(23)与簸箕体(22)限位转动连接,手把(21)可通过连接件(3)与扫把(1)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扫地时可同时携带簸箕、存放空间较小、将垃圾扫入簸箕时人不需要弯腰,不仅减轻了劳动强度,也较好地防止了二次污染。(*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组合扫把簸箕。人们在正常生活中扫地时,扫把与簸箕是分开存放、分别取用的。许多场合下扫地时往往因嫌脏、或遗忘、或不同时携带簸箕,而扫完后又不乐意去取簸箕,故将垃圾扫成一堆至角落后未清除而形成二次污染,还有用通常的簸箕收集垃圾时人需弯下腰,增加了劳动强度。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扫地时可同时携带簸箕、将垃圾扫入簸箕时人不需弯下腰的组合扫把簸箕。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组合扫把簸箕,具有扫把和簸箕,扫把由手把与扫把头固定连接构成,其结构特点是,簸箕具有手把、簸箕体及转位件,手把通过转位件与簸箕体限位转动连接,手把可通过连接件与扫把固定连接。由于扫把和簸箕通过连接件可分、可合,分则可通过扫把将垃圾扫入簸箕、亦可用扫把扫地;合则组成一件物体,放置时可减小所占空间,亦可用扫把带着簸箕进行扫地,完成专利技术任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右视图。图3为图1的左视图。图4为图1的俯视图。图5为图1中扫把和簸箕分开时的扫把的示意图。其中的A-A剖视示意图为设置半球形凹坑时的示意图。图6为图1中扫把和簸箕分开时的簸箕的示意图。簸箕的手把和簸箕体处于相互基本垂直的位置。其中的B-B剖视示意图为设置半球形凸起时的示意图。图7为图5中扫把上去掉扣环,且在扫把的手把上设置燕尾形凹斜槽的示意图,其中的C-C剖视示意图为设置燕尾形凹斜槽时的示意图。图8为在本技术簸箕的手把上设置与图7相应的燕尾形凸斜楔的示意图,其中的D-D剖视示意图为设置燕尾形凸斜楔时的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作详细的叙述本组合扫把簸箕,具有扫把(1)和簸箕(2),扫把(1)由手把(11)与扫把头(12)固定连接构成,其结构特点是,簸箕(2)具有手把(21)、簸箕体(22)及转位件(23),手把(21)通过转位件(23)与簸箕体(22)限位转动连接,手把(21)可通过连接件(3)与扫把(1)固定连接。上述簸箕(2)的转位件(23)具有转轴(23-1)、限位板(23-2)及定位块(23-3),转轴(23-1)固定在手把(21)下端、限位板(23-2)位于转轴(23-1)的上方且固定在手把(21)上;定位块(23-3)固定在簸箕体(22)上,转轴(23-1)伸入定位块(23-3)中且与定位块(23-3)转动连接。扫把(1)和簸箕(2)分成两体后,簸箕体(22)通过转位件(23),可使簸箕体(22)和手把(21)折成近似垂直的位置,并由限位板(23-2)和定位块(23-3)相互接触,依赖限位板(23-2)对定位块(23-3)的阻挡作用使簸箕体(22)和手把(21)折成近似垂直的位置。上述连接件(3)为扣环(31),扣环(31)设在手把(11)或手把(21)上,手把(11)可通过扣环(31)与手把(21)固定连接。参见图7和图8,上述连接件(3)为燕尾形凹斜槽(32)和燕尾形凸斜楔(33),凹斜槽(32)设在两个手把(11、12)其中的一个上,凸斜楔(33)设在另一个手把上,手把(11)和手把(12)可通过凹斜槽(32)和凸斜楔(33)相互咬合。参见图7和图8,上述连接件(3)为半球形凹坑(34)和半球形凸起(35),半球形凹坑(34)设在两个手把(11、12)其中的一个上,半球形凸起(35)设在另一个手把上,手把(11)和手把(12)可通过半球形凹坑(34)和半球形凸起(35)相互咬合。参见图1及图2,在上述簸箕体(22)上固定有罩住转位件(23)的挡板(4)。本技术具有积极的效果因本技术的扫把和簸箕可合成一体、拿取使用方便、存放时所占空间小。