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预浸布的含浸装置及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1446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纤维预浸布的含浸装置,包含膜层分离组件、热压元件以及热阻隔元件。热压元件设置于膜层分离组件下方。热阻隔元件设置于膜层分离组件以及热压元件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纤维预浸布的含浸方法。通过热阻隔元件的设置,避免树脂胶膜在膜层分离组件时,因接收到热压元件的热气,而过早软化,粘附于膜层上,造成树脂缺损,纤维含浸不良的情形。纤维含浸不良的情形。纤维含浸不良的情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纤维预浸布的含浸装置及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纤维预浸布的含浸装置及其含浸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纤维布成型,一般分为两阶段,首先为树脂涂布阶段,也就是将树脂涂布于离型层上。接着为含浸阶段,主要是热压合树脂层与纤维层(热压合前可以先经展纱处理),形成纤维预浸布。纤维预浸布再加工所制成的布料应用范围广泛,举例而言,碳纤维与树脂结合成的碳纤维预浸布所制备而成的强化复合材料,具有质量轻且优异的强度与模数等特性,广泛应用于运动、娱乐用品的构造零件、交通运输工具的结构与内装部件、或土木建筑等。
[0003]然而,现有的含浸装置,为利于步骤连续式执行,树脂层的发送元件以及将树脂层与膜层分离的分离元件邻近热压元件(例如位于热压元件上方)。热压元件加热状态下,产生的热辐射与热气,将导致树脂层位于发送元件以及分离元件时,便过早遇热软化,从而在后续分离膜层时,树脂沾粘于膜层上,导致含浸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态样是提供一种纤维预浸布的含浸装置,包含膜层分离组件、热压元件在垂直方向上设置于膜层分离组件下方、以及热阻隔元件在垂直方向上设置于膜层分离组件以及热压元件之间。
[000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膜层分离组件包含第一辊轮;膜层收合元件设置于第一辊轮上方;以及第二辊轮在垂直方向上设置于膜层收合元件以及第一辊轮之间,并且第一辊轮朝膜层收合元件的方向、以及第一辊轮朝第二辊轮的方向交会处,呈大于0度的分离角度。
[000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辊轮的位置为可调式,经由改变第二辊轮的位置,改变分离角度。
[00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含浸装置还包含:树脂胶膜发送元件设置于第一辊轮上方,当垂直投影于第一辊轮所在的水平面时,树脂胶膜发送元件与膜层收合元件分别位于第一辊轮的相对两侧,其中第一辊轮所在的水平面垂直于垂直方向;以及纤维发送元件设置于膜层分离组件下方。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热阻隔元件中靠近热压元件的表面为热反射材质。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热阻隔元件呈弧形形状。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中当垂直投影于热压元件所在的水平面时,热阻隔元件的投影重合并大于热压元件的投影,其中热压元件所在的水平面垂直于垂直方向。
[0011]本专利技术的一态样是提供一种纤维预浸布的含浸方法,包含:提供含浸装置包含膜层分离组件、在垂直方向上设置于膜层分离组件下方的热压元件、以及在垂直方向上设置于膜层分离组件以及热压元件之间的热阻隔元件;提供树脂胶膜,其中树脂胶膜包含离型膜、树脂层位于离型膜上、以及膜层位于树脂层上;使用含浸装置中的膜层分离组件,自树脂胶膜将膜层与树脂层分离,获得树脂复合结构包含离型膜以及树脂层;提供纤维层;使用
含浸装置中的热压元件,在高于90℃的温度中,由上至下依序以树脂复合结构、纤维层以及树脂复合结构的顺序热压合,获得纤维预浸布,其中纤维预浸布中的树脂层与纤维层直接接触。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使用含浸装置中的热压元件的步骤时,同时使用含浸装置中的膜层分离组件自树脂胶膜将膜层与树脂层分离。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使用含浸装置中的膜层分离组件,自树脂胶膜将膜层与树脂层分离的步骤包含:若当树脂层的粘性(tack)为500公克重至2000公克重时,调整膜层分离组件中膜层以及树脂层的分离角度为18度至45度之间。
附图说明
[0014]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附图的详细说明如下:
[0015]图1绘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的纤维预浸布的含浸方法的流程图。
[0016]图2绘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的纤维预浸布的含浸装置执行含浸方法时的侧视图。
[0017]图3绘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的纤维预浸布的含浸装置执行含浸方法时的侧视图。
