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管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09395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6 2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胃管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贴采用三段式设计,固定贴上段为上大下小的近似椭圆形,固定贴上段与鼻部生理解剖形状匹配,固定贴上段的内表面设有胶粘层;固定贴中段为上小下大的近似梯形,固定贴中段上部两侧设有用于暴露鼻孔的收窄处;所述固定贴下段设有用于螺旋缠绕固定胃管的胶粘缠绕带;所述胃管固定装置还包括两根固定带,两根固定带的前端分别对称连接在所述固定贴中段下部的左右两侧,两根固定带的尾端之间设置有对接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巧妙,设计合理,固定更牢靠,使用者更舒适,固定方式灵活多样,可有效减少管道滑脱情况的发生。可有效减少管道滑脱情况的发生。可有效减少管道滑脱情况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胃管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用管道固定用具,具体地说是一种胃管固定装置,属于医用器械设计


技术介绍

[0002]胃管(nasogastric tube)是在临床治疗和护理中广泛使用的医用管道,它的用处是在特殊情况下,帮助因昏迷或其他各种疾病引起的不能吞咽的患者输送必要的水份和营养。我们形容胃管是患者的“生命之管”,所以胃管对于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临床中,因为患者烦躁、神志不清、置管时间过长以及现有的胃管固定贴粘合力差等因素,意外性脱管的发生率非常高,这不仅增加了患者反复置管的痛苦和风险,而且还增加了患者的经济支出,加大了医疗负担。
[0003]现在临床上常用的固定胃管的产品是固定贴,其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的缺点总结如下:1、固定贴面积过小,只能固定在鼻尖部,所以牢固性较差,稍一用力,固定贴就会脱离鼻尖皮肤,尤其是烦躁和神志模糊的病人,更容易发生因固定贴脱离而导致意外脱管的情况。2、固定贴的粘合力差,尤其是面部油脂分泌较旺盛的患者,经常1~2天就要更换一次固定贴。3、固定贴的粘合胶含有化学成分,在临床中有部分患者的皮肤会因粘合胶而发生过敏反应。4、固定贴的透气性差,固定处的皮肤易潮湿,长期使用易发生湿疹等皮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胃管固定装置,其结构巧妙,设计合理,固定更牢靠,使用者更舒适,固定方式灵活多样,可有效减少管道滑脱情况的发生。
[0005]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胃管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贴采用三段式设计,固定贴上段为上大下小的近似椭圆形,固定贴上段与鼻部生理解剖形状匹配,固定贴上段的内表面设有胶粘层;固定贴中段为上小下大的近似梯形,固定贴中段上部两侧设有用于暴露鼻孔的收窄处;所述固定贴下段设有用于螺旋缠绕固定胃管的胶粘缠绕带;所述胃管固定装置还包括两根固定带,两根固定带的前端分别对称连接在所述固定贴中段下部的左右两侧,两根固定带的尾端之间设置有对接构件。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带呈Y形,固定带包括对应面部的主带体和两个分叉的对应脑侧至脑后的分支带体,其中一根固定带上的两个分支带体与另一根固定带上的两个分支带体之间各通过一个对接构件相互连接。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胶粘缠绕带有两条,两条胶粘缠绕带的上端与固定贴中段的下端一体连接,两条胶粘缠绕带的下端分别向下向两侧斜向延伸并彼此分开。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带的内侧面设置有垫层,所述垫层的内层为薄海绵,外层为棉布。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对接构件包括压扣,所述压扣上设置有扣销,所述固定带上设置有与扣销配合的扣孔。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扣孔的数量有7~10个,所述压扣为软橡胶材质。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贴上段的长度为4~6cm,最大宽度为3~5cm;所述固定贴中段的上端宽度为1~1.5cm,下端宽度为2~3cm,侧边长度为1~1.5cm。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胶粘缠绕带的长度为6~10cm,宽度为 0.5~1cm。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带中的主带体长度为8~12cm,宽度为1.5~2cm;固定带中的分支带体长度为12~22cm,宽度为1~2cm。
[0014]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15]1)、本技术结构巧妙,设计合理,通过在固定贴上增设固定带,固定更牢靠,使用者更舒适,固定方式灵活多样;固定贴上设置的胶粘缠绕带可以更牢固地固定胃管,有效减少管道滑脱情况的发生,尤其适用于烦躁和神志模糊的病人。
[0016]2)、本技术由于增设了固定带,临床使用时不再必须采用粘贴固定,故可以防止患者皮肤因胶粘层中的化学成分而发生过敏;而对于皮肤不过敏的患者,在使用固定带固定的基础上还可以粘贴固定,这样就实现了固定贴的二次固定,牢固性更好。
[0017]3)、本技术中的固定带呈Y形,使用时两根固定带的分支带体在患者的脑后部对接且呈分开形式,固定的稳定性更好,而且可以避开患者脑侧处的双耳,避免耳朵受压。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固定带的截面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1

