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转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1586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子转换器,主要用来连接两个具有不同界面的电子设备,其包括第一电连接器、第二电连接器及绝缘本体,其中第一电连接器可与相应的电连接器相连接,第二电连接器可与另一对接电连接器相连接,绝缘本体包覆在第一电连接器、第二电连接器之间,第一、第二电连接器均采用具螺纹的螺栓或螺帽与相应的对接电连接器相连接,第一电连接器两侧设有前、后贯穿的通孔,其特征在于:在绝缘本体上开设有与前述通孔相通的狭槽,螺栓可经此狭槽置入通孔中。(*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公开一种电子转换器,尤其是指一种用来连接两个具有不同界面的电子设备的电子转换器。
技术介绍
由数字化显示工作小组(Digital Display Working Group,DDWG)在1999年2月公布了数码视频接口(Digital Visual Interface,DVI)规格,以规范数码显示装置的共同输出及输入格式,而以此规格作为标准的电连接器及电子转换器也由相关厂商陆续开发完成。请参阅图1所示,现有的DVI电子转换器1主要包括绝缘本体10、第一对接连接器11及第二对接连接器12。其中第一对接连接器11两侧分别设有一用来螺纹连接的螺栓13,其可将第一对接连接器11和与其连接的插座连接器实现稳固螺纹连接。第二对接连接器12两侧则有一对螺帽14,其与连接于此端的插头电连接器上的螺杆相连接(未图标)。然而,现有的这种电子转换器1的螺栓13以平行于电子转换器1的方式将螺栓13穿入收容螺栓的相应通孔中,这种方式会因螺栓13的长度造成电子转换器1整体尺寸无法缩小,不仅增加了材料、运输和包装等各方面的成本,更不符合电子装置日益小型化发展的趋势;另外,将螺栓13插入对应通孔中时,由于此过程均在绝缘本体一侧的凹槽15内完成,手部的活动空间较小,从而使螺栓13装入通孔的整个操作过程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两个具有不同界面的电子设备的电子转换器,其体积较小且操作方便,同时也可以有效降低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电子转换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电子转换器主要包括第一电连接器、第二电连接器及包覆在上述两电连接器之间的绝缘本体。第一电连接器两侧分别设有一螺栓,可与相对接的电连接器相配合提供稳固可靠的螺纹连接。在第二电连接器两侧各设有一个具内螺纹的螺帽,用来和连接在此端上的对应电连接器的螺栓相连接。其中,第一电连接器两侧各设有用于收容螺栓的通孔,且在该通孔旁侧沿垂直于通孔贯穿的方向设有与其相通的狭槽,螺栓先进入此狭槽再转移一定角度而收容在通孔中,使本技术电子转换器的体积大为减小,同时又可保证与前述对应电连接器之间的可靠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螺栓是通过与通孔相连通的狭槽而置入通孔中,从而使产品的尺寸不再会受到螺栓长度的影响,可以在确保原有螺栓的固定功能同时,有效地缩短产品的尺寸,减少材料、包装及运输成本。另外,螺栓在装入相应狭槽中时,手部活动空间相对较大,然后再转动,进而插入相应的通孔中,使整个过程的操作变得简洁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电子转换器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电子转换器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电子转换器螺栓组装入绝缘本体前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电子转换器螺栓垂直组装入绝缘本体狭槽时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电子转换器螺栓组装入绝缘本体旋转至水平方向时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电子转换器中螺栓与绝缘本体通孔结合的局部区域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2,本技术电子转换器2主要包括有绝缘本体20、第一电连接器21及第二电连接器22。