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正压密闭式防护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1501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正压密闭式防护服,所述防护服为一体式密闭防护服,所述防护服包括具有头套的防护服本体,所述防护服本体于腰部设有鼓风装置,所述鼓风装置能够向所述防护服本体内部匀速填充气体,使得所述防护服内部形成正压状态,所述防护服本体的内部且位于人体易出汗区域设有若干气囊,所述气囊通过连接管与所述鼓风装置相连通,所述气囊为弧形结构,且弧面的顶端与人体的肌肉突出部相贴,使得人体易出汗区域与气囊之间形成气流容纳空间,所述所述气囊朝向人体易出汗区域的一面布置有气密性微孔,所述气密性微孔能够活动变形并向人体易出汗区域进行增压排气。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公开,提高了防护服的穿戴效果,降低了穿戴影响。降低了穿戴影响。降低了穿戴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正压密闭式防护服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防护
,更具体涉及一种正压密闭式防护服。

技术介绍

[0002]防护服是目前化工行业、医药行业中常用的一种人体防护装备。有的防护服在背后开拉链,当手臂前伸时易导致拉链崩开;有的防护服材料耐穿刺性不够好,尤其在手肘部、膝盖处,以及屁股部位,其容易磨损,对于治疗,护理传染性极强的传染性病人的医护工作者来说,长时间穿戴厚重累赘且防护性保障度不够好的防护服是一项困难的工作,然而,防护服的重要性即在于避免防护人员受到外界致病微生物的威胁,避免发生感染,而为了起到如上所述的作用,医护人员所穿戴的防护服需要采用全密闭结构,长久穿戴下,防护服内部的气温便会升高,人体大量出汗,汗液蒸发造成视觉模糊,同时,很可能会造成医护人员的呼吸困难,影响医护人员之间的语言交流,更甚者会使得穿戴者出现虚脱,晕眩的现象发生。
[0003]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防护服结构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正压密闭式防护服,将防护服制成一个密闭式的整体,通过防护服上的鼓风装置,将医护人员保护在微正压的状态下,有效阻止外部的有害物质进入防护服内,保证使用者呼吸通畅,能够为穿戴者提供舒适的内部环境,避免防护服本体内部易于淤积热气的现象发生,提高了穿戴效果,降低了穿戴影响。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正压密闭式防护服,所述防护服为一体式密闭防护服,所述防护服包括具有头套的防护服本体,所述防护服本体于腰部设有鼓风装置,所述鼓风装置能够向所述防护服本体内部匀速填充气体,使得所述防护服内部形成正压状态,所述防护服本体的内部且位于人体易出汗区域设有若干气囊,所述气囊通过连接管与所述鼓风装置相连通,所述气囊为弧形结构,且弧面的顶端与人体的肌肉突出部相贴,使得人体易出汗区域与气囊之间形成气流容纳空间,所述所述气囊朝向人体易出汗区域的一面布置有气密性微孔,所述气密性微孔能够活动变形并向人体易出汗区域进行增压排气;
[0006]所述防护服本体位于脖颈,手腕,脚踝以及人体易出汗区域的附近均设有透气孔,所述防护服本体内部形成多条气流通道,所述防护服本体的外侧且位于所述透气孔处均设有能够手动拉合的防护层。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护层采用若干与所述防护服本体构成活动连接的活动片组成,所述活动片呈鱼鳞状排布,且一端与所述防护服本体相铰接,所述活动片能够向所述防护服本体的外侧展开并与所述防护服本体之间形成开口。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动片的内侧设有连接带,所述连接带能够呈折叠状排布于所述开口内。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人体易出汗区域包括腋下,大腿根部,后背以及胸
腔,所述气密性微孔通过人体活动挤压气囊而发生扩张变形。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护服本体的内部压力维持在20

