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缘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0662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卡缘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壳体,其包括两插槽、多个容置槽以及多个间隔墙,所述插槽沿该绝缘壳体的纵长方向延伸;该间隔墙包括设置在插槽一侧的第一间隔墙及对应设置在插槽另一侧的第二间隔墙;以及多个导电端子,分别容置于所述插槽两侧的容置槽中;这些第一间隔墙中至少有两个其上设置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从相应的第一间隔墙内侧朝向所述插槽向内凸伸而出,用于加强该绝缘壳体与待插入所述插槽中的一子电路板之间的配合,这些第二间隔墙内侧设有一斜面。该卡缘连接器的加强固定子电路板结构不容易受到母电路板或子电路板的影响;并且在子电路板与绝缘壳体之间的配合公差有微量波动时也能较易插入,从而提高了制造的良品率。(*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卡缘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可以加强固定子电 路板的卡缘连接器。
技术介绍
卡缘连接器是一种设置在母电路板上,且可插接一子电路板以实现 母电路板和子电路板之间电连接的连接器。然而卡缘连接器在受到振动 或外力冲击作用时,很容易导致卡缘连接器上的导电端子与子电路板之 间的电性连接不稳定,导致信号传输中断。现有的卡缘连接器中用于加强卡固子电路板的一种做法如中国专利CN99226787.0所示,其是通过在卡缘连接器插槽两侧的内表面向内凸设 有至少两对固持部,减小与子电路板之间的配合间隙的方法来卡固子电 路板。但是由于绝缘壳体在注塑成型时容易沿卡缘连接器的纵长方向发 生微量翘曲,因此采用上述方法制造出来的绝缘壳体的固持部与子电路 板之间的配合公差较难控制,容易出现子电路板难以插入、甚至无法插 入的问题。现有的卡缘连接器中卡固子电路板的另一种做法,如中国专利 CN96216752.5所公开的一种带固定装置的卡缘连接器,是在绝缘壳体两 端各增加一固定装置来卡固子电路板。然而这种做法将会增加绝缘壳体 的外观尺寸,很多时候也会因为受到安装卡缘连接器的母电路板上的电 子元件布局的限制,而无法在绝缘壳体两端增加固定装置。另外,使用 这种方法也可能会受到子电路板的结构影响,导致无法在绝缘壳体两端 增加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卡缘连接器,其卡固结构不容易受到母电路板上电子元件布局或子电路板结构的影响, 并且适应性较好从而制造良品率较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卡缘连接器,包括 一绝缘壳体,其包括至少一插槽、多个容置槽以及形成于两相邻容 置槽之间的多个间隔墙,所述至少一插槽沿该绝缘壳体的纵长方向延伸; 所述多个容置槽和间隔墙沿该绝缘壳体的纵长方向交替分布于所述插槽 的两侧,其中所述间隔墙包括设置在插槽一侧的多个第一间隔墙及设置在插槽另一侧的多个第二间隔墙;以及多个导电端子,每一导电端子包括一对接部及一焊接部,这些导电 端子分别装设在所述插槽两侧的容置槽中,其对接部从容置槽朝向所述 插槽向内突伸而出;至少有两个所述的第一间隔墙上设置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从相应 的第一间隔墙内侧朝向所述插槽向内凸伸而出,这些第二间隔墙内侧在 靠近所述插槽底部的位置处各设有一斜面,该斜面沿朝向插槽底部的方 向逐渐向外倾斜延伸。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卡缘连接器加强固定子电路板的结 构采用了在绝缘壳体的部分间隔墙上增设凸出部,这种设计不容易受到 母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布局或子电路板结构的影响;并且,由于仅在绝 缘壳体的部分间隔墙上增设凸出部来加强连接器与子电路板的配合力, 并且在第二间隔墙内侧设有一斜面降低了插入难度,因此在子电路板与 绝缘壳体之间的配合公差有微量波动时也能较易插入,从而提高了制造 的良品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卡缘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卡缘连接器的正视图; 图3为图1中I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2中的A-A向剖视图; 图5为图2中的B-B向剖视图; 图6为图4中J区域的放大图;图7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卡缘连接器与子电路板的分解图; 图8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卡缘连接器与子电路板的组合图; 图9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卡缘连接器与子电路板的正视图; 图10为图9中的C-C向剖视图; 图11为图IO中K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予以进一步地详尽阐述。