其中第一电连接器21可与一对接电连接器相连接(未图示),第二电连接器22可与相应的另一对接电连接器相对接(未图示),绝缘本体20包覆在前述第一电连接器21和第二电连接器22之间,其包括一体成型的前部201、后部202及连接前部201与后部202的连接部203,其中连接部203是呈棱柱形,其宽度窄于前部201与后部202,从而在连接部203两侧形成有凹槽204。第一电连接器21收容于绝缘本体20中且自其前部201处凸伸在外,其具有第一绝缘本体210,贯穿第一绝缘本体210设有若干个端子收容槽211,这些收容槽211收容有相应的若干个导电端子(未图示),导电端子前端用来和外部的对接电连接器进行连接,导电端子的后端则和第二电连接器22中相应的导电端子的后端导通(未图示)。第一绝缘本体210外围设有遮蔽壳体212。在绝缘本体20前部201的前端面上设有一对螺帽23,其对应设置在第一电连接器21的两侧,螺帽23具有一段内螺纹,当第一电连接器21与对接的电连接器对接后,螺帽23与对接电连接器上的螺栓相配合从而起到固定的作用。第二电连接器22也被绝缘本体20包覆,且从绝缘本体20后部202处凸伸在外,其端子后端与第一电连接器21的端子电性连接,前端则可与外部的另一对接电连接器相应的端子相连接(未图示)。请参照图3,螺栓24包括固定部241、螺纹部242及连接上述固定部241与螺纹部242的杆部243。上述固定部241、螺纹部242和杆部243均呈圆柱形,且三者中,固定部241的直径最大,螺纹部242的直径大于杆部243的直径,在螺纹部242外周设有外螺纹。又请参阅图6,在绝缘本体20后部202上设有一沿前、后方向贯穿的通孔2021,此通孔2021直径与螺栓24的螺纹部242的直径相近。自绝缘本体20后部202上方沿垂直于该通孔2021的贯穿方向开设有两相通的第一狭槽2022及第二狭槽2023,其中第一狭槽2022靠近绝缘本体20的连接部203旁边的凹槽204一侧,其宽度稍窄,且与螺栓22的杆部243直径大致相近,第二狭槽2023宽度则与螺栓22的螺纹部242直径相近,即其宽度大于第一狭槽2022的宽度。第一狭槽2022及第二狭槽2023的深度与螺栓24的杆部243的长度大致相同,且两狭槽下端处均与通孔2021相通。请参照图3至图5螺栓的组装过程示意图,在图3中,螺栓24从垂直方向上插入第二狭槽2023中,待螺纹部242与绝缘本体20后部202上通孔2041接触,此时螺栓24的杆部243完全收容在第二狭槽2023中。然后,如图4所示,将螺栓24的固定部241朝向位于绝缘本体20的连接部203一侧的凹槽204转动,由于螺栓24的杆部243直径与狭槽2022的宽度相近,而螺纹部242直径大于第一狭槽2022的宽度,当螺栓24旋转至水平放置时,如图5所示,螺栓24的杆部243恰可收容在第一狭槽2022与通孔2021相连通的空间中,而螺纹部242则可收容在第二狭槽2023与通孔2021相连通的空间中,固定部241此时位于绝缘本体20连接部203两侧的凹槽204内。最后,施力于螺栓24的固定部241使其沿通孔2021向第二电连接器22凸伸的一侧移动,从而使螺栓24的螺纹部242凸出在外,当第二电连接器22与对接的电连接器对接后,螺栓24可与对接电连接器的相应螺帽进行螺纹连接,从而提供可靠的固持作用(未图示)。权利要求1.一种电子转换器,主要用来连接两个具有不同界面的电子设备,其包括第一电连接器、第二电连接器及绝缘本体,其中第一电连接器可与相应的电连接器相连接,第二电连接器可与另一对接电连接器相连接,绝缘本体包覆在第一电连接器、第二电连接器之间,第一、第二电连接器均采用具螺纹的螺栓或螺帽与相应的对接电连接器相连接,第一电连接器两侧设有前、后贯穿的通孔,其特征在于在绝缘本体上开设有与前述通孔相通的狭槽,螺栓可经此狭槽置入通孔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一电连接器上的狭槽沿垂直于通孔的贯穿方向而设置且狭槽下端与通孔相接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螺栓包括固定部、螺纹部及连接固定部和螺纹部的杆部,且各部均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金宝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