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通用电动化底盘储能系统及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11424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通用电动化底盘储能系统及控制方法,方法包括:获取当前工况下的功率;根据当前工况下的功率确定氢气需求量;判断第一氢气供给量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氢气需求量;如果第一氢气供给量大于或等于所述氢气需求量,则利用所述固态氢供给氢气;如果第一氢气供给量小于氢气需求量,则计算第一氢气供给量和所述第二氢气供给量的和,获得总供给量;判断总供给量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氢气需求量;如果总供给量大于或等于所述氢气需求量,则利用固态氢和液态氢供给氢气;如果总供给量小于氢气需求量,则利用固态氢、液态氢和气态氢供给氢气。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固态氢、液态氢和气态氢混合使用,解决了功率输出不稳定且具有迟滞性的问题。滞性的问题。滞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通用电动化底盘储能系统及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储能控制
,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通用电动化底盘储能系统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燃料电池作为最受瞩目的氢能发展方向之一,具备产物无污染以及能量转换效率高等优点,逐渐开始在各行业普及。但燃料电池系统由于动态特性响应相对较慢,可靠性相对较差,不适合作为车辆单一的动力源使用,因此需要一些辅助的动力源装置来在功率输出等方面进行一定补充和改善。现有的解决方案包括“燃料电池

锂电池”、“燃料电池

锂电池

超级电容”和“燃料电池

超级电容”三种动力混合方式,但由于动力混合系统结构复杂,存在如下问题:1、现有燃料电池系统只能使用气态氢作为单一的动力源,无法使用液态氢和固态氢,最终导致燃料电池系统在推广使用中仍存在较大的困难。2、燃料电池系统作为单一的能量源时,功率输出不稳定且具有迟滞性,影响使用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通用电动化底盘储能系统及控制方法,以实现固态氢、液态氢和气态氢混合使用。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通用电动化底盘储能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0005]获取当前工况下的功率;
[0006]根据当前工况下的功率确定氢气需求量;
[0007]获取第一氢气供给量、第二氢气供给量和第三氢气供给量;所述第一氢气供给量是由固态氢放出的,所述第二氢气供给量是由液态氢放出的,所述第三氢气供给量是由气态氢放出的;
[0008]判断所述第一氢气供给量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氢气需求量;如果所述第一氢气供给量大于或等于所述氢气需求量,则利用所述固态氢供给氢气;如果所述第一氢气供给量小于所述氢气需求量,则计算所述第一氢气供给量和所述第二氢气供给量的和,获得总供给量;
[0009]判断所述总供给量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氢气需求量;如果所述总供给量大于或等于所述氢气需求量,则利用所述固态氢和所述液态氢供给氢气;如果所述总供给量小于所述氢气需求量,则利用所述固态氢、所述液态氢和所述气态氢供给氢气。
[0010]可选地,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0011]选择加氢模式;所述加氢模式包括内部加氢模式和外部加氢模式;
[0012]当所述第三氢气供给量等于零,且车辆停机的工况下时,则利用内部加氢模式进行加氢;
[0013]当收到外界输入信号,且车辆停机的工况下时,则利用外部加氢模式进行加氢。
[001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智能通用电动化底盘储能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0015]第一转换装置、第二转换装置、至少一个气态氢瓶、分流阀、燃料电池电堆、第一DC/DC变换器、电机、监测调节模块、第一流量传感器、第二流量传感器和第三流量传感器;所述分流阀分别与所述第一转换装置、所述第二转换装置、各所述气态氢瓶、所述监测调节模块和所述燃料电池电堆连接,所述燃料电池电堆通过所述第一DC/DC变换器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第一流量传感器、所述第二流量传感器和所述第三流量传感器均与所述监测调节模块连接;
[0016]所述第一流量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转换装置的输出管路上,用于检测液态氢放出的第二氢气供给量;所述第二流量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转换装置的输出管路上,用于检测固态氢放出的第一氢气供给量;所述第三流量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气态氢瓶的输出管路上,用于检测气态氢放出的第三氢气供给量;
[0017]所述第一转换装置用于将液态氢转换成气态氢;所述第二转换装置用于将固态氢转换成气态氢;所述气态氢瓶用于存储气态氢;
[0018]所述监测调节模块采用上述方法通过所述分流阀分流控制所述第一转换装置、所述第二转换装置和所述气态氢瓶为所述燃料电池堆提供氢气,以使所述燃料电池堆通过所述第一DC/DC变换器给所述电机提供电能。
[0019]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