参见图1至图3,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卡缘连接器1主要包括一 绝缘壳体11及装设在该绝缘壳体11上的多个导电端子12。在本实施例中,该绝缘壳体11中形成有两分离的插槽13、多个用以 容置导电端子12的容置槽14、多个位于两相邻容置槽14之间的间隔墙 15、以及一形成于两插槽13之间的键扣16。所述多个容置槽13和间隔 墙14沿该绝缘壳体11的纵长方向交替分布于所述插槽13的两侧。所述两分离的插槽13沿该绝缘壳体11的纵长方向延伸并分别位于 该键扣16的两侧。所述多个容置槽14是沿该绝缘壳体11的纵长方向成两排地分别分 布于所述插槽13的两侧,包括位于所述插槽13 —侧的多个第一容置槽 141和位于所述插槽13另一侧的多个第二容置槽142,并且所述多个第 一容置槽141与所述多个第二容置槽142是沿该绝缘壳体11的纵长方向 相互交错地布置。所述多个间隔墙15包括位于所述插槽13的一侧且与第二容置槽142 相对的多个第一间隔墙151、以及位于所述插槽13的另一侧且与第一容 置槽141相对的多个第二间隔墙152。在所述插槽13 —侧的部分第一间隔墙151 (即远离该绝缘壳体底部 一侧的间隔墙)上间隔地设置有若干凸出部153,所述凸出部153是从相 应的第一间隔墙151朝向所述插槽13向内突伸而出的。参见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凸出部153之间相隔 有两个第一间隔墙151。参见图4至图6,所述凸出部153是一体地从第一间隔墙151内侧靠近插槽13底部的位置朝向所述插槽13向内突伸而出的,所述凸出部153 的抵接面1531比第一间隔墙151的内侧面1512更为向内突出,所述的 凸出部153的抵接面1531为平面。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为了更加便于引导子电路板3 (见图10 至图ll)倾斜插接至插槽13中,所述第一间隔墙151在接近插槽13入 口处的顶部设有一过渡曲面1511。另外在第一间隔墙151的内侧面1512 与凸出部153的抵接面1531之间的相接处还具有一过渡斜面1513;并且, 在每一第二间隔墙152内侧靠近插槽13底部的位置还设置有一斜面154, 该斜面154沿朝向插槽13底部的方向逐渐向外倾斜延伸。请参见图2至图5,所述多个导电端子12包括容置于所述插槽13 一侧的第一容置槽141中的多个第一导电端子121、以及容置于所述插槽 13另一侧的第二容置槽142中的多个第二导电端子122。每一个第一导电端子121具有一对接部1211、一焊接部1212和连接 在该对接部1211与焊接部1212之间的一固定部1213。第一导电端子121 的对接部1211向内突伸到插槽13内并突出于凸出部153的抵接面1531, 其焊接部1212从该绝缘壳体11底面的一侧向下延伸而出。类似地,第二导电端子122具有一对接部1221、 一焊接部1222和连 接在该对接部1221与焊接部1222之间的一固定部1223。第二导电端子 122的对接部1221向内突伸到插槽13内并突出于第二间隔墙152的内侧 面,其焊接部1222从该绝缘壳体11底面的另一侧向下延伸而出。下面进一步结合图7至图ll说明上述卡缘连接器l的应用。该卡缘连接器1焊接在一母电路板2上,并可用于插接一子电路板3 , 以实现母电路板2与子电路板3之间的电连接。该子电路板3的边缘31 印刷有与卡缘连接器1的导电端子12电接触的多个金手指32,并设置有 与卡缘连接器1的键扣16相卡合的一缺口 33,用于为插接子电路板3 提供定位和防误插功能。在将子电路板3插置到卡缘连接器1的过程中时,先将子电路板3 沿着所述第一间隔墙151的过渡曲面1511和第二间隔墙152的斜面154 倾斜地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卡缘连接器,包括: 一绝缘壳体,其包括至少一插槽、多个容置槽以及形成于两相邻容置槽之间的多个间隔墙,所述至少一插槽沿该绝缘壳体的纵长方向延伸;所述多个容置槽和间隔墙沿该绝缘壳体的纵长方向交替分布于所述插槽的两侧,其中所述间隔墙包括 设置在插槽一侧的多个第一间隔墙及设置在插槽另一侧的多个第二间隔墙;以及 多个导电端子,每一导电端子包括一对接部及一焊接部,这些导电端子分别装设在所述插槽两侧的容置槽中,其对接部从容置槽朝向所述插槽向内突伸而出; 其特征在于:至少 有两个所述的第一间隔墙上设置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从相应的第一间隔墙内侧朝向所述插槽向内凸伸而出,这些第二间隔墙内侧在靠近所述插槽底部的位置处各设有一斜面,该斜面沿朝向插槽底部的方向逐渐向外倾斜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林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莫列斯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