[0018]图4A至图4D绘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的热阻隔元件的不同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可以理解的是,下述内容提供的不同实施方式或实施例可实施本专利技术的目标不同特征。特定构件与排列的实施例用以简化本专利技术而非局限本专利技术。当然,这些仅是实施例,并且不旨在限制。举例来说,以下所述的第一特征形成于第二特征上的叙述包含两者直接接触,或两者之间隔有其他额外特征而非直接接触。此外,本专利技术在复数个实施例中可重复参考数字及/或符号。这样的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而并不代表所讨论的各实施例及/或配置之间的关系。
[0020]本说明书中所用的术语一般在本领域以及所使用的上下文中具有通常性的意义。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实施例,包括本文中所讨论的任何术语的例子仅是说明性的,而不限制本专利技术或任何示例性术语的范围和意义。同样地,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本说明书中所提供的一些实施方式。
[0021]另外,空间相对用语,如“下”、“上”等,是用以方便描述一元件或特征与其他元件或特征在附图中的相对关系。这些空间相对用语旨在包含除了附图中所示的方位以外,装置在使用或操作时的不同方位。装置可被另外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其他方位),而本文所使用的空间相对叙述也可相对应地进行解释。
[0022]于本文中,除非内文中对于冠词有所特别限定,否则“一”与“该”可泛指单一个或多个。将进一步理解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包含”、“包括”、“具有”及相似词汇,指明其所记载的特征、区域、整数、步骤、操作、元件与/或组件,但不排除其它的特征、区域、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与/或其中的群组。
[0023]本文参照引用的所有文献,视同通过引用每篇个别文献或专利申请书特定且个别
并入参考文献。倘若引用文献对一术语的定义或用法,与此处对此术语的定义不一致或相反,则适用本文对此术语的定义。
[0024]以下列举数个实施方式以更详尽阐述本专利技术的触碰装置,然其仅为例示说明之用,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当以后附的权利要求书为准。
[0025]请参阅图1,图1绘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的纤维预浸布的含浸方法100的流程图,包含步骤S110,提供含浸装置,包含膜层分离组件、热压元件、以及热阻隔元件位于膜层分离组件以及热压元件之间;步骤S120,提供树脂胶膜;步骤S130,使用含浸装置中的膜层分离组件,自树脂胶膜将膜层与树脂层分离,获得树脂复合结构包含离型膜以及树脂层;步骤S140,提供纤维层;以及步骤S150,使用含浸装置中的热压元件,在高于90℃的温度中,热压合纤维层与树脂复合结构,获得纤维预浸布。
[002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仅在部分步骤(例如步骤S130以及步骤S150)使用含浸装置即可,举例而言,可以以人工方式,或是由其他机台分别提供树脂胶膜以及纤维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图1所示的方法100中的所有步骤可以仅由单一的纤维预浸布的含浸装置执行。为易于理解,下文以图2的含浸装置200为例,以具体说明纤维预浸布的含浸方法100的流程,然而,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态样不限于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纤维预浸布的含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膜层分离组件;热压元件,在垂直方向上设置于该膜层分离组件下方;以及热阻隔元件,在该垂直方向上设置于该膜层分离组件以及该热压元件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浸装置,其中该膜层分离组件包含:第一辊轮;膜层收合元件设置于该第一辊轮上方;以及第二辊轮在该垂直方向上设置于该膜层收合元件以及该第一辊轮之间,并且该第一辊轮朝该膜层收合元件的方向、以及该第一辊轮朝该第二辊轮的方向交会处,呈大于0度的分离角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浸装置,其中该第二辊轮的位置为可调式,经由改变该第二辊轮的位置,改变该分离角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浸装置,其中,还包含:树脂胶膜发送元件设置于该第一辊轮上方,当垂直投影于该第一辊轮所在的水平面时,该树脂胶膜发送元件与该膜层收合元件分别位于该第一辊轮的相对两侧,其中该第一辊轮所在的水平面垂直于该垂直方向;以及纤维发送元件设置于该膜层分离组件下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浸装置,其中该热阻隔元件中靠近该热压元件的表面为热反射材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浸装置,其中该热阻隔元件呈弧形形状。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浸装置,其中当垂直投影于该热压元件所在的水平面时,该热阻隔元件的投影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翰章欧志轩杨杰舜黄龙田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