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接式导电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1414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来电性连接一第一电子装置和一第二电子装置的压接式导电端子,该第一电子装置和第二电子装置各包含有一电性接点,其特征在于:该压接式导电端子包括一套筒、一弹性元件及一触接元件,其中,该套筒的一端为封闭的压接端,另一端为具有槽口的收容槽,该套筒外壁设有外凸缘,该外凸缘滑设于第一电子装置;该弹性元件设于该收容槽内;该触接元件设于该收容槽内,并具有一接触部,上述弹性元件位于该触接元件和套筒之间,弹性元件两端分别顶推触接元件和套筒,使触接元件的接触部凸伸出收容槽的槽口,并压接该第一电子装置的电性接点,且使套筒的压接端压接该第二电子装置的电性接点。(*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压接式导电端子,特别是关于一种通过弹性顶推其触接元件,以便达成两电子装置之间的电性连接的压接式导电端子。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压接式导电端子以弹性顶推的方式,使其两端分别压接一电子装置的电性接点而形成一导电路径,其广泛地应用于两相互组接的电子装置之间,如移动电话与天线之间的连接。组装时,压接式导电端子的一端先压接一电子装置的电性接点,并定位该压接式导电端子,再将该电子装置与一对接电子装置相组接,同时使压接式导电端子的另一端压接该对接电子装置的电性接点,从而达成两电子装置之间的电性连接。现有的压接式导电端子,请参阅图1A所示,包括一套筒7、一触接元件5和一弹性元件8,其中该套筒7呈中空柱状,其一端设有开口701,另一端形成封闭端703,该触接元件5设于该套筒7内,并具有一接触部51,该接触部51伸缩活动于套筒7的开口701,该弹性元件8设于该套筒7内,并位于该触接元件5和该封闭端703之间,弹性元件8顶推触接元件5,使接触部51凸伸出该开口701。上述现有的压接式导电端子,封闭端用来焊接固定于一电子装置上,而触接元件通过弹性元件压接另一电子装置,仅有一端弹性压接的功能,无法提供两端的压接。现有的另一种压接式导电端子,请参阅图1B所示,包括一套筒7’、二触接元件5’、6’和一弹性元件8’,其中该套筒7’呈中空柱状,其两端设有开口701’、702’,该二触接元件5’、6’设于该套筒7’内,并分别具有一接触部51’、61’,该二接触部51’、61’分别伸缩活动于套筒7’的开口701’、702’,该弹性元件8’设于该套筒7’内,并位于该二触接元件5’、6’之间,弹性元件8’顶推二触接元件5’、6’,使接触部51’、61’分别凸伸出该二开口701’、702’。上述现有的另一种压接式导电端子,二触接元件虽能通过弹性元件的顶推,提供两端分别弹性压接电子装置的功能,然而零组件多,开口的铆合不易,导致品质控制困难,成本提高。由上可知,上述现有的压接式导电端子,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具有不便与缺陷存在,而有待加以改善。因此,本创作人有感于上述缺陷仍有待加以改善,乃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接式导电端子,使其制作更为容易,以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品质。本技术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接式导电端子,使其组装于电子装置后,两端均可伸缩自如地压接其电性接点。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用来电性连接一第一电子装置和一第二电子装置的压接式导电端子,该第一电子装置和第二电子装置各包含有一电性接点,该压接式导电端子包括一套筒、一弹性元件以及一触接元件,其中该套筒一端为封闭的压接端,另一端为具有槽口的收容槽,套筒外壁设有外凸缘,该外凸缘滑设于第一电子装置;该弹性元件设于该收容槽内;该触接元件设于该收容槽内,并具有一接触部,上述弹性元件位于该触接元件和套筒之间,弹性元件两端分别顶推触接元件和套筒,使触接元件的接触部凸伸出收容槽的槽口,并压接该第一电子装置的电性接点,且使套筒的压接端压接该第二电子装置的电性接点。