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隐形防伪功能的瓷砖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11392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防伪瓷砖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具有隐形防伪功能的瓷砖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瓷砖坯体表面施加具有防伪材料的防伪墨水;(2)在防伪墨水表面施加透明釉料;(3)将(2)中得到的瓷砖坯体进行烧制,得到成品;防伪墨水的配制方法:a.往溶剂中先加入分散剂和表面活性剂,搅拌均匀,得到溶解液;b.往溶解液加入防伪材料,研磨得到平均粒径为300~500nm的混合物A;c.在混合物A中加入氧氯化锆溶液,搅拌均匀,并加入硅酸盐溶液,继续搅拌得到混合物B,将混合物B煅烧得到粉状物;d.重复步骤a,将粉状物加入溶解液中,研磨得到防伪墨水。防伪材料能够被由氧氯化锆溶液、硅酸盐溶液形成的硅酸锆体系包裹,能够耐高温。能够耐高温。能够耐高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隐形防伪功能的瓷砖生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防伪瓷砖
,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隐形防伪功能的瓷砖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市面上,真假瓷砖难以分辨,且真假瓷砖的品质存在较大差异。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假冒伪劣生产商主要通过抄袭瓷砖设计图案的方式来仿造一些高品质厂家的瓷砖,而所有瓷砖目前的标识都是瓷砖背部的商标,一经铺贴就无法辨别瓷砖厂家。一旦假冒伪劣瓷砖出现质量问题,将会对高品质瓷砖的厂家造成难以估算的负面影响,品牌和经济将会受挫。现有技术中,通过将防伪材料加入釉粉中,并将防伪材料与釉粉形成的釉料施加至瓷砖坯体表面,之后进行高温烧制,得到成品,再通过相应的检测仪器对烧制的瓷砖进行检测,激发防伪材料,防伪材料接收到特定的激发信号后会反馈回相应的信息,并被检测仪器所接受进行识别,从而判断瓷砖的真伪。但其存在如下问题:防伪材料加入釉粉中或与釉粉直接接触,在高温条件下,两者容易发生反应,导致防伪材料的防伪效果失效或效果较差,进而使瓷砖失去防伪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隐形防伪功能的瓷砖生产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隐形防伪功能的瓷砖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瓷砖坯体表面施加具有防伪材料的防伪墨水;(2)在防伪墨水表面施加透明釉料;(3)将(2)中得到的瓷砖坯体进行烧制,得到成品;其中,所述防伪墨水的配制方法为:a.往溶剂中先加入分散剂和表面活性剂,搅拌均匀,得到溶解液;b.往溶解液加入防伪材料,研磨得到平均粒径为300~500nm的混合物A;c.在混合物A中加入氧氯化锆溶液,搅拌均匀,并加入硅酸盐溶液,继续搅拌得到混合物B,将混合物B煅烧得到粉状物;d.重复步骤a,将粉状物加入溶解液中,研磨得到防伪墨水。
[0005]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在于:将防伪材料加入由溶剂、分散剂和表面活性剂混合而成的溶解液中研磨,溶剂起到溶解防伪材料的作用,分散剂可以有效地分散防伪材料,使其更好地溶解于溶剂中,表面活性剂具有很高的表面活性,与溶剂能够很好地相容,进一步使防伪材料在混合物A中分散均匀,保持稳定。将混合物A研磨至平均粒径为300~500nm,在该粒径范围内,防伪材料能够被由氧氯化锆溶液、硅酸盐溶液形成的硅酸锆体系包裹,在煅烧后,得到由硅酸锆包裹的防伪材料,硅酸锆隔离防伪材料与釉料、高温环境的接触,同时硅酸锆化
学性质稳定,熔点较高,能够起到耐高温作用,从而保护防伪材料,避免防伪材料与釉料直接接触,在高温条件下两者发生反应,导致防伪材料的防伪效果失效或效果较差。
[0006]烧制之后的瓷砖成品,用紫外线照射瓷砖表面,紫外线穿过透明釉层,进一步激发防伪材料,产生可见光,方便人们辨识瓷砖真伪。同时,透明釉层形成稳固的覆盖层,覆盖在防伪材料上,起到有效的防护作用,瓷砖使用过程中,防伪材料不脱落。紫外线的波长,较佳的是320~400nm,更好的是360~400nm。该波长段的紫外线能够有效地激发防伪材料产生可见光。
[0007]如果粒径太大,防伪材料得不到充分包裹,并且其被激发的有效率较低;如果粒径太小,虽然能够与由氧氯化锆溶液、硅酸盐溶液形成的硅酸锆体系混合均匀,但也导致部分防伪材料暴露在混合体系之外(也即比表面大),没能被包裹从而得不到保护。之后将煅烧得到的粉状物(由硅酸锆包裹的防伪材料)加入溶解液中,继续研磨得到防伪墨水,使硅酸锆包裹的防伪材料分散到防伪墨水中,进而可以施加至瓷砖坯体表面,进行烧制,此时防伪材料被硅酸锆包裹从而得到保护。紫外线可穿过硅酸锆并激发防伪材料,使防伪材料发出可见光,显示出防伪信息,实现防伪功能。
[0008]当然,如果采用丝网印刷施加至瓷砖坯体表面,防伪墨水研磨至微米级即可;如果采用喷墨打印机施加至瓷砖坯体表面,防伪墨水需研磨至纳米级。另外,在烧制下,瓷砖坯体表面呈熔融相,防伪墨水中由硅酸锆包裹的防伪材料能够耐受高温,因而保留下来并附着在瓷砖坯体表面,呈现隐形状态。而煅烧和烧制过程中,混合物B、防伪墨水中的溶剂、分散剂、表面活性剂则被分解成气体而挥发。