[0020]至少一个辅助能源模块和至少一个第二DC/DC变换器,所述辅助能源模块和所述第二DC/DC变换器的个数相等,所述辅助能源模块通过所述第二DC/DC变换器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辅助能源模块通过所述第二DC/DC变换器给所述电机提供电能。
[0021]可选地,所述第一转换装置包括:
[0022]至少一个液态氢瓶,用于存储液态氢;
[0023]过滤器,与各所述液态氢瓶连接,用于过滤液态氢;
[0024]第一增压泵,与所述过滤器连接,用于将所述液态氢进行增压变成气态氢。
[0025]可选地,所述第二转换装置包括:
[0026]至少一个固态储氢装置,用于存储固态氢;
[0027]热管理模块,与各所述固态储氢装置对应设置,用于给固态氢加热变成液态氢;
[0028]第二增压泵,与各所述固态储氢装置连接,用于将所述液态氢进行增压变成气态氢。
[0029]可选地,所述辅助能源模块包括动力电池和超级电容中至少一者。
[0030]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
[0031]健康管理模块,用于通过监测气态氢瓶、液态氢瓶和固态储氢装置的压力和温度,确定当前气态氢瓶、液态氢瓶和固态储氢装置的使用寿命、安全状态以及续航里程。
[0032]可选地,所述分流阀带有加氢口;所述加氢口用于加注氢气。
[0033]可选地,所述监测调节模块还用于选择加氢模式;所述加氢模式包括内部加氢模式和外部加氢模式;
[0034]当所述第三氢气供给量等于零,且车辆停机的工况下时,则利用内部加氢模式进行加氢;
[0035]当收到外界输入信号,且车辆停机的工况下时,则利用外部加氢模式进行加氢。
[0036]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0037]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通用电动化底盘储能系统及控制方法,方法包括:获取当前工况下的功率;根据当前工况下的功率确定氢气需求量;判断第一氢气供给量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氢气需求量;如果第一氢气供给量大于或等于所述氢气需求量,则利用所述固态氢供给氢气;如果第一氢气供给量小于氢气需求量,则计算第一氢气供给量和所述第二氢气供给量的和,获得总供给量;判断总供给量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氢气需求量;如果总供给量大于或等于所述氢气需求量,则利用固态氢和液态氢供给氢气;如果总供给量小于氢气需求量,则利用固态氢、液态氢和气态氢供给氢气。本专利技术实现了固态氢、液态氢和气态氢混合使用,解决了燃料电池系统作为单一的能量源时,功率输出不稳定且具有迟滞性的问题,提高了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003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9]图1为本专利技术智能通用电动化底盘储能控制方法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通用电动化底盘储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当前工况下的功率;根据当前工况下的功率确定氢气需求量;获取第一氢气供给量、第二氢气供给量和第三氢气供给量;所述第一氢气供给量是由固态氢放出的,所述第二氢气供给量是由液态氢放出的,所述第三氢气供给量是由气态氢放出的;判断所述第一氢气供给量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氢气需求量;如果所述第一氢气供给量大于或等于所述氢气需求量,则利用所述固态氢供给氢气;如果所述第一氢气供给量小于所述氢气需求量,则计算所述第一氢气供给量和所述第二氢气供给量的和,获得总供给量;判断所述总供给量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氢气需求量;如果所述总供给量大于或等于所述氢气需求量,则利用所述固态氢和所述液态氢供给氢气;如果所述总供给量小于所述氢气需求量,则利用所述固态氢、所述液态氢和所述气态氢供给氢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通用电动化底盘储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选择加氢模式;所述加氢模式包括内部加氢模式和外部加氢模式;当所述第三氢气供给量等于零,且车辆停机的工况下时,则利用内部加氢模式进行加氢;当收到外界输入信号,且车辆停机的工况下时,则利用外部加氢模式进行加氢。3.一种智能通用电动化底盘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第一转换装置、第二转换装置、至少一个气态氢瓶、分流阀、燃料电池电堆、第一DC/DC变换器、电机、监测调节模块、第一流量传感器、第二流量传感器和第三流量传感器;所述分流阀分别与所述第一转换装置、所述第二转换装置、各所述气态氢瓶、所述监测调节模块和所述燃料电池电堆连接,所述燃料电池电堆通过所述第一DC/DC变换器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第一流量传感器、所述第二流量传感器和所述第三流量传感器均与所述监测调节模块连接;所述第一流量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转换装置的输出管路上,用于检测液态氢放出的第二氢气供给量;所述第二流量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转换装置的输出管路上,用于检测固态氢放出的第一氢气供给量;所述第三流量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气态氢瓶的输出管路上,用于检测气态氢放出的第三氢气供给量;所述第一转换装置用于将液态氢转换成气态氢;所述第二转换装置用于将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晓明洪吉超陈东方赤骋胡松王越李跃华李仁政孙旭东唐伟赵磊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格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