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1178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0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抗菌面料,包括:主布体,其包含自下而上依次分布的基层、夹层、抗菌层以及防水层;盖布体,其盖设到主布体的上表面,并通过设置链带与主布体连接;以及主纤维布体,其穿设到主布体的内部,并通过设置魔术贴组与主布体连接;其技术要点为,在主布体内穿设主纤维布体,可增加整个面料的厚度,若是暴露在主布体外的部分主纤维布体发生污染时,使用者可将其移动至主布体内后,继而进行后续的使用,整体结构设计简单,使用便利;在主布体上设置盖布体,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使用盖布体的光滑上表面或是海绵层的上表面,体现了整个面料的实用性,同时盖布体在进行连接或拆除时较为便利。较为便利。较为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面料


[0001]本技术属于面料
,具体是一种抗菌面料。

技术介绍

[0002]面料就是用来制作服装的材料。作为服装三要素之一,面料不仅可以诠释服装的风格和特性,而且直接左右着服装的色彩、造型的表现效果;在服装大世界里,服装的面料五花八门,日新月异;但是从总体上来讲,优质、高档的面料,大都具有穿著舒适、吸汗透气、悬垂挺括、视觉高贵、触觉柔美等几个方面的特点;
[0003]传统的抗菌面料大多采用银纤维和棉纤维编织而成,使得整个面料只具备抗菌的功能,整个面料功能单一;同时,在遇到面料一侧发生污染的情况时,传统的解决方法都是需要进行立即清洗,不然该面料无法继续使用,从而导致在紧急情况下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抗菌面料,解决现有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8]一种抗菌面料,包括:
[0009]主布体,其包含自下而上依次分布的基层、夹层、抗菌层以及防水层;
[0010]盖布体,其盖设到主布体的上表面,并通过设置链带与主布体连接;以及
[0011]主纤维布体,其穿设到主布体的内部,并通过设置魔术贴组与主布体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基层采用亚麻纤维材料制成,且基层和夹层的厚度相等。
[0013]进一步的,所述夹层采用腈纶棉纤维材质,且腈纶棉纤维由若干呈纵向和横向分布的棉纤维交织而成。
[0014]进一步的,所述抗菌层包含若干经纱和纬纱,且经纱采用棉纤维,所述纬纱采用银纤维,所述抗菌层和防水层的厚度相等。
[0015]进一步的,所述防水层由PTFE膜和棉布复合而成,且PTFE膜位于棉布的正上方,并在PTFE膜的外表面设有海绵层。
[0016]进一步的,所述海绵层包含若干截面呈等腰梯形的海绵块,所述盖布体表面朝向海绵层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与海绵块规格配套的槽体。
[0017]进一步的,所述主纤维布体采用碳纤维材质制成,且主纤维布体的两侧缝接,所述魔术贴组包含一号子魔术贴、二号子魔术贴以及母贴;
[0018]所述一号子魔术贴和二号子魔术贴均与主纤维布体的内侧缝接,且一号子魔术贴和二号子魔术贴之间的间距为主纤维布体长度的一半;
[0019]所述母贴缝接到基层底侧的一端。
[0020](三)有益效果
[0021]一是,在主布体内穿设主纤维布体,可增加整个面料的厚度,若是暴露在主布体外的部分主纤维布体发生污染时,使用者可将其移动至主布体内后,继而进行后续的使用,整体结构设计简单,使用便利;
[0022]二是,在主布体上设置盖布体,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使用盖布体的光滑上表面或是海绵层的上表面,体现了整个面料的实用性,同时盖布体在进行连接或拆除时较为便利;
[0023]三是,主布体本身内部分设有多层,使得整个面料具备抗菌、防火以及防水的功能,避免出现传统面料功能单一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技术的图1局部结构A的放大图;
[0026]图3是本技术的主纤维布体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1、主布体;2、主纤维布体;3、盖布体;4、海绵层;5、基层;6、夹层;7、抗菌层;8、防水层;9、一号子魔术贴;10、母贴;11、二号子魔术贴;12、链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下文为了描述方便,所引用的“上”、“下”、“左”、“右”等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等方向一致,下文中的“第一”、“第二”等为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其他特殊含义。