[0009]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混合物A中加入氧氯化锆溶液,搅拌均匀之后,在1000~1500 rpm的搅拌下,加入硅酸盐溶液。在高速搅拌下,能够使硅酸盐与氧氯化锆溶液均匀混合,得到硅酸锆和防伪材料的均匀混合体。
[0010]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氧氯化锆溶液的质量浓度为25%~35%,所述硅酸盐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0%~15%。氧氯化锆溶液用氧氯化锆溶解于水中进行配制,硅酸盐溶液用硅酸盐溶解于水中进行配制。
[0011]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混合物B中包括的组分的重量份为:防伪材料15~20份,氧氯化锆溶液10~15份,硅酸盐溶液 10~15份,溶剂50~70份,分散剂1~5份,表面活性剂1~5份。
[0012]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硅酸盐溶液选自硅酸钠溶液和偏硅酸钠溶液的至少一种。
[0013]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伪材料选自镧的化合物、铈的化合物、镨的化合物和铕的化合物的复合物,所述化合物选自氮化物、氧化物、氟化物的至少一种。上述稀土金属的化合物复合使用,使防伪材料被紫外线照射时,激发效果更好,可见光发光强度更高。该防伪材料在正常空气环境下即可高温烧制,不需要还原剂(炭)或保护气体(氮气)的保护。
[0014]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溶剂选自碳链长度在C15~C18之间的烷烃类的至少一种。
[0015]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散剂选自聚丙烯酸铵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的至少一种。优选聚丙烯酸铵和聚乙烯吡咯烷酮复合使用,聚乙烯吡咯烷酮吸附于防伪材料表
面,并与聚丙烯酸铵通过氢键相连,增加了防伪材料之间的空间位阻作用,防止防伪材料靠近时形成团聚物,使得制备的防伪墨水稳定性和分散性更好。
[0016]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表面活性剂选自脂肪酸聚氧乙烯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和聚氧乙烯烷基胺的至少一种。脂肪酸聚氧乙烯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和聚氧乙烯烷基胺均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稳定性高,具有很高的表面活性,与溶剂能够很好地相容,进一步使防伪材料在防伪墨水中分散均匀,保持稳定。
[0017]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烧制温度为800~1250℃,烧制时间为0.5~1h。
[0018]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煅烧的温度为1000~1200℃,煅烧时间为0.5~1h。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用紫外线照射烧制之后的瓷砖表面,紫外线穿过透明釉层,进一步激发防伪材料,产生可见光,方便人们辨识瓷砖真伪。透明釉层形成稳固的覆盖层,覆盖在防伪材料上,起到有效的防护作用,瓷砖使用过程中,防伪材料不脱落,同时防伪材料能够被由氧氯化锆溶液、硅酸盐溶液形成的硅酸锆体系包裹,在煅烧后,得到由硅酸锆包裹的防伪材料,硅酸锆隔离防伪材料与釉料、高温环境的接触,同时硅酸锆化学性质稳定,熔点较高,能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隐形防伪功能的瓷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在瓷砖坯体表面施加具有防伪材料的防伪墨水;(2)在防伪墨水表面施加透明釉料;(3)将(2)中得到的瓷砖坯体进行烧制,得到成品;其中,所述防伪墨水的配制方法为:a.往溶剂中先加入分散剂和表面活性剂,搅拌均匀,得到溶解液;b.往溶解液加入防伪材料,研磨得到平均粒径为300~500nm的混合物A;c.在混合物A中加入氧氯化锆溶液,搅拌均匀,并加入硅酸盐溶液,继续搅拌得到混合物B,将混合物B煅烧得到粉状物;d.重复步骤a,将粉状物加入溶解液中,研磨得到防伪墨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隐形防伪功能的瓷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物B中包括的组分的重量份为:防伪材料15~20份,氧氯化锆溶液10~15份,硅酸盐溶液 10~15份,溶剂50~70份,分散剂1~5份,表面活性剂1~5份。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具有隐形防伪功能的瓷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硅酸盐溶液选自硅酸钠溶液和偏硅酸钠溶液的至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云川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星空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