通过套筒加工形成未贯穿的收容槽,使套筒的压接端无须另作封合的作业,且收容槽的槽口的套筒外壁易于控制与铆合;又借助套筒外壁的外凸缘,使套筒组装于电子装置后能有限度地自由滑动,套筒与触接元件两端均可伸缩自如地压接电子装置的电性接点。本技术的压接式导电端子具有如下所述的特点1、该套筒加工形成未贯穿的收容槽,使套筒的压接端无须另行作封合的作业,且收容槽的槽口的套筒外壁易于控制与铆合,使制作更为容易,因此可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品质。2、该套筒外壁设有外凸缘,套筒组装于电子装置后,能有限度地自由滑动,使套筒与触接元件两端均可伸缩自如地压接电子装置的电性接点。附图说明图1A是现有压接式导电端子的剖面侧视图。图1B是现有的另一压接式导电端子的剖面侧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的立体组合图。图4是本技术的剖面侧视图。图5是本技术组装于一电子装置,并压接其电性接点的剖面侧视图。图6是本技术组装于一电子装置,并压接其电性接点后,再压接另一对接电子装置的电性接点的剖面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相信本技术的目的、特征与特点,应当可以由此得到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请参阅图2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压接式导电端子,用来电性连接一第一电子装置91和一第二电子装置92(如图6所示),该第一电子装置91和第二电子装置92各包含有一电性接点911、921,该压接式导电端子包括一套筒3、一弹性元件4以及一触接元件1,其中套筒3,为金属材质,其一端为封闭的压接端34,另一端为具有槽口301的收容槽30,该套筒3外壁设有外凸缘33,该外凸缘33接近该收容槽30的槽口301位置,外凸缘33呈一凸环,该凸环具有圆弧导角。弹性元件4,如压缩弹簧,其设于该收容槽30内。触接元件1,为金属材质,其设于该收容槽30内,并具有一枢接部10和一接触部11,该枢接部10一体连接于该接触部11,枢接部10外径大于接触部11外径,且配合于该收容槽30内径。上述弹性元件4位于该触接元件1的枢接部10和该套筒3的收容槽30的槽底302之间。本技术的压接式导电端子的制作过程中,该套筒3可以车削或钻孔等方式形成未贯穿的该收容槽30,使套筒3的压接端34无须另行作封合的作业。该弹性元件4和触接元件1依序置入收容槽30后,再铆合该收容槽30的槽口301形成缩口状的内凸缘31,由于收容槽30的槽口301的套筒3外壁在车削时易于控制,从而容易加工铆合。该内凸缘31内径界于枢接部10外径与接触部11外径之间,以挡止枢接部10于收容槽30内,并使接触部11伸缩活动于该收容槽30的槽口301。弹性元件4两端分别顶推触接元件1的枢接部10和套筒3的收容槽30的槽底302,使触接元件1的接触部11凸伸出收容槽30的槽口301,如图6所示,接触部11并压接该第一电子装置91的电性接点911,且使套筒3的压接端34压接该第二电子装置92的电性接点921。本实施例中,该弹性元件4为压缩弹簧,当弹性元件4呈松弛状态的初始长度时,该触接元件1的枢接部10与该套筒3的内凸缘31相抵靠;亦即该弹性元件4的初始长度与该触接元件1的枢接部10的长度总和,等于该收容槽30的深度,使枢接部10顶靠该套筒3的内凸缘31。该长度总和亦可大于该收容槽30的深度而产生一弹力。另外,该弹性元件4的初始长度与该触接元件1的枢接部10的长度总和,亦可小于该收容槽30的深度,使枢接部10与该套筒3的内凸缘31之间形成一间隙(图略);亦即当弹性元件4呈松弛状态的初始长度时,该触接元件1的枢接部10与该套筒3的内凸缘31相隔一间隙。请参阅图5和图6所示,本技术的压接式导电端子组设于第一电子装置91和第二电子装置92之间,该第一电子装置91设有一安装孔912,第一电子装置91的电性接点911位于该安装孔912内。如图5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莫列斯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