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钢材坯料输送装置,包括车体、支撑平台及升降机构;车体底部设有车轮;支撑平台位于车体的上方,支撑平台顶部设有容置槽;升降机构位于车体及支撑平台之间,升降机构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三转轴、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及第四锥齿轮,第三转轴的上端与支撑平台的底部螺纹连接,第三转轴的下端与第四锥齿轮同轴且固定连接,第二转轴水平设置,第二锥齿轮和第三锥齿轮同轴固定连接在第二转轴上,第三锥齿轮与第四锥齿轮啮合,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第一锥齿轮与第一转轴的一端同轴且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钢材坯料输送装置,实现了支撑平台的高度调整,提高了钢材坯料输送的效率及安全性。全性。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材坯料输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钢材生产辅助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钢材坯料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轧钢生产线上,输送钢材坯料进加热炉的输送辊道,由于厂房布置的原因,往往与连铸车间运出钢材坯料的输送辊道,在平面内以及高度上都不在一条直线上。现有的钢材坯料输送装置结构简单,当输送辊道高度不一致时,钢材坯料输送装置不能调整高度,需要人为增加垫块来调整高度,影响了钢材坯料的正常输送,钢材坯料输送效率低,而且这种人为增加垫块的调整方式不安全,容易造成意外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材坯料输送装置,以解决现有的钢材坯料输送装置不能调整高度、钢材坯料输送效率低及钢材坯料输送不安全的问题。
[0004]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钢材坯料输送装置,包括车体、支撑平台及升降机构;车体底部设有车轮;支撑平台位于车体的上方,支撑平台顶部设有容置槽;升降机构位于车体及支撑平台之间,升降机构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三转轴、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及第四锥齿轮,第三转轴竖直设置,第三转轴的上端与支撑平台的底部螺纹连接,第三转轴的下端与第四锥齿轮同轴且固定连接,第二转轴水平设置,第二锥齿轮和第三锥齿轮同轴固定连接在第二转轴上,第二锥齿轮和第三锥齿轮沿第二转轴的轴向排列设置,第三锥齿轮与第四锥齿轮啮合,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第一锥齿轮与第一转轴的一端同轴且固定连接。
[0006]进一步的,车体顶部中间位置还设有齿轮箱,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均贯穿齿轮箱且与齿轮箱转动连接。
[0007]进一步的,车体顶部还设有L形固定板,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均与L形固定板转动连接。
[0008]进一步的,车体的顶部还竖直设置有导套,导套的数量为四个。
[0009]进一步的,支撑平台的底部竖直设有导柱,导柱的数量为四个,导柱与导套滑动连接。
[0010]进一步的,导套的内径大于或等于导柱的外径。
[0011]进一步的,第一转轴的另一端还设有手轮。
[0012]进一步的,支撑平台的顶部还设有防护栏,防护栏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防护栏位于容置槽的两侧。
[0013]进一步的,车轮为带有制动装置的万向轮。
[0014]进一步的,容置槽为V形结构。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6]本技术的钢材坯料输送装置,设置了升降机构,当两个输送辊道高度不一致时通过转动手轮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第一锥齿轮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和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转动带动支撑平台两端的第三锥齿轮转动,第三锥齿轮带动第四锥齿轮及第三转轴转动,第三转轴与支撑平台底部螺纹连接,通过第三转轴的转动带动支撑平台上下移动,实现支撑平台的高度调整,这种高度调整方式省时省力,提高了钢材坯料输送的效率;手轮的轴向与钢材坯料的轴向垂直设置,且设置在钢材坯料的一侧,使得操作手轮时操作人员远离钢材坯料,增加了使用的安全性;支撑平台顶部,放置钢材坯料的容置槽的两侧还设有防护栏,提高了钢材坯料运输过程的安全性,避免了操作人员因误操作或操作不当,由于钢材坯料的高温引起的意外伤害的发生,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钢材坯料输送过程中的烫伤及磕碰伤等。