固定贴、2

固定带、3

收窄处、4

胶粘缠绕带、5

对接构件、6

主带体、7

分支带体、8

垫层、8.1

薄海绵、8.2

棉布、9

压扣、10

扣销、 11

扣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2]如图1~图2所示,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胃管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贴1和固定带2,所述固定贴1采用三段式设计,固定贴1上段为上大下小的近似椭圆形,固定贴1上段与鼻部生理解剖形状匹配,固定贴1上段的内表面设有胶粘层;固定贴1中段为上小下大的近似梯形,固定贴1中段上部两侧设有用于暴露鼻孔的收窄处3;所述固定贴1下段设有用于螺旋缠绕固定胃管的胶粘缠绕带4;所述固定带2共有两根,两根固定带2的前端分别对称连接【缝接或粘接】在所述固定贴1中段下部的左右两侧,两根固定带2的尾端之间设置有对接构件5。
[0023]具体使用时,先将固定贴1置于患者鼻子处,再将固定贴1下段的胶粘缠绕带4螺旋缠绕包裹在胃管上,从而使胃管牢牢的固定在固定贴1上;然后通过对接构件5将两根固定带2的尾端连接起来,从而实现固定贴1和胃管的固定。调整固定贴1的位置,使固定贴1中段对应患者的鼻孔部位,固定贴1中段的上部两侧的收窄处3可以使患者的鼻孔充分暴露,便于置管和不阻挡呼吸。由于固定带2是连接在固定贴1中段下部的两侧,这样可以减少固定
带2与鼻尖的摩擦,保护患者皮肤。固定贴1上段可以粘贴固定在患者鼻尖部,起到二次固定的作用,而且固定贴1上段可以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双向选择使用,皮肤不过敏的患者可以粘贴固定,皮肤过敏的患者可以直接将固定贴1上段剪掉。
[0024]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带2呈Y形,固定带2包括对应面部的主带体6和两个分叉的对应脑侧至脑后的分支带体7,其中一根固定带2上的两个分支带体7与另一根固定带2上的两个分支带体7之间各通过一个对接构件5相互连接。如此设置,两根固定带2的分支带体7在患者的脑后部对接且呈分开形式,固定的稳定性更好,而且可以避开患者脑侧处的双耳,避免耳朵受压。
[0025]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胶粘缠绕带4有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胃管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贴(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贴(1)采用三段式设计,固定贴(1)上段为上大下小的近似椭圆形,固定贴(1)上段与鼻部生理解剖形状匹配,固定贴(1)上段的内表面设有胶粘层;固定贴(1)中段为上小下大的近似梯形,固定贴(1)中段上部两侧设有用于暴露鼻孔的收窄处(3);所述固定贴(1)下段设有用于螺旋缠绕固定胃管的胶粘缠绕带(4);所述胃管固定装置还包括两根固定带(2),两根固定带(2)的前端分别对称连接在所述固定贴(1)中段下部的左右两侧,两根固定带(2)的尾端之间设置有对接构件(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胃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2)呈Y形,固定带(2)包括对应面部的主带体(6)和两个分叉的对应脑侧至脑后的分支带体(7),其中一根固定带(2)上的两个分支带体(7)与另一根固定带(2)上的两个分支带体(7)之间各通过一个对接构件(5)相互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胃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粘缠绕带(4)有两条,两条胶粘缠绕带(4)的上端与固定贴(1)中段的下端一体连接,两条胶粘缠绕带(4)的下端分别向下向两侧斜向延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钰龙
申请(专利权)人:泰州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