60mmH20。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鼓风装置连接有空气过滤器。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头套为内外双层结构,且内外层之间形成与防护服本体的内部相接通的流动腔道。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鼓风装置包括鼓风电机,供气体过滤储存的过滤腔,连接所述过滤腔与所述防护服本体且用于控制所述防护服本体进气量的节流阀。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空气过滤器为可更换的熔喷布滤芯的过滤器。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护服本体在脚踝,手腕,脖颈处均设有风力感应单元。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1)一种正压密闭式防护服,防护服内部在位于人体易出汗区域布置有若干气囊,气囊呈弧形结构,且弧形面朝向人体的一侧设置,气囊的弧形面顶端与人体的肌肉凸起部能够相顶接,使得人体易于出汗的区域与气囊之间形成间隔的气流容纳空间,气囊朝向人体易出汗区域的一面布置气密性微孔,通过鼓风装置向防护服本体内部匀速填充气体,气体通过连接管进入气囊后能够被储存,气囊表面开设的气密性微孔供部分气体缓慢逸出至气流容纳空间,实现对防护服本体内的热空气进行混合,从而避免外界气体直接作用于人体的皮肤,避免了内外温差出现大范围变化从而对人体排汗机能产生影响,而气囊内为排布的气体,在工作人员工作或运动时,人体运动量较大的部位对气囊产生运动压力,从而使得气囊表面的气密性微孔能够活动变形并向人体易出汗区域进行增压排气,提高了对防护服本体内的热气消除量,避免已出汗区域的出汗量过多,而造成人体缺水虚脱的现象发生。
[0018](2)鼓风装置设置于防护服本体的腰部位置,通过鼓风装置向防护服本体增压的过程中,防护服本体内部会形成微动流动的气体,防护服本体在位于脖颈,手腕,脚踝以及其它人体易出汗区域的附近设置透气孔,防护服本体的外侧在位于透气孔处设置的防护层,通过手动拉合,能够使得防护服本体内的气压能够进行泄压,而泄压的过程中发生在脖颈,手腕,脚踝以及其它人体易出汗区域,泄压的气体是由外界气体与防护服本体内的热气混合成,能够对脖颈,手腕,脚踝等暴露出的部位进行梯度散热,避免了降温速度过快,引起穿戴者的不适。
[0019](3)防护层采用若干呈鱼鳞状排布活动片组成,且一端与所述防护服本体相活动铰接,排布在防护服本体的外侧,活动片呈鱼鳞状排布,当活动片与防护服本体相贴合时,能够对透气孔进行闭合,而防护服本体内部的气压达到一定阈值时,活动片会向向外张开,与防护服本体之间形成朝向外侧下方的开口,透气孔打开,进行泄压,形成单向阀的工作原理,活动片的内侧设有连接带,在活动片向外张开时,连接带呈折叠状态排布于活动片与防护本体之间,对防护服本体形成一定的隔离作用,避免外界粉尘意外进入防护服本体的内部,提高了防护服本体的隔离性。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正压密闭式防护服的简易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防护服本体;2、鼓风装置;3、防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4]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0025]请参图1所示出的本专利技术一种正压密闭式防护服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一种正压密闭式防护服,防护服为一体式密闭防护服,防护服包括具有头套的防护服本体1,防护服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正压密闭式防护服,所述防护服为一体式密闭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服包括具有头套的防护服本体,所述防护服本体于腰部设有鼓风装置,所述鼓风装置能够向所述防护服本体内部匀速填充气体,使得所述防护服内部形成正压状态,所述防护服本体的内部且位于人体易出汗区域设有若干气囊,所述气囊通过连接管与所述鼓风装置相连通,所述气囊为弧形结构,且弧面的顶端与人体的肌肉突出部相贴,使得人体易出汗区域与气囊之间形成气流容纳空间,所述所述气囊朝向人体易出汗区域的一面布置有气密性微孔,所述气密性微孔能够活动变形并向人体易出汗区域进行增压排气;所述防护服本体位于脖颈,手腕,脚踝以及人体易出汗区域的附近均设有透气孔,所述防护服本体内部形成多条气流通道,所述防护服本体的外侧且位于所述透气孔处均设有能够手动拉合的防护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正压密闭式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层采用若干与所述防护服本体构成活动连接的活动片组成,所述活动片呈鱼鳞状排布,且一端与所述防护服本体相铰接,所述活动片能够向所述防护服本体的外侧展开并与所述防护服本体之间形成开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正压密闭式防护服,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力徐婕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奥健医卫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