使用时,可以带着簸箕扫地;扫完后,将扫把和簸箕分开拆成近似90°即可及时将垃圾扫入簸箕中,然后倒掉。亦可将组合扫把簸箕带到现场后,先将两者分开后单独用扫把扫地,扫完后及时将垃圾扫入簸箕中再倒掉。本技术不仅减轻了劳动强度,同时也较好地防止了二次污染。实施例1见图1至图4,用工程塑料或其它材料制成如图所示形状的扫把手把(11)、簸箕手把(21)、簸箕体(22)、挡板(4),簸箕手把(21)上固定有转轴(23-1)和限位板(23-2),定位块(23-3)固定在簸箕体(22)上,且转轴(23-1)伸入定位块(23-3)中与定位块(23-3)转动连接,挡板(4)固定在簸箕体(22)上且罩住转轴(23-1)、限位板(23-2)及定位块(23-3)。用棕榈纤维制成的扫把头(12),由紧固件将扫把头(1 2)与手把(11)固定连接。见图5及图6,扣环(31)置于手把(11)的上端头处,扣环(31)可将簸箕手把(21)扣住而使扫把手把(11)和簸箕手把(21)固定连接。在手把(11)中部设有半球形凹坑(34),而在手把(21)上设有半球形凸起(35),半球形凸起(35)可以和半球形凹坑(34)相互咬合。本实施例所述组合扫把簸箕在平时放置时,可将两者合在一起,即用扣环(31)扣住手把(21)、并使手把(21)的半球形凸起(35)和手把(11)的半球形凹坑(34)相互咬合。并可通过设在手把(11)或手把(21)上的吊绳(图中未标出)使组合扫把簸箕靠墙吊挂,以便保护扫把头(12),使扫把头(12)不出现弯曲变形。使用时,可连带簸箕(2)进行扫地,扫完后将扣环(31)脱开,并使手把(21)的半球形凸起(35)和手把(11)的半球形凹坑(34)脱离咬合。将簸箕(2)的簸箕体(22)和手把(21)折成近似呈垂直的位置,因为限位板(23-2)对定位块(23-3)阻挡作用而使簸箕体定位(见图6),这样便可将垃圾扫入簸箕体(22)中。亦可将簸箕(2)与扫把(1)先分开、再扫地,再将垃圾扫入簸箕。实施例2见图7及图8,其余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连接件(3)为设在手把(21)上的燕尾形凹斜槽(32)及设在手把(21)上的燕尾形凸斜楔(33)。扫把(1)和簸箕(2)的结合或分开、通过燕尾形凸斜楔(33)插入或脱离燕尾形凹斜槽(32)而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合扫把簸箕,具有扫把(1)和簸箕(2),扫把(1)由手把(11)与扫把头(12)固定连接构成,其特征在于,簸箕(2)具有手把(21)、簸箕体(22)及转位件(23),手把(21)通过转位件(23)与簸箕体(22)限位转动连接,手把(21)可通过连接件(3)与扫把(1)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扫把簸箕,具有扫把(1)和簸箕(2),扫把(1)由手把(11)与扫把头(12)固定连接构成,其特征在于,簸箕(2)具有手把(21)、簸箕体(22)及转位件(23),手把(21)通过转位件(23)与簸箕体(22)限位转动连接,手把(21)可通过连接件(3)与扫把(1)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扫把簸箕,其特征在于,簸箕(2)的转位件(23)具有转轴(23-1)、限位板(23-2)及定位块(23-3),转轴(23-1)固定在手把(21)下端、限位板(23-2)位于转轴(23-1)的上方且固定在手把(21)上;定位块(23-3)固定在簸箕体(22)上,转轴(23-1)伸入定位块(23-3)中且与定位块(23-3)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扫把簸箕,其特征在于,连接件(3)为扣环(31),扣环(31)设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菲邹莹陈嘉农陈秀恋邹志尚
申请(专利权)人:邹菲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