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式油冷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9816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6 2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式油冷却器,包括油箱,所述油箱通过进液管和回液管连接机床,所述进液管上连接进液泵,所述油箱连接若干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内设置换热介质,所述换热管一端位于油箱内,另一端位于油箱外,所述换热管位于油箱外连接冷凝室,所述冷凝室设置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冷凝室内连接循环风机,所述管式油冷却器,结构简单,无需另外提供动力,运行成本低。成本低。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式油冷却器


[0001]本技术涉及换热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管式油冷却器。

技术介绍

[0002]机床在运行时产生热量,通过导热油进行冷却操作,导热油吸收热量后,需要进行冷却操作,传统的导热油冷却操作时通过换热器与其他介质换热后进行冷却,但存在换热结构复杂,需要另外设置一套冷却液驱动机构,耗能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式油冷却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管式油冷却器,包括油箱,所述油箱通过进液管和回液管连接机床,所述进液管上连接进液泵,所述油箱连接若干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内设置换热介质,所述换热管一端位于油箱内,另一端位于油箱外,所述换热管位于油箱外连接冷凝室,所述冷凝室设置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冷凝室内连接循环风机。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07]所述进液管连接溢流支管,所述溢流支管上连接溢流阀。
[0008]所述换热管并排排列,并倾斜布置。
[0009]所述换热管与竖直面的夹角范围在20~40
°

[0010]所述换热管为铜管。
[0011]所述换热管外侧连接铝翅片。
[0012]所述油箱内位于冷凝室内侧的位置连接支撑架。
[0013]所述冷凝室位于进风口内连接滤网。
[0014]所述冷凝室包括外壳,且所述冷凝室的外壳与油箱顶部连接,所述换热管连接在冷凝室的底板上,所述油箱开设允许换热管穿过的通孔。
[0015]所述冷凝室的外壳上连接连接环,所述外壳与油箱通过螺栓穿过连接环和油箱配合螺母可拆卸连接。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0017]1)只需在油箱上连接换热管,高温的导热油与换热管内的换热介质换热,将液态的换热介质加热成气体,气态换热介质上升,进入换热管上半部分,即进入冷凝室,与冷凝室内循环的空气换热冷凝为液态换热介质,液态换热介质在重力作用下再次流回换热管下半部分,继续吸收导热油的热量,循环往复,即实现导热油冷却操作,且结构简单,无需另外提供动力,运行成本低;
[0018]2)换热管倾斜布置,方便气态和液体介质之间的流通,传热效果佳;
[0019]3)换热管采用带铝翅片的铜管换热效率高;
[0020]4)换热管连接冷凝室,且冷凝室与油箱可拆卸的连接,方便拆卸维护;
[0021]5)冷凝室进风口连接滤网,以过滤空气中的灰尘、油渍;
[0022]6)油箱内连接支撑架,起到支撑作用,且可保护换热管。
附图说明
[0023]图1示出了实施例一的管式油冷却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示出了实施例二的管式油冷却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中标记:
[0026]1、油箱;11、支撑架;2、进液管;21、进液泵;22、溢流支管;221、溢流阀;3、回液管;4、机床;5、换热管;6、冷凝室;61、循环风机;62、滤网;63、外壳;631、连接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提出的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的说明,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加清楚。需要说明的是,附图采用了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有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
[0028]实施例一
[0029]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管式油冷却器,包括油箱1,油箱1通过进液管2和回液管3连接机床4,进液管2上连接进液泵21,进液管2连接溢流支管22,溢流支管22上连接溢流阀221,油箱1连接若干并排排列的换热管5,且换热管5倾斜布置,换热管5内设置换热介质,换热管5一端位于油箱1内,另一端位于油箱1外,换热管5位于油箱1外连接冷凝室6,冷凝室6包括外壳63,且冷凝室6的外壳63与油箱1顶部连接,冷凝室6设置进风口和出风口,冷凝室6位于进风口内连接滤网62,冷凝室6内连接循环风机61。
[0030]换热管5与竖直面的夹角范围在20~40
°
,传热效率最好。
[0031]换热管5为外侧连接铝翅片的铜管,换热效率高。
[0032]本实施例管式油冷却器使用时,油箱1内的导热油通过进液泵21送入机床4内,可与机床4换热,导热油温度提高后通过回液管3回流至油箱1内,导热油温度提高,高温的导热油与换热管5内的换热介质换热,降低导热油温度,进行导热油冷却,同时液态的换热介质吸热后蒸发为气态换热介质,气态换热介质上升进入换热管5的上半部分,即进入冷凝室6内,同时循环风机61启动,空气从进风口进入,并穿过滤网62过滤掉空气内的灰尘、油渍,通过空气与换热管5内的气态换热介质换热,将气态换热介质冷凝为液态换热介质,液态换热介质在重力作用下回流至换热管5的下半部分,即再次进入油箱1内,与油箱1内的导热油换热继续冷却导热油,同时空气和气态换热介质换热完成后,从冷凝室6的出风口排出即可,在换热介质在液体和气态循环转换过程中,即实现导热油的冷却操作。
[0033]实施例二
[0034]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管式油冷却器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换热管5连接在冷凝室6的底板上,冷凝室6的外壳63上连接连接环631,外壳63与油箱1通过螺栓穿过连接环631和油箱1配合螺母可拆卸连接,方便拆卸维护,油箱1开设允许换热管5穿过的通孔,油箱1内位于冷凝室6内侧的位置连接支撑架11,通过支撑架11不但可起到支撑冷凝室6的作用,还可保护换热管5。
[0035]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所记载的范围。
[0036]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边形和改进,这些都应当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式油冷却器,包括油箱,所述油箱通过进液管和回液管连接机床,所述进液管上连接进液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连接若干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内设置换热介质,所述换热管一端位于油箱内,另一端位于油箱外,所述换热管位于油箱外连接冷凝室,所述冷凝室设置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冷凝室内连接循环风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式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连接溢流支管,所述溢流支管上连接溢流阀。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式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并排排列,并倾斜布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式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与竖直面的夹角范围在20~40
°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柒辉蒋涛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沃尔得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