[0029]实施例1:
[0030]本实施例给出主布体的具体结构,如图1和2所示,主布体1,其包含自下而上依次分布的基层5、夹层6、抗菌层7以及防水层8;
[0031]在一些示例中,基层5采用亚麻纤维材料制成,且基层5和夹层6的厚度相等。
[0032]在一些示例中,夹层6采用腈纶棉纤维材质,且腈纶棉纤维由若干呈纵向和横向分布的棉纤维交织而成;该夹层6具有保暖的功能
[0033]在一些示例中,抗菌层7包含若干经纱和纬纱,且经纱采用棉纤维,纬纱采用银纤维,抗菌层7和防水层8的厚度相等;该抗菌层7具有抗菌功能
[0034]在一些示例中,防水层8由PTFE膜和棉布复合而成,且PTFE膜位于棉布的正上方,并在PTFE膜的外表面设有海绵层4;该防水层8具有防水功能。
[003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0036]主布体1本身内部分设有多层,使得整个面料具备抗菌、防火以及防水的功能,避免出现传统面料功能单一的问题。
[0037]实施例2:
[0038]本实施例给出盖布体的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盖布体3,其盖设到主布体1的上表面,并通过设置链带12与主布体1连接。
[0039]在一些示例中,链带12包含两组带齿口的链体,其中一组链体与盖布体3的边缘缝接,另一组链体与海绵层4的外边缘缝接,且两组链体之间通过拉链头连接。
[004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0041]在主布体1上设置盖布体3,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使用盖布体3的光滑上表面或是海绵层4的粗糙上表面,体现了整个面料的实用性,同时盖布体3在进行连接或拆除时较为便利;
[0042]盖布体3的拆除过程中,拉动拉链头,使得两组链体分离即可。
[0043]实施例3:
[0044]本实施例给出主纤维布体的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主纤维布体2,其穿设到主布体1的内部,并通过设置魔术贴组与主布体1连接。
[0045]在一些示例中,主纤维布体2采用碳纤维材质制成,且主纤维布体2的两侧缝接,魔术贴组包含一号子魔术贴9、二号子魔术贴11以及母贴10;
[0046]一号子魔术贴9和二号子魔术贴11均与主纤维布体2的内侧缝接,且一号子魔术贴9和二号子魔术贴11之间的间距为主纤维布体2长度的一半;
[0047]具体的,母贴10在与一号子魔术贴9沾合时,主纤维布体2的一半面积暴露在主布体1外,若是该部分主纤维布体2发生污染,则将主纤维布体2中另一半面积的主纤维布体2从主布体1内完全抽出,从而实现替换作业,方便进行后续的正常使用。
[0048]母贴10缝接到基层5底侧的一端。
[004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0050]在主布体1内穿设主纤维布体2,可增加整个面料的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布体(1),其包含自下而上依次分布的基层(5)、夹层(6)、抗菌层(7)以及防水层(8);盖布体(3),其盖设到主布体(1)的上表面,并通过设置链带(12)与主布体(1)连接;以及主纤维布体(2),其穿设到主布体(1)的内部,并通过设置魔术贴组与主布体(1)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5)采用亚麻纤维材料制成,且基层(5)和夹层(6)的厚度相等。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层(6)采用腈纶棉纤维材质,且腈纶棉纤维由若干呈纵向和横向分布的棉纤维交织而成。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层(7)包含若干经纱和纬纱,且经纱采用棉纤维,所述纬纱采用银纤维,所述抗菌层(7)和防水层(8)的厚度相等。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8)由PTFE膜和棉布复合而成,且PTFE膜位于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美芬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狮诺服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