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体菌剂制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07256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6 2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固体菌剂制备装置,包括自动制丸机、第一输送带、第一无菌操作室、高压灭菌室、第二无菌操作室、第二输送带、菌液喷洒机构、用于喷洒海藻酸钠或氯化钙的储备液喷洒机构、以及用于收集产品并进行培养的产品收集和培养设备;第一输送带一端与所述自动制丸机相接,其另一端通过第一无菌操作室与高压灭菌室相接;第二输送带一端通过第二无菌操作室与高压灭菌室连接,其另一端与产品收集和培养设备连接;菌液喷洒机构与所述储备液喷洒机构位于第二输送带旁并对从高压灭菌室输出灭菌的丸子进行喷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装置可保证菌液处于合适的发酵状态,并实现固态与液态菌剂的充分混合,实现连续性持续制备固体菌剂。固体菌剂。固体菌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固体菌剂制备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菌剂制备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固体菌剂制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固体菌剂制备装置,难以实现固态基质与液态菌液的充分混合及连续性持续制备。同时,现有的菌剂制备所涉及到的工艺设备并未实现一体化,它们需要经过培养微生物、制备固体基质并灭菌、菌剂培养等不同的设备才能够获得获得菌剂。本专利针对现有技术设备的不足,开发了一款能够一体化持续制备固体菌剂的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固体菌剂制备装置。
[0004]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固体菌剂制备装置,包括自动制丸机、第一输送带、第一无菌操作室、高压灭菌室、第二无菌操作室、第二输送带、菌液喷洒机构、用于喷洒海藻酸钠或氯化钙的储备液喷洒机构、以及用于收集产品并进行培养的产品收集和培养设备;所述第一输送带一端与所述自动制丸机相接,其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无菌操作室与所述高压灭菌室相接;所述第二输送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无菌操作室与所述高压灭菌室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产品收集和培养设备连接;所述菌液喷洒机构与所述储备液喷洒机构位于所述第二输送带旁并对从所述高压灭菌室输出灭菌的丸子进行喷洒。
[0005]第一输送带将自动制丸机制成的丸子输送至高压灭菌室内进行灭菌,经过灭菌后的丸子进入第二输送带,菌液喷洒机构将菌液喷洒到丸子表面,使得微生物包裹丸子,储备液喷洒机构采用海藻酸钠或氯化钙将含有微生物的丸子进行包埋,制备成固态菌剂,固态菌剂进入产品收集和培养设备,即可完成工作。
[0006]所述菌液喷洒机构包括菌液发酵罐和第一喷头,所述菌液发酵罐顶部为向上拱起的锥形结构壳体,其上设有第一进料口、第一入水口、搅拌轴、用于驱动搅拌轴的电机、以及抽气孔;搅拌轴深入所述菌液发酵罐下部并由所述电机驱动而搅拌菌液;所述抽气孔连接有气泵;所述菌液发酵罐下部设有第一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与所述第一喷头连接,所述第一进料口、第一入水口、第一出料口均设有阀门;所述第一喷头位于所述第二输送带上方。搅拌轴可对菌液发酵罐内液体进行充分搅拌,使得菌液发酵更充分。气泵与抽气孔的配合,既可将罐内多余的空气抽去,保证菌液稳定高效的发酵,又可为机构提供压力,有利于将菌液喷出。
[0007]所述储备液喷洒机构包括储液罐和第二喷头,所述储液罐设有第二进料口、第二入水口、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二进料口、第二入水口、第二出料口均设有阀门,所述第二喷头通过吸液泵与所述第二出料口连接,所述第二喷头位于所述第二输送带上方。
[0008]所述菌液喷洒机构位于所述高压灭菌室与所述储备液喷洒机构之间。
[0009]所述产品收集和培养设备为设有无菌条件的设备。
[0010]所述第一输送带两侧均设有护栏,所述第二输送带两侧均设有护栏。护栏的设置,
可防止丸子掉落。
[0011]与现有技术对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装置可保证菌液处于合适的发酵状态,并实现固态与液态菌剂的充分混合,实现连续性持续制备固体菌剂。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附图标记含义:1、自动制丸机;2、第一输送带;3、高压灭菌室;4、第二输送带;5、菌液喷洒机构;51、菌液发酵罐;52、第一喷头;53、第一进料口;54、第一入水口;55、搅拌轴;56、电机;57、抽气孔;58、气泵;59、第一出料口;6、储备液喷洒机构;7、产品收集和培养设备;8、护栏;91、第一无菌操作室;92、第二无菌操作室。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5]实施例
[0016]参阅图1,为一种固体菌剂制备装置,包括自动制丸机1、第一输送带2、第一无菌操作室91、高压灭菌室3、第二无菌操作室92、第二输送带4、菌液喷洒机构5、用于喷洒海藻酸钠或氯化钙的储备液喷洒机构6、以及用于收集产品并进行培养的产品收集和培养设备7;第一输送带2一端与自动制丸机1相接,其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无菌操作室91与高压灭菌室3相接;第二输送带4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无菌操作室92与高压灭菌室3连接,其另一端与产品收集和培养设备7连接;菌液喷洒机构5与储备液喷洒机构6位于第二输送带4旁并对从高压灭菌室3输出灭菌的丸子进行喷洒。
[0017]第一输送带2将自动制丸机1制成的丸子输送至高压灭菌室3内进行灭菌,经过灭菌后的丸子进入第二输送带4,菌液喷洒机构5将菌液喷洒到丸子表面,使得微生物包裹丸子,储备液喷洒机构6采用海藻酸钠或氯化钙将含有微生物的丸子进行包埋,制备成固态菌剂,固态菌剂进入产品收集和培养设备7,即可完成工作。
[0018]菌液喷洒机构5包括菌液发酵罐51和第一喷头52,菌液发酵罐51顶部为向上拱起的锥形结构壳体,其上设有第一进料口53、第一入水口54、搅拌轴55、用于驱动搅拌轴55的电机56、以及抽气孔57;搅拌轴55深入菌液发酵罐51下部并由电机56驱动而搅拌菌液;抽气孔57连接有气泵58;菌液发酵罐51下部设有第一出料口59,出料口与第一喷头52连接,第一进料口53、第一入水口54、第一出料口59均设有阀门;第一喷头52位于第二输送带4上方。搅拌轴55可对菌液发酵罐51内液体进行充分搅拌,使得菌液发酵更充分。气泵58与抽气孔57的配合,既可将罐内多余的空气抽去,保证菌液稳定高效的发酵,又可为机构提供压力,有利于将菌液喷出。
[0019]储备液喷洒机构6包括储液罐和第二喷头,储液罐设有第二进料口、第二入水口、第二出料口;第二进料口、第二入水口、第二出料口均设有阀门,第二喷头通过吸液泵与第二出料口连接,第二喷头位于第二输送带4上方。本实施例中,储液罐与菌液发酵罐51结构相近,因此省略结构示意图。
[0020]菌液喷洒机构5位于高压灭菌室3与储备液喷洒机构6之间。
[0021]产品收集和培养设备7为设有无菌条件的设备,该设备具有培养菌剂的环境。
[0022]第一输送带2两侧均设有护栏8,第二输送带4两侧均设有护栏8。护栏8的设置,可防止丸子掉落。
[0023]本实施例中,第一无菌操作室91与第二无菌操作室92均为常用无菌操作室,无菌操作室与自动制丸机1均为现有技术,因此不展开具体分析。本实施例中的自动制丸机1可选购型号为WK