[0017]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部分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去掉齿轮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左视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1:车体;11:底板;12:车轮;13:导套;2:支撑平台;21:支撑板;22:容置槽;23:防护栏;24:导柱;25:连接支座;3:升降机构;31:第一转轴;32:第二转轴;33:第三转轴;34:第一锥齿轮;35:第二锥齿轮;36:第三锥齿轮;37:第四锥齿轮;38:齿轮箱;39:L形固定板;40:手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5]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的钢材坯料输送装置,包括车体1、支撑平台2及升降机构3。
[0026]如图1所示,车体1包括底板11,底板11为矩形平板。车体1底部设有车轮12,即底板11的底部四角处设有车轮12,车轮12的数量为四个,四个车轮12均为带有制动装置的万向轮,制动装置用于车体1行进过程中的刹车,提高了车体1停车的安全性,采用万向轮能够使车体1的移动更加灵活便捷。车体1的顶部还竖直设置有导套13,导套13的数量为四个。本实施例中,四个导套13设于底板11顶部的四个转角处。
[0027]支撑平台2位于车体1的上方,支撑平台2包括矩形的支撑板21,支撑板21位于车体1的上方。支撑平台2顶部设有容置槽22,容置槽22用于容纳并放置钢材坯料。支撑板21的顶
部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容置槽22,即容置槽22的长度方向与支撑板21的长度方向平行。容置槽22为V形结构,可以放置圆形、方形及矩形等多种截面形状的钢材坯料,V形结构的容置槽22将钢材坯料限定在V形槽内,提高了钢材坯料放置的安全性,防止钢材坯料在输送过程中转动或移动带来的危险。支撑平台2的顶部还设有防护栏23,防护栏23设置于支撑板21的顶部,防护栏2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防护栏23位于容置槽22的两侧。防护栏23沿支撑平台2的长度方向设置,防护栏23的设置提高了钢材坯料运输过程的安全性,避免了操作人员因误操作或操作不当,由于钢材坯料的高温引起的意外伤害的发生,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钢材坯料输送过程中的烫伤及磕碰伤等。支撑平台2的底部竖直设有导柱24,导柱24的顶部与支撑板21的底部固定连接。导柱24的数量为四个,导柱24与车体1的导套13相适应,导柱24嵌设于导套13内,导套13的内径大于或等于导柱24的外径。导柱24与导套13滑动连接,即导柱24沿导套13的轴向上下滑动。导柱24与导套13的设定,用于限定支撑平台2上下竖直移动,支撑平台2底部的导柱24在车体1顶部设置的导套13内上下滑动,确保了支撑平台2的同步升降。
[0028]如图1和图2所示,升降机构3位于车体1及支撑平台2之间,升降机构3包括第一转轴31、第二转轴32、第三转轴33、第一锥齿轮34、第二锥齿轮35、第三锥齿轮36及第四锥齿轮37。第三转轴33竖直设置,第三转轴33的上端与支撑平台2的底部螺纹连接,即第三转轴33上部设有螺纹,与设置在支撑板21底部的连接支座2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材坯料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支撑平台及升降机构;所述车体底部设有车轮;所述支撑平台位于所述车体的上方,所述支撑平台顶部设有容置槽;所述升降机构位于所述车体及所述支撑平台之间,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三转轴、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及第四锥齿轮,所述第三转轴竖直设置,所述第三转轴的上端与所述支撑平台的底部螺纹连接,所述第三转轴的下端与所述第四锥齿轮同轴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水平设置,所述第二锥齿轮和所述第三锥齿轮同轴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二锥齿轮和所述第三锥齿轮沿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向排列设置,所述第三锥齿轮与所述第四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同轴且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材坯料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顶部中间位置还设有齿轮箱,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均贯穿所述齿轮箱且与所述齿轮箱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材坯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依琳,马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斯凯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