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化渣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109582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6 23:58
本公开涉及煤化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煤气化渣处理系统。煤气化渣处理系统包括:煤气化渣处理装置,包括焚烧炉,焚烧炉对煤气化渣进行焚烧;和锅炉系统,包括锅炉,锅炉与焚烧炉的尾部烟道连接,以接收由焚烧炉流出的烟气。通过将焚烧炉和锅炉耦合在一起,先对煤气化渣进行焚烧,然后将煤气化渣焚烧所产生的烟气通入锅炉中,可以实现对煤气化渣的清洁高效处理。处理。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煤气化渣处理系统


[0001]本公开涉及煤化工
,特别涉及一种煤气化渣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煤化工产业的迅猛发展,煤气化渣年排放量与日俱增,其规模化处置与资源化利用迫在眉睫。然而,目前对煤气化渣的处理的方式较为单一,通常直接堆放或填埋,存在资源浪费,以及环境污染等方面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公开旨在提供一种清洁高效的煤气化渣处理系统。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所提供的煤气化渣处理系统,包括:
[0005]煤气化渣处理装置,包括焚烧炉,焚烧炉对煤气化渣进行焚烧;和
[0006]锅炉系统,包括锅炉,锅炉与焚烧炉的尾部烟道连接,以接收由焚烧炉流出的烟气。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煤气化渣处理装置包括至少一级第一换热器,至少一级第一换热器设置于由尾部烟道至锅炉的烟气流路中,以对由焚烧炉流向锅炉的烟气进行降温。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为气水换热器或气汽换热器。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为气水换热器,其中:第一换热器的进水口与锅炉的高压给水管路连接,使得锅炉系统的高压给水管路中的水流至第一换热器中;和/或,第一换热器的出水口与锅炉系统的发电设备连接,使得从第一换热器流出的水流至发电设备中。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锅炉系统包括第二换热器,第二换热器设置于锅炉中,以与锅炉中的烟气换热,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并联和/或串联。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锅炉系统与焚烧炉的一次风口和/或二次风口连接,以向焚烧炉内通入热一次风和/或热二次风。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锅炉系统包括空预器,空预器沿着烟气排出方向布置于锅炉的下游,并对由锅炉排出的烟气进行降温,空预器的出气口与一次风口和/或二次风口连接,以将从空预器流出的空气引至一次风口和/或二次风口。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煤气化渣处理系统包括热风驱动机构,热风驱动机构设置于锅炉系统与一次风口和/或二次风口之间的管路上,以驱动热风由锅炉系统流向一次风口和/或二次风口。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焚烧炉内未设置受热面;和/或,煤气化渣处理系统包括烟气驱动机构,烟气驱动机构设置于尾部烟道与锅炉之间的烟气流路上,以驱动烟气由尾部烟道流向锅炉。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锅炉系统包括脱硝系统、除尘系统和脱硫系统中的至少之一,脱硝系统对从锅炉排出的烟气进行脱硝,除尘系统对从锅炉排出的烟气进行除尘,脱硫系统
对从锅炉排出的烟气进行脱硫;和/或,煤气化渣处理装置包括干化机,干化机对流向焚烧炉的煤气化渣进行干燥。
[0016]本公开将焚烧炉和锅炉耦合在一起,先对煤气化渣进行焚烧,然后将煤气化渣焚烧所产生的烟气通入锅炉中,可以实现对煤气化渣的清洁高效处理。
[0017]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公开煤气化渣处理系统的结构简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
[0021]100、煤气化渣处理系统;10、煤气化渣处理装置;20、锅炉系统;30、煤气化渣预处理装置;40、烟气净化系统;
[0022]1、输送机构;2、干化机;3、储仓;4、焚烧炉;41、尾部烟道; 42、一次风口;43、二次风口;44、炉体;5、第一换热器;51、进水口;52、出水口;6、烟气驱动机构;61、风机;7、热风驱动机构;8、发电设备;9、锅炉;91、第二换热器;11、脱硝系统;12、空预器; 121、出气口;13、除尘系统;14、排烟驱动机构;15、脱硫系统;16、烟囱;17、高压给水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公开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开展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0024]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0025]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0026]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保护范围的限制。
[0027]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公开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0028]煤制油(Coal

to

liquids,CTL)技术是以煤炭为原料,通过化学加工过程生产油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一项技术,该技术是煤炭清洁利用的重要手段,是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和应对环境保护要求的有效举措,因此,该技术近年来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和发展。
[0029]然而,煤制油技术却也是重要的废渣产生源头。据了解,百万吨煤炼制油工程中,每年都会产生90多万吨的灰渣,主要来自于煤气化渣和锅炉灰渣。
[0030]其中,煤气化渣是煤与氧气或富氧空气发生不完全燃烧生成CO 与H2的过程中,煤中无机矿物质经过不同的物理化学转变伴随着煤中残留的碳颗粒形成的固态残渣。煤气化渣包括粗渣和细渣两大类。粗渣即浆化煤炭颗粒在气化炉高温高压条件下经熔融、激冷、凝结等流程,并由气化炉底部排渣口排出的含水渣。细渣即通过气化炉顶部由粗煤气气流携出并经初步洗涤净化和沉淀得到的含水渣。无论是粗渣还是细渣,气化渣残的碳量普遍偏高,细渣相对于粗渣残碳量更高。
[0031]在每年所产生的灰渣中,煤气化渣占比较大,可以达到95%左右。并且,随着煤化工产业的迅猛发展,煤气化渣的排放量与日俱增。因此,煤气化渣的资源化利用迫在眉睫。
[0032]然而,目前煤气化渣的处理方式较为单一,有效处理程度不高,多数直接堆放或填埋,不仅未对煤气化渣的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气化渣处理系统(100),其特征在于,包括:煤气化渣处理装置(10),包括焚烧炉(4),所述焚烧炉(4)对煤气化渣进行焚烧;和锅炉系统(20),包括锅炉(9),所述锅炉(9)与所述焚烧炉(4)的尾部烟道(41)连接,以接收由所述焚烧炉(4)流出的烟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气化渣处理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煤气化渣处理装置(10)包括至少一级第一换热器(5),所述至少一级第一换热器(5)设置于由所述尾部烟道(41)至所述锅炉(9)的烟气流路中,以对由所述焚烧炉(4)流向所述锅炉(9)的烟气进行降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气化渣处理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5)为气水换热器或气汽换热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煤气化渣处理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5)为气水换热器,其中:所述第一换热器(5)的进水口(51)与所述锅炉(9)的高压给水管路(17)连接,使得所述锅炉系统(20)的高压给水管路(17)中的水流至所述第一换热器(5)中;和/或,所述第一换热器(5)的出水口(52)与所述锅炉系统(20)的发电设备(8)连接,使得从所述第一换热器(5)流出的水流至所述发电设备(8)中。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气化渣处理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系统(20)包括第二换热器(91),所述第二换热器(91)设置于所述锅炉(9)中,以与所述锅炉(9)中的烟气换热,所述第一换热器(5)与所述第二换热器(91)并联和/或串联。6.根据权利要求1

5任一所述的煤气化渣处理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系统(20)与所述焚烧炉(4)的一次风口(42)和/或二次风口(43)连接,以向所述焚烧炉(4)内通入热一次风和/或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勇范燕荣张晨张一坤邢宝刚葛茂杰孙伟晋刘佳林潘振艳贾明华杨天亮杜永斌单国锋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龙源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