80的全自动中药制丸机(山东精诚医药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或型号为WK

400的全自动多条制丸机(山东精诚医药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或丸剂生产线设(北京国卫和教医药设备有限公司)。制丸的过程为:原材料有3个渠道,渠道一为:饮片

细粉

添加其他药物混合

混合物,或者饮片

提取浓缩

浸膏直接混合

混合物;渠道二为:原药材洗药

润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体菌剂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动制丸机、第一输送带、第一无菌操作室、高压灭菌室、第二无菌操作室、第二输送带、菌液喷洒机构、用于喷洒海藻酸钠或氯化钙的储备液喷洒机构、以及用于收集产品并进行培养的产品收集和培养设备;所述第一输送带一端与所述自动制丸机相接,其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无菌操作室与所述高压灭菌室相接;所述第二输送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无菌操作室与所述高压灭菌室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产品收集和培养设备连接;所述菌液喷洒机构与所述储备液喷洒机构位于所述第二输送带旁并对从所述高压灭菌室输出灭菌的丸子进行喷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菌剂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液喷洒机构包括菌液发酵罐和第一喷头,所述菌液发酵罐顶部为向上拱起的锥形结构壳体,其上设有第一进料口、第一入水口、搅拌轴、用于驱动搅拌轴的电机、以及抽气孔;搅拌轴深入所述菌液发酵罐下部并由所述电机驱动而搅拌菌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春玲李继兵江龙飞戴叶亮孙迎韬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